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在咖啡廳喝著機器人沖泡的咖啡,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近,日本涉谷又有一家機器人咖啡廳開業。在這家“奇特的咖啡廳”,客人進入咖啡廳點單付款之后,就會被Sawyer用它的方式接待——它的屏幕上面會顯示出歡迎的表情并附帶“歡迎光臨,來點美味的咖啡怎么樣”的語音,接著Sawyer會拿起杯子為你沖泡出你點的咖啡,從選取咖啡粉到將沸騰的熱水注入溫度調制裝置,將降溫的熱水加入裝了咖啡粉的濾泡杯到濾出一杯香醇的手沖咖啡,整個過程全都是由Sawyer自主完成,且僅僅只要兩分鐘。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咖啡師是一個既有情調又十分老道的職業。作為一名優秀的咖啡師,不僅要熟知各種咖啡豆的屬性,相互搭配的好壞,還要對酸、香、苦、甘、醇等五味進行均衡調配,即便是咖啡拉花也是一個熟才能生巧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對經驗和技巧都有很高要求的工作,為什么其“飯碗”還是會被AI機器人威脅?
機器人為啥泡的是咖啡?
有人會問,在廚房,AI機器人為什么首先要搶咖啡師的飯碗,智能相對論(ID:aixdlun)認為,除了機器人技術的成熟,還有兩個原因。
1、缺乏創作的咖啡制作只是重復勞動,AI有優勢
在普通的咖啡廳里,有什么單品是需要咖啡師自由發揮,進行創作的呢?特別是一些基本款如卡布奇諾、拿鐵、摩卡、美式、冰沙等,這些咖啡廳里售出數量最多的出品,大多能夠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而這些咖啡制作流程確定,已經缺失了創作性,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機器人學會。
實際上在這類場景中的咖啡師進行的還是重復勞動,雖然這種勞動有經驗、技巧的要求,但是咖啡師的經驗與技巧只是在結果上影響出品咖啡的品質,而不影響過程,它在流程上面變化不大,在AI系統錄入或掌握了這些技巧后,剩下的就只有重復的勞動了,并且人工智能機器人在這上面更加有優勢,它不會因為勞累或其他不確定因素而出現品質的偏差。
2、難以進入消費者的社交環節的咖啡師更易被替代
咖啡師的工作場景,缺少與消費者的交互,想想我們喝咖啡的過程,首先去吧臺點個單,然后等咖啡做好后,拿著咖啡回到位置上做自己的事,這個過程消費者和咖啡師的聯系很少,最多看咖啡師拉個花,對咖啡制作感興趣的人也可能探討一下,但大多消費者就是想普通的喝個咖啡,繼續自己的工作或者與朋友聊聊天,在這個社交場景中,并沒有咖啡師多少位置。
而調酒師則不一樣,他們可以表演花式調酒,具有一定觀賞性,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點單是相互交流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你可以向調酒師訴訴苦,可以像朋友一樣聊聊天,還可以給吧臺旁邊的美女點一杯雞尾酒,讓調酒師成為結交新朋友的中介,成為社交活動中的一環,而這種多方社交場景是咖啡廳所不具備的。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沖擊人類的經驗護城河
在強人工智能來臨之前,我們一直認為依靠經驗性的工作是安全的,如判斷、分析等主觀性強的工作,它不是簡單地重復勞動,而是在長久的工作經驗中產生的隨機應變能力,但遺憾的是,人類的經驗護城河也已經難以阻擋人工智能的腳步,像醫療閱片師、會計、翻譯這些需要分析判斷的工作都已經被人工智能快速入侵,而咖啡機器人也是這樣的信號之一。
1.數據正取代人類的“經驗值”,成為AI的驅動
馬云以前在接受CNBC采訪時曾表示,“不認為機器或人工智能將會取代人類智慧”,因為“人類智慧與經驗相關”。
然而現在情況卻有點不一樣。
雖然人工智能還不能達到通用的智慧,但在高度專一的領域,它們都是極為聰明的“專家”。人類雖然有經驗,但AI也有數據,通過來自全世界的海量數據,人工智能獲得了其所需的大量訓練材料,咖啡機器人也是這樣學會沖泡咖啡的,它的內置處理器會不斷監測機器人的速度、動力、壓力,各個關節和末端控制器的數據都會被記錄下來,然后在工作人員的調教下,通過數據組合進行不斷的訓練反饋,最終就能學會沖泡咖啡一整套的流程。
并且由于、人工神經網絡、等技術成熟,使人工智能的訓練方式從監督式學習進入半監督式學習甚至是無監督性學習或強化學習,人工智能的學習速度開始大幅度提升。
即使是天生就擁有智慧的人腦,也仍然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后才能夠區分貓和狗,可以說每一種智能都是這樣被訓練出來的,而人工智能在這方面優勢可想而知。
2.多種技術融合,與硬件整合形成完整產品
單一的AI技術還可能會受到應用場景的限制,而多種技術融合后就不同了,Sawyer也是由、語音交互、協作機械臂等多種技術融合而成的,而且咖啡機器人與其他智能設備的協作、與人類進行語音交互等功能,都由硬蛋實驗室研發的K系統操控,并且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全開放的人工智能平臺,它能夠幫助第三方應用和第三方智能設備利用平臺的語音、圖像等能力提供相應服務。
在現實生活中,單個技術難以直接滿足需求,但多種技術形成合力以后就能使其應對現實中的需求場景;而技術與硬件的整合,則會使其成為完整產品,讓它能夠走進人類生活,從而適應或主動創造出各類使用場景。
硬蛋實驗室公關總監王剛說:“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需要一套人工智能應用生活化的整合,包括將一些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硬件產品進行整合、融匯連接?!边@將會賦予人工智能機器人更多單獨的所完成不了的能力。
可以說,搭載AI技術的智能硬件的形成,將會對人類的工作造成實實在在的威脅。
3.人工智能要突破的是人類服務與價值的邊界
事實上,咖啡機器人在咖啡廳的工作只是替代了沖泡咖啡這一個環節,然后將其他的服務環節讓消費者自己去完成,從機器人咖啡廳的自助購買模式,快速的出品效率,我們可以看出這實際上更加突出了它的快飲屬性。
標準化+效率,這更像快餐的商業模式,機器人咖啡廳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當然是有很大優勢的,然而咖啡廳并不是快餐店,標準化和效率雖然會對咖啡廳有所影響,但這并不是最大的痛點,能否塑造出完美的第三空間體驗才是消費者特別在意的,這也是咖啡館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很多獨立咖啡館的“心情咖啡”正是以各種獨特的服務體驗而走紅。
在服務消費者過程中攜帶情感,為消費者創造消費之外的價值,這不僅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的邊界,也是服務行業中的金科玉律。
放大到整個服務行業來說,能夠滿足各類服務需求,給消費者創造出各種附加價值,特別是創造與消費者溝通過程中的人情味,才是作為人類的核心價值。
一句話,人工智能雖然可以取代勞動,卻不能取代服務與價值。
上一篇:噴涂機器人哪家強_噴涂機器人廠家推薦
下一篇:焊接機器人編程的2種方法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為了進一步提升網絡性能和用戶體驗,Helium團隊自主編譯并開源了LongFi協議。這一協議能夠將物聯網主流LoRaWAN無線協議應用到Helium區塊鏈應用層,實現了物聯網與區塊鏈的深度融合。LongFi協議的推出不僅提高了數據傳輸的效率和穩定性,還降低了物聯網設備的能耗和成本。這一技術創新為Helium贏得了更多用戶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推動了其業務的持續發展。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DDK公司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一直致力于人才培養和引進。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內部培訓、外部引進等多種方式,不斷吸引和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電子工程師、研發人員和管理人才。這些人才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CEVA公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Wi-Fi 6、Wi-Fi 7、5G-Advanced和蜂窩式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客戶對新建置芯片和解決方案的需求。CEVA憑借其在無線連接和智能傳感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能夠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滿足這些技術在多個終端市場帶來的巨大商機。同時,CEVA也是唯一能夠提供藍牙加上Wi-Fi或UWB加上藍牙等組合解決方案的授權許可商,這一優勢使得CEVA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以上是基于公開資料對CEVA, Inc.在電子行業中的幾個重要發展節點的概述。這些故事展示了CEVA如何在技術創新、市場布局和應對挑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由于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CEVA的未來仍充滿挑戰和機遇。
在電子行業的激烈競爭中,CUI公司憑借其在材料科學領域的深厚積累,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高性能碘化亞銅材料。這種材料不僅具有優異的導電性能,而且穩定性極高,能夠在極端環境下保持穩定的性能。憑借這一技術創新,CUI公司的產品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并在多個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從而實現了公司的快速發展。
隨著微電子學的快速發展,電子設備對元器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Daito公司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市場趨勢,決定對保險絲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在1995年,他們成功開發出了適用于電路板安裝的高精度小型報警保險絲。這一產品的推出,不僅滿足了市場對小型化、高精度保險絲的需求,也進一步鞏固了Daito公司在電子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隨后,Daito公司又針對微電子學的進一步發展,推出了可以連續自動安裝的方形微型保險絲。這一產品的推出,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使用體驗。近年來,隨著面安裝技術的興起,Daito公司又迅速推出了適用于面安裝技術的片狀保險絲,再次展示了他們在電子行業中的創新實力。
請注意,由于篇幅限制,以上僅為兩個故事示例。如果需要更多故事,可以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Daito公司在電子行業中的發展歷程和創新實踐。
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BERNSTEIN公司始終保持著對技術創新的熱情。在公司的發展史上,它涉足了幾乎所有的重要技術發展的階段,從電子開關到傳感器,再到工業機箱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工業安全技術方面,BERNSTEIN公司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成為了行業內的佼佼者。
StartIO routine 書上只是介紹是在串行IRP時候的時候使用, 當應用軟件使用多線程操作設備時候,是不是就要使用StartIO了, 那不是很多的IRP都要在StartIO中處理了?!? 查看全部問答∨ |
SD卡問題:將CE5的SD驅動Porting到CE6以后,SD卡的訪問速度只有CE5的三分之一 SD卡問題:將CE5的SD驅動Porting到CE6以后,SD卡的訪問速度只有CE5的三分之一。 在CE5下,讀大概是6MB/Sec, 寫大概是4.8MB/Sec. 在CE6下,讀大概是2.4MB/Sec, 寫大概是500KB/Sec. 請問大家遇到過這種情況嗎?可能原因是什么? 有Porting到CE6的 ...… 查看全部問答∨ |
L297 L298是模擬IC嗎,如果是有以下疑問,我用穩壓器分別給51和L298供不等電壓,論壇人說要穩壓共地才好使,但是模擬和數字地怎么能一起; 如果不是模擬IC,我在L297與51之間有光電隔離,那電源卻共地的話會不會也干擾… 查看全部問答∨ |
|
遇到的具體問題如下描述: 我用板子廠商提供的bsp新建了一個系統(TinyKernel),沒有加入任何其他的組件。在系統建立過程中出現如下提示信息: User selected the following SYSGEN variables 環境變量 SYSGEN 沒有定義 Checking for unclea ...… 查看全部問答∨ |
platform builder下如何用命令行編譯一個project 已經定制了一個CEPC的系統,也完成了sysgen,又Insert了一個pb的project,使用“build current project”進行build沒有問題。現在想使用命令行進行編譯,請問應該怎么做。(不打開PB5.0的前提下)… 查看全部問答∨ |
剛學模電,遇到問題。。。小功率硅三極管的飽和壓降為什么是0.3v?有人能解釋清楚嗎? 模電書上都是這樣定義的,三極管臨界飽和時的管壓降,臨界飽和時Vce=Vbe,即Vbc=0,硅管區飽和壓降VCES為0.3V,導通時Vbe約為0.7V,據此,臨界飽和時的管壓降應該為0.7V左右才說得通呀。 如果NPN管,VCE=0..5V,VBE=0.7V,按理說都是正向偏置,但是VC ...… 查看全部問答∨ |
大家使用STM8S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它對周圍其他器件產生干擾??? 我們有個產品有收音功能,使用STM8S對比使用瑞薩MCU的收音效果,STM8S要明顯差很多. 只有STM8S進入復位狀態(NRST直接接地)的時候,收音效果才會有所改善… 查看全部問答∨ |
- 賽力斯 5000 萬成立新公司,業務涉 AI 與機器人
- 英偉達引領物理AI革命:從人形機器人到自動駕駛的未來
- 重塑家用機器人大腦!云鯨旗艦機型逍遙002搭載旭日5正式開售
- 英偉達發布全球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N1 加速機器人開發進程
- NVIDIA 發布全球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 Isaac GR00T N1-并推出加速機器人開發的仿真框架
- 重磅!分布式AI救生機器人系列公益發明震撼問世,為生命保駕護航
- 機器人的“大腦”如何運作?核心技術揭秘!產業鏈領先企業全解析
- 機器人造機器人?Figure打造高產量BotQ人形機器人工廠,首年產能12000臺
- Borg 01:底特律機器人初創企業的模塊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