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P是什么
“在DLP技術里,最核心的器件是DMD成像器件,里面排列了很多小鏡片,可以用數字信號去控制每一個鏡片單獨去做偏轉的動作,當光線投射在DMD芯片時,根據鏡片的偏轉方向,光線傳導到不同的角度,從而實現最終顯示。”德州儀器(TI)DLP中國區業務拓展經理鄭海兵說道。
TI的Michael Mignardi博士在TI E2E社區曾經發表過一篇關于DLP開發的博客,在這篇博客中,Michael Mignardi提到了DLP業務的前身為TI光電子事業部,最早的任務是開發一種能引導光電子的MEMS技術,之后1987年第一個DMD器件誕生。
最早的DMD器件只有840個微鏡,如今一個DMD器件中擁有800多萬個微鏡。
圖示為典型的DLP產品模塊組成,主要分為如下幾大模塊:DMD、DMD控制器、DMD 微鏡驅動、PROM等
DLP的優勢
由于DLP的特性是反光調制,和液晶有著本質區別,因此也有著一些獨到之處,具體包括:
為傳統和新興顯示應用提供生動、清晰的圖像質量
產品高可靠性,至今以運行超過20年歷史,同時支持各種光源,因此在各種工業和汽車終端產品中受到廣泛信任
DLP影院技術廣受好評,是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投影技術,獲得了業界普遍好評
由于微鏡可以高速旋轉,再加上功能強大且靈活的芯片組可以為客戶提供高速和精確的控制,也可以使數百萬像素的數據傳輸速率高達60 Gbps的鏡像。
充足的資源支持,簡化設計過程,包括網上參考設計、評估模塊、軟件、E2E社區支持和設計網絡解決方案。
由于微鏡是反射技術,所以對光源的要求不高,包括燈泡、LED、激光等都有著良好的兼容性。
DLP的發展歷程和應用
鄭海兵用一張圖闡述了DLP的發展歷程,如下所示:
至今30年的歷程中可以看出,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技術預熱期,第二個階段是發展期,主要應用領域是電影院,從2009年開始的第三個階段是DLP的爆發期,可以看到在微投、汽車、工業等領域,DLP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目前DLP在全球數字放映機市場擁有超過85%的市占率,在中國則超過90%。
2009年,我們希望投影儀能夠跟消費電子結合,所以推出了DLP Pico技術,微型投影模組,可以越來越多的集成在手機配件,便攜設備等不斷更新的場景中。
鄭海兵表示,TI看到市場有很多開發者買來投影儀并拆掉,之后去嘗試其他新產品的開發,所以TI為此推出了開發套件,成立了面向工業市場的事業部,“我們發現DLP在三維掃描、打印、光譜分析、數字曝光等領域出現了。”鄭海兵說道。目前,除此之外,在車用HUD抬頭顯示中,TI同樣做到了最佳的體驗效果。
目前,TI已經將DLP定位在四大市場中,包括顯示、工業、傳感以及車用領域。
顯示
顯示是TI DLP產品應用最為廣泛的市場,在過去20多年間,TI一直不斷在嘗試引導市場潮流。談及DLP在顯示領域的優勢,鄭海兵表示:“首先是光源近幾年的革新讓DLP不存在短板問題,固態光源相比傳統燈泡使用壽命提高很多,同時色彩豐富,目前DLP已在固態光源投影機行業占據首位,出貨量達1300萬臺。
鄭海兵同時表示針對中國市場,目前DLP在無屏電視領域發展很快,“這個市場是中國客戶的突破和創新,同時在中國市場有快速發展。無屏電視充分利用了DLP技術,TI提供的分辨率,小型化,便攜化,高亮度,大尺寸等特性給客戶帶來了最好的用戶體驗。”
鄭海兵還強調,DLP在院線市場中,仍保持不斷的創新能力,“現在電影行業需要更高的技術,比如采用120幀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DLP由于速度更快,因此十分適合創新的場景。”
目前DLP在顯示市場擁有各種分辨率、尺寸、亮度的組合,可以滿足從AR眼鏡、口袋式投影、家庭影院、無屏電視到數字影院的各種應用。
如圖所示。
“DLP技術是唯一的支持跨度如此之大的顯示市場的技術。”鄭海兵強調道。
今年,TI宣布推出兩款更具性價比的支持4K UHD分辨率的.47”平臺產品,分別為DLP470TE和DLP470TP,其中470TP亮度較低但散熱更好,適合便攜式應用,DLP470TE支持的亮度更高,支持性價比更高的無屏電視等投影,而DLP660TE則用于高端顯示。隨著顯示產品的差異化需求越來越多,TI也在不斷將DLP產品線細分。
真4K需要830萬像素,而DLP中有800多萬個微鏡,可以確保一一對應,從而實現真4K的需求。
傳感
對于傳感應用,主要是利用DLP技術進行光譜掃描,鄭海兵介紹到,目前DLP光譜分析主要集中在近紅外光,可支持900到2500nm光譜分析。這也是由于在近紅外光部分生物特性比較明顯,包括食品安全,成分檢測等領域。
除了光譜掃描,DLP還可用在3D掃描建模中,由于DLP可以靈活的生成各種結構光,同時也支持不同光源,可以方便檢測不同物質。
工業
DLP技術可以支持405納米的紫外線光,所以在工業應用中,尤其是數字曝光等領域具有優勢。“傳統來講,PCB都需要掩膜,電路圖的修改掩膜要隨之更新。而采用DLP數字曝光技術之后,不光可以實現無掩膜板,還可以實現高精度高速度的制造。”鄭海兵說道。
此外,在3D打印領域,DLP同樣可以充分發揮作用。采用DLP的SLA技術可以實現更高的精度和速度,尤其適合醫療、珠寶首飾等領域。
汽車
汽車市場是現如今最熱門的應用領域,DLP在AR HUD抬頭顯示和智能大燈兩方面進行著嘗試。
對于AR HUD來說,DLP擁有更寬的視角,更遠的虛像,更亮的顯示效果,支持佩戴太陽鏡觀看,耐溫性更好等特性。
談到寬視角,鄭海兵表示,目前商用HUD技術大概FOV可視角度為7-8°,無法顯示更多信息,真正具有AR特性時,FOV需要大于12°,而到20°時,HUD技術可以顯示車道信息等其他更多的ADAS要素。
如圖所示,隨著可視角度不斷提高,可承載的內容也就越多
2017年,林肯發布的Continental豪華車就采用了DLP技術進行HUD開發,同時2018年領航者將裝載更亮視角更寬的DLP HUD。
2017年,TI發布了最新一代支持AR HUD的DLP3030—Q1芯片組,鄭海兵表示,第二代相比第一代產品提升很多,包括采用CPGA封裝使芯片尺寸縮小了65%,支持更高的工作溫度,同時提供了更好的軟件開發環境和工具,可以幫助車廠、Tie1等客戶更好地進行開發。
另外運營溫度是非常關鍵的,當你在高達一萬五千尼特亮度環境下,包括戶外環境,你的駕駛室環境高溫情況下,能夠支持它的穩定工作,所以我們第二代提升到105度的車溫要求。
對于智能大燈來說,搭載DLP技術可以實現防眩光,投射自定義路標等個性化功能。
更強大的生態鏈
如圖所示,對于光機來說,設計非常復雜,這不是一個電子或芯片公司可以做到的。因此,TI在中國大力發展了生態合作伙伴。
“我們在過去的幾年一直致力于和上下游合作伙伴、方案廠商、終端客戶配合,搭建生態環境。迄今為止,我們有超過50多家生態合作伙伴,可以提供包括光學設計、系統方案設計、軟件設計、整機設計或者系統方案。通過這些伙伴,可以幫助新客戶能更快去評估DLP的技術并可以進行快速開發。”
TI創建的龐大的DLP產業鏈
此外,鄭海兵強調TI還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在TI官網上提供了大量設計文檔資料,此外還在E2E Community和deyisupport提供客戶和TI工程師的交流。
下面是TI的部分合作伙伴展示的基于DLP開發的各種產品
鄭海兵正在介紹海信100寸激光電視,激光電視相比傳統液晶電視,采用光學短焦設計,在安裝、擺放、分辨率等都有優勢,同時投射光幕采用特殊處理,可抗環境光,和觀看電視體驗相同。同時,鄭海兵也表示,通過直接和電視廠商合作,開發出的激光電視操作環境更像電視。
各種DLP開發套件,鄭海兵表示DLP是光機電一體化產品,很難有單一客戶能憑一己之力做出終端產品。因此TI提供了從光學設計、機器結構、散熱、產品設計等參考設計以及建設了龐大的合作系統合作伙伴,可以簡化客戶開發門檻。開發套件可以幫客戶盡快驗證概念或產品設計初步想法,尺寸從0.2”-0.6”,支持各種分辨率。目前最便宜的EVM僅為99美金,讓成本不再成為開發的門檻。
HUD EVM,最近比較熱,技術不新只不過技術突破要以人為導向,體驗更好,不只是宣傳的東西,全球第一個支持AR,模塊可以幫助客戶快速,EVM包含光學 引擎 控制板,
堅果 1895電影播放機式投影
小米激光電視,手中拿著的即為光機核心部件
鄭海兵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在投影形態上進行各種創新,由于光源進步,采用激光或LED光源可以實現更長壽命,所以也得到了廠商的信賴。
摩托羅拉投影附件,通過附件形式,可以解決手機待機功耗,尺寸,散熱等問題,提高了用戶體驗。
由iView(廣景視睿)公司開發的全球最亮的LED光源投影,可以達到1700流明。在光源和光路設計方面都有了提升。
廣景視睿其他光機組合
廣景視睿開發的投屏電腦
點睛創視各種光機組合
安華光電的光機圖大全
迅達光電產品,聯想yoga帶投影款的筆記本就是采用了該公司方案
水晶光電的工業級光學引擎產品
聞亭泰科PRO9000型光機,是目前業界最高端的光機
Visitech公司光機產品
凱世光研的驅動板和鏡頭
天睿視迅嵌入式機器視覺解決方案
順宇車載提供的HUD DLP PGU
晶華精密提供的HUD PGU
廣景視迅開發的DLP模組
上一篇:AR推波助瀾 全像技術化身新型UI
下一篇:微軟HoloLens 2暫不采用Snapdragon 845
推薦閱讀最新更新時間:2024-05-03 20:12


- 董明珠:將基于 DeepSeek 等打造格力智能家居垂類大模型
- 消息稱西部數據宣布完全退出固態硬盤市場,原有 NAND 業務由閃迪接手
- 英偉達否認其 RTX 50 移動顯卡 GPU 缺少 ROP
- 英特爾銳炫顯卡進入多元宇宙視界,開啟《漫威爭鋒》《永劫無間》多款游戲全新體驗
- 繁雜工作,輕松拿捏,Thunderbolt Share讓你單手操作兩臺PC
- 英偉達首款Arm架構PC芯片NVIDIA N1X跑分成績曝光,性能不及蘋果M4芯片
- 高通推出高通躍龍第四代固定無線接入平臺至尊版,重新定義移動寬帶
- 博通涉嫌壟斷韓國機頂盒 SoC 市場,計劃支付 130 億韓元達成和解
- 蘋果M5芯片被曝已進入量產階段,日月光、長電科技、Amkor負責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