


專題 < 短溝道效應
短溝道效應是指在微米尺度的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中出現的一系列獨特效應。隨著晶體管尺寸的不斷縮小,當溝道長度縮短到與電子平均自由程相當甚至更短時,短溝道效應會顯著地對MOSFET的性能和可靠性產生影響,成為當前集成電路設計中亟需關注和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短溝道效應的定義:
短溝道效應描述了在微米尺度的MOSFET中,當溝道長度減小到與電子平均自由程相當甚至更短時,出現的一系列特殊效應。這些效應包括漏電流明顯增加、閾值電壓的偏移以及子閾值擺動等。漏電流的增加是由于短溝道導致電子在溝道中運動時發生的散射,從而增加了漏電流。閾值電壓的偏移是因為溝道長度減小,通道的控制區域變窄,需要更高的門電場來正常形成溝道。
短溝道效應的特點:
短溝道效應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2.1 漏電流增加:短溝道效應導致漏電流明顯增加,主要因為電子在短溝道中的散射和速度增加。
2.2 閾值電壓偏移:短溝道效應引發閾值電壓的偏移,隨著溝道長度的縮短,需要更高的門電場來控制和形成正常的溝道。
2.3 子閾值擺動:短溝道效應引起子閾值電流的明顯擺動,因為溝道長度減小,電子在溝道中的散射和隧穿效應導致了子閾值電流的不穩定性。
短溝道效應的原理:
短溝道效應的產生主要源于以下原理:
3.1 電子散射:當溝道長度縮短到與電子平均自由程相當甚至更短時,電子在溝道中發生散射,增加了漏電流。
3.2 隧穿效應:在短溝道MOSFET中,由于溝道長度很短,電子可以通過隧穿效應穿越壘壁,從源極隧穿到漏極,進一步增加了漏電流。
3.3 強限制效應:短溝道MOSFET中的強限制效應指隨著溝道長度縮小,電場分布不均勻,使得溝道的控制區域變窄,需要更高的門電場形成正常的溝道,導致閾值電壓的偏移。
3.4 數量擺動:在短溝道MOSFET中,電子在溝道中的數量擺動現象也會顯著增加,即電子數目波動,導致子閾值電流的不穩定性。
為了解決短溝道效應帶來的問題,工程師和研究人員采用了多種技術手段,包括引入新材料、改進器件結構、優化工藝等。這些措施旨在提高短溝道MOSFET的性能、可靠性和抗短溝道效應的能力。總體而言,短溝道效應是微米尺度MOSFET中的一系列特殊效應,對漏電流、閾值電壓、子閾值擺動等產生顯著影響,需要通過持續的研究和技術創新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