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無線充電技術是一種無需通過物理接觸來傳輸電能的充電方式,它利用電磁感應、磁共振或電磁場共振等原理,將電能從充電設備傳輸到電子設備中。無線充電不僅簡化了充電過程,還提升了設備的防水和防塵性能,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電動汽車、智能手表和其他便攜式電子設備。
無線充電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兩種主要技術:電磁感應和磁共振。
電磁感應:這是無線充電中最常見的技術。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兩個線圈之間的電磁耦合來傳輸電能。一個線圈(發射線圈)位于充電底座中,另一個線圈(接收線圈)則集成在需要充電的設備中。當交流電流通過發射線圈時,會在其周圍產生一個交變的磁場,這個磁場在接收線圈中感應出電流,從而將電能傳輸到設備。電磁感應技術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效率高,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和無線耳機等設備的充電。
磁共振:這種技術通過調諧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使其在相同頻率下共振,從而實現更遠距離的無線充電。磁共振無線充電能夠在較大的充電距離內進行電能傳輸,提高了充電的靈活性。它適用于需要在不同位置進行充電的場景,例如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系統。
無線充電的優勢包括:
便捷性:無線充電消除了傳統充電線纜的束縛,只需將設備放在充電底座上即可自動開始充電,簡化了用戶操作。
提高耐用性:由于無線充電沒有物理連接,減少了接口磨損,降低了設備的故障率,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防水防塵:無線充電設備無需開放的充電端口,提升了設備的防水和防塵性能,特別適用于惡劣環境下的應用。
美觀性:無線充電技術可以減少設備上的充電接口,使得設計更加簡潔美觀。
無線充電的挑戰主要包括充電效率和充電速度。盡管無線充電技術在不斷進步,但相對于有線充電,無線充電的能量傳輸效率仍然較低。為了提高效率,研究者們正在開發更高效的充電技術和材料,如使用更高頻率的電磁波和改進的線圈設計。此外,無線充電的速度通常比有線充電慢,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充電速度正在不斷提高,未來有望與有線充電持平。
無線充電的標準化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多個國際標準組織和產業聯盟正在制定和推廣無線充電的行業標準,如無線充電聯盟(WPC)推出的Qi標準,支持多種設備的兼容充電,促進了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市場接受度。
總的來說,無線充電作為一種便捷、高效的充電技術,通過電磁感應和磁共振等原理,提供了簡化充電過程和提升設備耐用性的解決方案。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標準化的推進,無線充電將在未來的電子設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充電體驗。
相關討論
推薦內容

直播回放: 安全系列19 - 符合無線電充電聯盟WPC的無線充電身份驗證
升壓和升降壓 DCDC 變換器助力無線充電設計
飛思卡爾 5 W 單線圈無線充電發送器參考設計
用于汽車應用的Qi無線充電
具有Qi無線充電功能的智能籃球
2019全國大學生電賽優秀獲獎作品展示講解
eRTC培訓視頻
TI 杯2019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賽題解析與技術交流研討會
東芝高交會在線展會
Rigol 全國巡回研討會: 怦然芯動,無限可能
2015電源設計研討會:無線功率傳輸(2)
2015電源設計研討會:無線功率傳輸(1)
2016 TI 杭州研討會(上)
2016 TI 電池管理及Type C研討會 (下)
直播回放: ADI 易于驅動SAR型ADC的原理、優點及應用介紹
直播回放: 中星聯華 大咖面對面,輕松玩轉高速 ADC 性能測試

七家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大比拼
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站方案
2019電賽A題-無線充電小車設計方案及報告(國一,南京郵電大學)
2019電賽A題-無線充電小車設計方案及報告(國一,河海大學)
2019電賽A題-無線充電小車設計方案及報告(國二,南航)
2019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A題省一代碼(電動小車動態無線充電系統)
2019電賽A題-電動小車動態無線充電系統(山東大學)
2018電賽C題-無線充電電動小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8電賽C題-無線充電電動小車
2018電賽C題-無線充電電動小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的研制及性能優化_任曉峰
PD誘騙芯片無線充電應用
無線充電的-PCB文件
無線充電路
手機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IC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