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大頭
趕在國慶之前,ABB又雙叒叕發布新品了!
這次發布的是新款的SCARA產品——IRB 920T。ABB第一次發布SCARA產品是在2015年,發布的是IRB 910,額定負載3KG,最大負載6KG,正裝;而3年后的2018年,ABB推出了倒裝的SCARA;如今同樣時隔3年,ABB又推出了新品。
從發布速度來說,SCARA產品線3年一款新品相比國產廠家來說不算快,不過ABB的產品線非常廣,整體來看,發布新品的速度還是挺快的。
從SCARA的產品發布上也可以一窺ABB的產品策略。
首先,從負載上,ABB首先推出的是3KG與6KG負載的SCARA產品。GGII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市場負載6KG及以下的SCARA產品銷量占比超過75%。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領域需求的釋放,負載10KG及以上的SCARA銷量占比呈上升態勢。因此,就目前來看,輕負載SCARA依然是最主力戰場,ABB最先推出該負載范圍的SCARA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其次是安裝方式,事實上,倒裝的SCARA并非真正不可替代,并且倒裝的SCARA不管是設計成本還是使用成本都有明顯增加,但是對于“客戶要什么我就有什么?的ABB來說,顯然不管是技術上還是市場策略上都不愿意放棄這個“微量市場?,所以推出倒裝SCARA勢在必行。
再來是臂展。可以看出ABB并不愿意追隨EPSON,所以其各個系列都有意無意地避開EPSON最火的LS系列的臂展。比如,倒裝3KG的SCARA一般是400mm臂長,而ABB是350mm;6KG的SCARA臂長一般是500mm、600mm、700mm,LS6的臂長也是500mm、600mm、700mm,而ABB是450mm、550mm、650mm,對標的是EPSON的G6系列。這個臂展的選擇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也大概只有ABB這類頭部玩家才敢這樣定義。
對于正裝SCARA,ABB只有額定負載3KG、最大負載6KG的產品。而ABB似乎想使用6KG這一個系列去覆蓋3KG和6KG的場景。所以我們看到其他品牌廠家出貨量最大的就是臂展400mm、500mm、600mm的產品,而ABB的450mm、550mm、650mm剛好可以覆蓋并且長一點。
這是否有點“入鄉隨俗?的味道?國產品牌的廠家不都喜歡相同負載比你長一點,或者相同臂長負載大一點這樣的產品定義么?只不過在SCARA機器人領域,EPSON占據絕對優勢,大部分國產品牌從EPSON“嘴里搶肉吃?,不管是負載還是臂長甚至安裝孔位都要與EPSON對齊,不然客戶會有意見。但ABB就是不走尋常路,“我就是要壓你一頭?。
然后是節拍上。如上文所說,ABB的臂長對標的是EPSON出貨量很少的G6系列產品,但是節拍更快。所以ABB這次就是要從節拍上硬剛。
最后是外觀,很明顯這次的選型設計與之前的兩款有明顯的區別,個人感覺新款的整體造型好看一點,不太好的一點是裸露的螺釘有點密集了。(為了方便區分,我們分別稱為新款與舊款,而不講具體型號)從產品圖上看:
新款比舊款二關節看起來更矮更緊湊;
新款外露的螺釘更多;
新舊款硬限位設計不同;
新款改成了中空走線;
新款的二軸電機猜測放到了二關節的后面類似撅了下屁股,減少了二關節的整體慣量;
新款標準節拍最快0.29s比舊款最快0.37s提高了0.08s!
是的,專門花一章來介紹ABB的新款,其實就是想引出這個“節拍?。總體來說,ABB的舊款SCARA不管是價格還是性能上都沒有突出的點,猜測ABB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并不是按照ABB以往的思路把SCARA系列補齊,而是趕緊推出“加強版?,節拍一下子上了一個等級。要知道節拍從0.5進入0.4不難,要從0.4進入0.3就得一點一點摳了。
當然,以上純屬猜測,若不幸言中請加雞腿。我個人倒是看好這一步,與其系列全而不精,不如精益求精,打造爆款,系列補全只是時間問題。
價格內卷VS性能內卷
話分兩頭,如果各位還記得的話,2020年8月份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性能上不去,價格下不來,SCARA該何去何從?》(文章回顧請點擊)。里面寫到在2010年到2015年左右,0.4s的標準節拍是區分高端SCARA與低端SCARA的門檻,而到了2015年到2020年左右,0.4s已經變成了基本操作了,一家SCARA機器人廠家如果沒有一款產品節拍是進到0.4s內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專業的。
然而,在很長的時間里,從0.4s再往前推進是以0.01s為單位的,到了這個地步,要優化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了,而又由于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太多了,才掀起了SCARA的價格戰,甚至有玩家不惜虧本出售以搶占市場,所以我才說“SCARA性能上不去,價格下不來?。似乎有點七傷拳的意思,先傷己,后傷人,看誰撐得住。
于是,SCARA市場的價格內卷就這樣開始了,低價SCARA的消息層不出窮。然而,低價也是有瓶頸的,當價格已經探底后,再降就真的要團滅了,并且對于國外品牌來說,打價格戰實在落不下面子,所以只能另謀出路,所以,性能的內卷也就開始了。
小插曲:當時一位ABB的朋友說他們內部也注意到了我這篇文章,現在想想,也許正是因為他們也認為SCARA性能需要有所突破,并且IRB 920T當時正在研發中(我當時并不知情),說明大家都在思考,SCARA該何去何從。
講SCARA必須從盟主開始。EPSON憑借LS系列“稱霸武林?10來年,因此拿LS6作為參考標準,LS6最大負載、600mm臂長的SCARA,其標準節拍是0.39s,對應的4個電機功率是200/200/100/100,而LS系列近期已經宣布退市,取而代之的是LS6-B。LS6-B采用了新的電機,功率不變還是200/200/100/100,但有個很好的優點是“無電池?設計,意思是理論上不會丟零點,然而LS6-B可以說是純粹的替換,600mm臂長的節拍是0.40s,比LS6略低。
這顯然不能襯托盟主的地位,于是EPSON最近又推出了加強版LS-B-V1,600mm臂長的節拍達到0.35s,電機功率分別是520/520/150/100。各位看出來了嗎?加強版是把電機功率加大了,由此出力自然就大了,加速也快了,所以節拍就快了。
再來看看KUKA的KR6-R700,最大負載6KG,臂長700mm,節拍0.38s,電機功率分別是400/400/100/100,功率介于LS6與LS6-B-V1之間,節拍也剛好介入兩者之間。
再來看ABB最新發布的IRB 920T,650mm臂長,節拍0.30s,為什么這么快?因為電機功率猜測分別是500/500/200/100,也是“大力出奇跡?。
最后來看更猛的FANUC的SR-6iA,同樣650mm臂長,節拍達到了驚人的0.29s,電機功率猜測達到了喪心病狂的750/550/300/300,這個配置已經可以帶10KG甚至20KG負載了,而FANUC卻用在了6KG的SCARA上,土豪得令人發指!
這里要插入一下St?ubli的SCARA產品TS2-60,節拍達到0.27s,還有TS2-40更是達到0.25s,不過因為Staubli比較小眾,而且配置是擁有自主產權的超高性能減速機和電機,所以不與其做橫向對比了。(我們不配~~~~~)
現在看起來就很明確了,所謂的性能提升與高速版,其實就是“大馬拉小車?,這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當我們看到節拍一個比一個猛的時候,并不是你的設計差了,而是你更新換代慢了。
像EPSON這類老玩家是做了升級版,像FANUC、ABB、KUKA這類SCARA的新玩家是入局就直接走高位,看起來似乎“出道即巔峰?,實際背后的策略也非常簡單。當然策略簡單,并不是說設計簡單,比如EPSON的“無電池?設計的電機就是很好的細節改進,而且國產跟隨的話成本有點高了,但這是趨勢,再等等。
那么問題來了,以前的文章我就說過“傳統電機+諧波?的方式是有技術瓶頸的!前面提到的幾家都是通過加大電機功率,也就是扭矩,即加速度的方式提升節拍,但是并不是只加大電機功率就可以的,一旦電機扭矩變大,也就是諧波減速機的輸入扭矩變大,對減速機的損耗就會明顯增加,特別是長期短距離高加減速的運動會更傷減速機。
所以,一般6KG負載的SCARA一二軸減速機分別是25跟20,如果電機加大,可能減速機也要相應加大一個規格變成32跟25,但這又會引入另一個問題,減速機變大,輸入轉速又要變小了,也就是電機轉速要限制,直接的影響就是機器人的末端線速度要降低。
以HD的諧波為參考,25的最高轉入轉速是5600,比一般電機最高轉速6000小一點,如果換成32的諧波,最高轉速就降到了4800,這個時候如果做長距離的運動,節拍的影響就明顯了。所以,我目前還不太清楚這幾家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是不換減速機犧牲壽命,還是換減速機犧牲線速度?還是有兩全其美的方案?HD的諧波倒是有高速版,也就是把脂潤滑換變油潤滑,最高轉速可以明顯提高,但是這樣的話裝配與維護成本會提高,漏油的風險也相應提升。但是,St?ubli自己的減速機卻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不是靠變形來嚙合,Staubli自己的減速機就是這么牛,精度又高,剛性又好,體積又小~就是貴~
所以諧波這個問題目前還是個謎,需要時間來解答。我相信這幾家肯定都知道這個問題,只是不知道他們采用了什么方案去平衡,接下來,會不會出現某個品牌批量漏油或者減速機損壞的情況?還是說現場使用會做限制?我們拭目以待。
需要補充一點是,對于國產品牌來說,假如是通過油潤滑或者說HD有特供的產品的話,那國產品牌是很難跟隨的,加大電機不是問題,國產品牌很容易做到,但是據我所說,除了HD,還沒有第二家有油潤滑的諧波,也沒有國產高速諧波,如果只能用HD的油潤滑(人家還不一定賣),那其實也沒有什么競爭力,哪家國產品牌能從HD那里拿到比上面四家還低的價格呢?即使能拿到一樣的價格,又不具備國產性價比優勢,也做不了。所以,這個問題還待后續解答。
這里還要插播一個八卦,據我所知,在此之前曾經有兩家SCARA廠家嘗試過高速版SCARA,用的也是“大馬拉小車?的策略,因為未經證實,品牌就不說了,各位就當故事姑妄聽之。
一家據說在首批10臺出機有7臺出現了減速機提前損壞召回的情況,后面既換了減速機又做了限制保護;另一據說產品都沒能發布,在發布前的最終測試中發現了減速機無法滿足要求,壽命大幅降低,產品最終胎死腹中。兩個故事都指向了節拍與減速機的矛盾關系,所以平衡很重要。
如何看待內卷?
SCARA機器人走到今天就形成了一個有意思的“內卷?現象了。
國產品牌價格內卷,想盡一切辦法降成本,甚至不惜犧牲部分性能;而進口品牌降價幅度有限,所以走的是性能內卷,不斷壓低節拍。而相信不久之后,國產品牌馬上也會跟隨“大馬拉小車?的策略,卷得更深。
這也是無奈之舉,在關鍵零部件或者構型有所突破之前,“大馬拉小車?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SCARA的優勢廠家也需要引起足夠重視,EPSON是SCARA龍頭,已經推出高速版,而ABB、FANUC、KUKA并不是SCARA優勢廠家,但顯然對于SCARA的戰場非常重視,并且由于沒有“包袱?,所以直接上高速版。而對于老牌SCARA廠家,升級是必然的,多年積累下來的優勢如果不守住很快就會被替換掉,只是如何升級、如何平衡成本、與舊款的替換還是搭配,等等這些都成了現實考慮的問題。
內卷并非壞事,背后是市場競爭在推動著SCARA這款產品在進化。
有人主張百花齊放,全品類,全系列;有人主張專精專注,一款構型不斷演進創新。各有各的優劣,每一條路線都會有瓶頸。我個人的觀點是,不管走哪一條路線,首先得有優勢產品,并且保持下去,然后才是其他產品。比如一提到SCARA第一個想到的是EPSON;提到DELTA第一個想到的是ABB;提到激光焊接第一個想到的是St?ubli;提到折彎機器人第一個想到的是ESTUN。
優勢產品是名片,也是支柱,特別對于中小型公司來說,價格內卷與性能內卷來臨時,你是否有優勢產品,你的優勢又是否守得住呢?
注釋:本文為作者投稿,內容系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高工機器人立場
上一篇:阿童木機器人完成新一輪8000萬元融資
下一篇:海外進口工業機器人壟斷70%中國市場,國產加速替代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匯頂科技(GOODiX)公司發展的五個故事
故事一:初創與轉型
匯頂科技的故事始于2002年,當時它作為一家初創企業,在電子產業中嶄露頭角。公司最初專注于固定電話芯片業務,但隨著國內固話市場的飽和和競爭加劇,公司迅速調整方向,切入小家電觸控面板芯片領域。這一轉型為公司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10年,匯頂科技獲得聯發科技的戰略投資,其觸控芯片集成至聯發科技的安卓系統解決方案中,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場地位。
故事二:指紋識別技術的突破
2013年,隨著蘋果iPhone 5s發布并搭載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指紋識別風潮。匯頂科技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市場趨勢,開始研發指紋識別芯片。經過一年的努力,公司在2014年成功推出電容式指紋識別芯片,并憑借創新技術迅速獲得國內主流智能機廠商的訂單。此后,匯頂科技在指紋識別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指紋識別芯片廠商之一。
故事三: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開拓者
在指紋識別技術取得成功后,匯頂科技并未滿足現狀,而是繼續探索新技術。2016年,公司開始以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光學式指紋芯片)為新的主攻方向。經過一年的研發,2017年匯頂科技率先展出全球首款屏下指紋識別技術,成為該領域的開拓者。隨著全面屏手機的興起,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迅速得到市場認可,匯頂科技也借此迎來了新一輪的增長。
故事四:多元化布局與并購
為了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匯頂科技通過并購等方式不斷拓展業務領域。2018年,公司收購德國蜂窩半導體IP企業CommSoild,進軍窄帶物聯網領域(NB-IoT)。2020年,匯頂科技又收購恩智浦半導體的語音及音頻業務單元(NXP Voice & Audio Solutions)和德國汽車電子公司Dream Chip Technologies,分別增強智能終端音頻解決方案能力和進入車規級芯片領域。這些并購不僅豐富了公司的產品線,也提升了公司在各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故事五:持續創新與合作
匯頂科技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近年來,公司與多家知名手機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其提供創新的指紋識別和觸控芯片解決方案。例如,匯頂科技的創新方案組合助力小米、榮耀、iQOO等品牌的旗艦新品打造極致體驗。同時,公司還不斷拓展物聯網領域的應用,通過構建芯片設計和軟硬件產品技術綜合物聯網平臺,推動智能化生活的實現。這些合作和創新不僅提升了公司的市場影響力,也為全球億萬消費者帶來了更便捷、智能的體驗。
在全球電子行業遭遇供應鏈危機時,CBM_America_Corporation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公司的原材料采購受到影響,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為了應對這一危機,CBM積極調整采購策略,尋找新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同時,公司還加大了研發投入,開發出了更加環保、節能的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CBM成功度過了危機,并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態勢。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CBM_America_Corporation意識到傳統電子產品市場的飽和趨勢。為了保持競爭力,公司決定進行創新轉型,將業務重心轉向智能家居和物聯網領域。通過研發智能家居設備和物聯網解決方案,CBM成功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同時,公司還積極拓展多元化業務,涉及到了電子支付、數據安全等領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綜合實力。
在電子行業的激烈競爭中,D3公司憑借其對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逐漸嶄露頭角。公司創始人李先生深知,在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的今天,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他帶領團隊潛心研發,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功能的電子產品,如集成了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音箱、采用全新電池技術的超薄筆記本等。這些產品一經上市,便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D3公司的市場份額也迅速擴大。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Herga公司積極響應綠色制造的號召,將環保理念融入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公司研發出了一系列節能高效的電子產品組件,如低能耗的驅動器、可回收材料的電機外殼等。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市場對高性能、高品質的需求,還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和資源消耗。Herga公司的這一舉措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也為其在電子行業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發展,C&H Technology意識到單純的芯片制造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于是,公司開始加大研發投入,致力于在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經過多次試驗和失敗,C&H Technology的研發團隊終于成功開發出了一款集成5G通信功能的手機芯片,并獲得了多項專利。這一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也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Warning 280:’i’:unreferenced local variable 說明 局部變量 i 在函數中未作任何的存取操作 解決方法 消除函數中 i變量的宣告 2 Warning 206:’Music3’:missing function-prototype 說明 Music3( )函數未作宣告 或未作外部宣告 ...… 查看全部問答∨ |
|
最近調試u-boot 下 lcd顯示,由于原配的lcd為320*240的TFT,現在我要改為640*480,修改參數后發現顯示是穩定的,但是顯示3塊錯開的相同的內容(分別在屏幕的上中下的位置),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人碰到過嗎;請問是什么原因呢?… 查看全部問答∨ |
|
1. 實驗任務 利用取表的方法,使端口P1做單一燈的變化:左移2次,右移2次,閃爍2次(延時的時間0.2秒)。 麻煩幫忙檢查下下面代碼有什么問題,實在看不出來錯在哪里 程序代碼: ORG 0 START: MOV DPTR,#TABLE LOOP: CLR A MOVC A,@A+DPTR ...… 查看全部問答∨ |
按照PB幫助文檔作的BLDR,NK.bin也可以通過網絡或者在終端運行,PB是5.0的版本. 以下是錯誤信息: Microsoft Windows CE BIOS Bootloader Version 2.2 (Built Mar 13 2004) WARNING: code=0x7. WARNING: code=0x13. WARNING: code=0x7. WARNING: ...… 查看全部問答∨ |
一、引言 Linux本身為分時操作系統,其系統目標為較好的平均響應時間和較高的吞吐量,而實時系統則主要考慮任務的按時完成、盡量減少進程運行的不可預測性等。但與商業嵌入式操作系統相比Linux遵循GPL,具有源代碼開放、定制方便、支持廣泛的計算 ...… 查看全部問答∨ |
1/1.I/O, ASDO 在AS 模式下是專用輸出腳,在PS 和JTAG 模式下可以當I/O 腳來用。在AS 模式下,這個腳是CII 向串行配置芯片發送控制信號的腳。也是用來從配置芯片中讀配置數據的腳。在AS 模式下,ASDO 有一個內部的上拉電阻,一直有效,配置完成后 ...… 查看全部問答∨ |
- 賽力斯 5000 萬成立新公司,業務涉 AI 與機器人
- 英偉達引領物理AI革命:從人形機器人到自動駕駛的未來
- 重塑家用機器人大腦!云鯨旗艦機型逍遙002搭載旭日5正式開售
- 英偉達發布全球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N1 加速機器人開發進程
- NVIDIA 發布全球首個開源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 Isaac GR00T N1-并推出加速機器人開發的仿真框架
- 重磅!分布式AI救生機器人系列公益發明震撼問世,為生命保駕護航
- 機器人的“大腦”如何運作?核心技術揭秘!產業鏈領先企業全解析
- 機器人造機器人?Figure打造高產量BotQ人形機器人工廠,首年產能12000臺
- Borg 01:底特律機器人初創企業的模塊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