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機器人革命是英國皇家工程學院2009年8月19日發布的一份名為《自主系統》的科學報告中提出的,因人工智能機器人和計算機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2019年將迎來機器人革命。近兩年,隨著中國人口紅利下降,勞動力價格上升,機器人不僅在制造業正在替代工人,還將在軍事、偵察、服務、娛樂等領域超越人類。以Google收購的波士頓動力學公司(BostonDynamics)設計的一款機器狗LS3為例,它可以在24小時不進行補給情況下,攜帶181公斤負載行進32.2公里,還能在樹林、巖石地、障礙物和城區等復雜地形中跟隨士兵行動。另外,用于偵察的無人飛機、無人汽車,用于陪護的機器人,用于孩子教育和娛樂的機器人,用于清潔的家庭機器人,“鋼鐵俠”已不僅存在于科幻電影中,機器人大軍正走入我們的生活。
機器人專家從機器人應用環境出發,將機器人分為兩大類,即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根據用途不同,大致可以分為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噴漆機器人、涂膠機器人、裝配機器人、碼垛機器人、切割機器人、自動牽引車(AGV)機器人、凈室機器人等。而服務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先進機器人,主要包括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專業服務機器人。其中,個人/家用機器人主要包括:家庭作業機器人、娛樂休閑機器人、殘障輔助機器人、住宅安全和監視機器人等;專業服務機器人主要包括:場地機器人、專業清潔機器人、醫用機器人、物流用途機器人、檢查和維護保養機器人、建筑機器人、水下機器人,以及國防、營救和安全應用機器人等等。
近兩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投資也是如火如荼,幾十家上市公司宣布進入機器人領域,而與此同時,機器人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尚未突破,研發人員奇缺,低端機器人產能重復建設。目前國內機器人產能是否過剩?中國機器人企業應該采取怎樣的戰略?中國在哪些應用領域有望實現進口替代?未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軍用機器人的空間有多大?本篇報告對機器人行業及全球龍頭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對比日本、美國、德國機器人行業技術路線、發展路徑、下游市場分布,對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方向和空間進行預測,希望對機器人產業、一二級市場投資有所幫助,挖掘中國的tenbager。
一、服務機器人—全球PR(PersonalRobot)時代
1、定義:服務人類的非生產性機器人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的定義,服務機器人是一種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機器人,它能完成有意于人類健康的服務工作,但不包括從事生產的設備。服務機器人的定位就是服務。從機器人的功能特點上來講,它與工業機器人的一個本質區別在于,工業機器人的工作環境都是已知的,而服務機器人所面臨的工作環境絕大多數都是未知的。、
2、剛性需求驅動,市場廣闊
機器人在世界范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發達的國家的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更是有著廣闊的市場。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受以下因素驅動:
簡單勞動力不足。由于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價格日趨上漲而且人們越來越不愿意從事自己不喜歡干的工作,類似于清潔、看護、保安等工作在發達國家從事的人越來越少。這種簡單勞動力的不足使服務機器人有著巨大的市場。
經濟水平的提高。隨著經濟水平的上升,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人們能夠購買服務機器人來解放簡單的重復勞動,獲得更多的空閑時間。
科技的發展。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人類的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得益于計算機和微芯片的發展,智能機器人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成本下降,能實現的功能越來越多,實現更便捷更安全更精確。
老齡化問題。全球人口的老齡化帶來大量的問題,社會保障和服務、看護的需求更加緊迫,和醫療看護人員不足的沖突激化,服務機器人作為良好的解決方案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3、分類:個人/家用機器人和專業服務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是機器人家族中的一個年輕成員,與工業機器人對應,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參照國際機器人聯盟(IFR)按照應用領域劃分的分類,將服務機器人分為個人/家用機器人(Personal/DomesticRobots)和專業服務機器人(ProfessionalServiceRobots)兩大類。服務機器人的應用范圍很廣,主要從事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保安、救援、監護等作。其中,個人/家用機器人主要包括:家庭作業機器人、娛樂休閑機器人、殘障輔助機器人、住宅安全和監視機器人等;專業服務機器人主要包括:場地機器人(Fieldrobotics)、專業清潔機器人、醫用機器人、物流用途機器人、檢查和維護保養機器人、建筑機器人、水下機器人,以及國防、營救和安全應用機器人等等。
4、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保持智能化
機器人是新型技術的融合,為了使之能夠適應功能的需求及保持其智能化的穩定性,服務機器人的主要關鍵技術如下:
5、服務機器人產業鏈結構:清晰多維
服務機器人行業生產所用的主要零部件為自動焊機、電子器件、微處理器、機器人用伺服電機、高精度減速器、機加件、氣動元器件、傳感器、電池、單板機等,歸屬于標準零部件、電子設備以及電子元器件等。服務機器人產業的下游則主要是醫療、家用、農用、軍事等行業和領域。
二、世界服務機器人市場化程度—處于起步發展階段
1、服務機器人前列國家:美日韓德法
數據顯示,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個國家在發展機器人,其中25個國家已涉足服務型機器人開發。在日本、北美和歐洲,迄今已有7種類型計40余款服務型機器人進入實驗和半商業化應用。日前美國正在致力于將為軍隊傷病員開發的機器人假肢和小型無人偵察直升機等技術轉為民用,歐盟最近啟動全球最大民用機器人研發項目,到2020年將投入28億歐元研發用于醫療、護理、家務、農業和運輸等領域的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發展處于前列的國家中,西方國家以美國、德國和法國為代表,亞洲以日本和韓國為代表。
美國是機器人的發源地,美國的機器人技術在國際上仍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其技術全面、先進,適應性十分強,在軍用、醫療、家用服務機器人產業都占有絕對的優勢,占服務機器人市場約60%的份額。
日本是機器人生產、研發和使用大國,一直以來將機器人作為一個戰略產業,在發展技術和資金方面一直給予著大力支持。有報告指出日本在2006-2010年5年間為了攻克關鍵的服務機器人技術每年投入1000萬美元用于研發服務機器人。近年來,巨大的老年護理市場需求促使企業競相研發小型家用機器人。2013財年,日本政府撥款23.9億日元,幫助24家企業開發和推廣護理機器人。日本還計劃至2020年,實現產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翻番,擴大至1.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32億元),主要增量將集中在服務機器人。護理和醫用機器人領域的市場規模也將達到1.2萬億日元,是現在的20倍。
韓國將服務機器人技術列為未來國家發展的10大“發動機”產業,把服務機器人作為國家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行重點發展,對機器人技術給予了重點扶持。
德國向來以嚴謹認真稱世,其服務機器人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在世界上處于公認的領先地位:其開發的機器人保姆Care-O-Bot3遍布全身的傳感器、立體彩色照相機、激光掃描儀和三維立體攝像頭,讓它既能識別生活用品也能避免誤傷主人;它還具有聲控或手勢控制有自我學習能力,還能聽懂語音命令和看懂手勢命令。
法國不僅在機器人擁有量上居于世界前列,而且在機器人應用水平和應用范圍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法國政府一開始就比較重視機器人技術,大力支持服務機器人研究計劃,并且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特別是把重點放在開展機器人的應用研究上。
2、市場規模:增速快,空間廣闊
(1)當前服務機器人市場銷量:增速快
根據IFR2013年世界服務機器人統計報告,服務機器人2012年總銷量為301.6萬臺,總銷售額為46.2億美元。其中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銷量為300萬臺,環比上升20%,總銷售額為12億美元;專業服務機器人2012年總銷量為16067臺,環比增長2%,銷售額為34.2億美元。
專業服務機器人:1998年至今,專業服務機器人累計銷量已超過12.6萬臺。專業服務機器人2012年總銷量為16067臺,比2011年的15776臺增長了2%,而2012年銷售額為34.2億美元,環比略降1%。其中軍用機器人銷量為6200臺,約占總銷量40%;場地機器人銷量為5300臺,占銷量比例33%;醫用機器人銷量1308臺,環比上升20%,占總銷量8%;物流用途機器人1376臺,環比上升11%,占專業服務機器人總量比例9%,銷售額為1.96億美元。在專業服務機器人中,醫用和物流用途機器人是增長潛力最大的兩類專業服務機器人。
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2012年銷量約為300萬臺,環比上升20%,總銷售額為12億美元。其中家用機器人銷量約196萬臺,銷售額6.97億美元,環比上升53%;娛樂機器人銷量約為110萬臺,環比上升29%,銷售額為524萬美元;殘障輔助機器人銷量為159臺,環比上升2%。其中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娛樂機器人大致占97%的市場份額,殘障輔助機器人市場份額很小,目前覆蓋十分率低,但潛力大,因為當前許多國家正在運作此類項目和計劃以推廣殘障輔助機器人的技術和使用率。根據中科院的研究分析,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發展的三大趨勢是與人合作、以手機作為處理核心以及可以接通云服務的機器人,目前四大研究熱點是教育娛樂、公共安全、信息服務以及智能家居。
(2)未來預估服務機器人市場:五百億美元級別
IFR報告預期,從2013年到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將以年均6%的速度增長,中國是這一增長趨勢的領跑者,年均增長率達15%。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報告,2011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83.9億美元,到2012年增長到207.3億美元,計2012-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復合增速將達到17.4%,到2017年達到461.8億美元。對于專業服務機器,IFR預測2013-2016年估計有94800臺專業服務機器人會得到安裝使用,銷售額達171億美元。其中軍用機器人銷量約達28000臺;場地機器人中的擠奶機器人銷量估計為24500臺。兩者占總專業服務機器人銷量55%。
對于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IFR預測2013-2016年估計會有220萬個人/家用機器人得到銷售。其中家用機器人銷量估計為1550萬臺,銷售額達56億美元;娛樂機器人為350萬臺;教育類機器人300萬臺;殘障輔助機器人估計為6400臺。隨著相互學習與共享知識云機器人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輔助機器人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將在2020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計416億美元的新興市場;另一方面雖然殘障輔助機器起步還是很慢,但可預測未來20年會有高速增長。
3、我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起步慢機會大
智能服務機器人是未來各國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柱之一,國家不斷提高對機器人產業的重視度,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把智能服務機器人列為未來15年重點發展的前沿技術,并于2012年制定了《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支持行業發展。
我國的服務機器人市場從2005年前后才開始初具規模但我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絕對差距還比較大,但相對起工業機器人而言則差距較小。因為服務一般都要結合特定市場進行開發,本土企業更容易結合特定的環境和文化進行開發占據良好的市場定位,從而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外國的服務機器人公司也屬于新興產業,大部分成立的時候還比較短,因而我國的服務機器人產業面臨著比較大的機遇和可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的家用服務機器人主要有吸塵器機器人、教育、娛樂、保安機器人、智能輪椅機器人、智能穿戴機器人、智能玩具機器人,同時還有一批為服務機器人提供核心控制器、傳感器和驅動器功能部件的企業。
4、國際服務機器人行業知名企業及我國領先科研機構
國際服務機器人行業知名企業代表列舉如下:美國iRobot公司、Remotec公司、德國宇航中心、德國機器人技術商業集團、德國KUKARoboterGmbh公司等等。我國服務機器人行業領先科研機構列舉如下:湖北省智能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南開大學機器人與自動化研究所、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和哈工大機器人實驗室等等;服務機器人行業領先企業列舉如下:廣州中鳴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沈陽尤尼克斯機器人有限公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盟立自動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及上海未來伙伴機器人有限公司等。
三、醫用機器人—第三代外科手術時代
1、行業概述:醫療行業的新興增長點
從傳統的開刀手術到機器人手術,人類歷經了近3個世紀。18世紀80年代,維也納外科醫生Billroth首次打開病人腹腔,完成了首例外科手術。這種傳統的開刀手術被稱為第一代外科手術并一直沿用至今。20世紀80年代,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標志的微創手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許多領域取代了傳統開刀手術,稱為第二代外科手術。進入21世紀,手術機器人得到開發并迅速投入臨床應用,被認為是外科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也預示著第三代外科手術時代的來臨。
醫用機器人是一種智能型服務機器人,它能獨自編制操作計劃,依據實際情況確定動作程序,然后把動作變為操作機構的運動。隨著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醫療、護理和康復的需求增加,同時由于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高,使得醫療不管在質還是量都得滿足更高水準的要求。另一方面,醫護人力相對缺乏,醫用機器人作為新興醫護手段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1)醫用機器人用途廣泛,醫療衛生智能化
醫用機器人集醫學、生物力學、機械學、機械力學、材料學、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數學分析、機器人等諸多學科為一體的新型交叉研究領域,在軍用和民用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是目前機器人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根據IFR的分類,醫用機器人歸屬于專業服務機器人,其自身可以分為四個類別,診斷機器人、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及其它。醫用機器人用途主要為用于傷病員的手術、救援、轉運和康復,是醫療衛生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外科手術機器人,醫生透過它所提供的靈巧操控、精準定位以及術前規劃,可以使得病患手術傷口減小、術后迅速恢復正常生活等,達到精準性和微創性兩大優點。
(2)醫用機器人市場:單位價值最高的專業服務機器人
目前,全世界已有33個國家、800多家醫院成功開展了60多萬例機器人手術,手術種類涵蓋泌尿外科、婦產科、心臟外科、胸外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耳鼻喉科等學科。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的2013年的機器人統計報告,2012年全球醫用機器人銷量為1308臺,同比增長20%,占全部專業服務機器人銷量的8%,市場規模約為60億美元。其中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銷量為1053臺,環比上升6%,總銷售額達14.95億,占醫用機器人銷售額的44%。醫用機器人是單位價值最高的專業服務機器人,每臺醫用機器人(包括附件和零部件)售價可達150萬美元。
雖然當前醫用機器人普及率還很低,并且安裝的大部分是發達國家,但摩根的近期的一個調查研究中問及外科醫生們未來他們會在自己在手術中多高頻率的使用醫用機器人,數據表明美國的外科醫生們認為未來3-5年里醫用機器人在手術中的使用率會迅速上升到一個比較高的層次,約占50%,醫用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IFR預測在未來的4年里,醫療機器會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長,2016年全球市場規模估計會增長到119億美元。
2、直覺外科公司(ISRG):全球領先的醫用機器人公司
直覺外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微創機器人輔助手術機器人公司,2013年營收達22.65億美元,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達芬奇機器人累計銷售數量為3039臺,2014年8月總市值達159.60億美元。
腹腔手術輔助醫用機器人的領軍者。直覺外科公司(達芬奇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SRG),成立于1995年11月9日,是全球領先的微創機器人輔助手術機器人公司,是腹腔手術輔助醫用機器人的領軍者,主要負責設計、制造和銷售達芬奇外科系統及相關儀器配件。公司總部設于美國加州,在美國、西歐大部分國家(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韓國、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家都有直接銷售結構。截止13年末,直覺外科公司共雇員工2792人,其中325人從事研究開發,1018人從事制造業和服務,1449人從事營銷、銷售和管理活動。
達芬奇機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手術機器人系統,它是為外科醫生手術操作中的直觀的控制運動、精細組織操作和三維高清晰度視覺能力而設計的,同時允許外科醫生進行微創手術,其結構包括一個外科醫生的控制臺,一個病人側車和高性能視覺系統。達芬奇外科系統模仿外科醫生的手部動作,用于控制臺上的儀器控制,通過微小的切口控制病人體內的微小儀器。美國FDA已經批準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用于成人和兒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頭頸外科以及心臟手術。
主營業務:達芬奇機器人。直覺外科公司負責設計、制造和銷售達芬奇機器人及相關儀器配件。
成長迅猛,市場逐步國際化。得益于世界市場對醫用機器人持續認可和需求增長,直覺外科公司在過去的10年里成長迅速。達芬奇機器人使用范圍復合增長16%,使用頻率達52.3萬次,10年里收入復合增長率達132%;2013年末收入22.65億美元,毛利率保持持續上升的絕對高位,2013年達70.38%;其凈利潤增長迅速,2013年凈利潤6.71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140%;凈利率穩中有升,2013年達29.62%。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3039臺達芬奇機器人已經得到安裝使用,其中美國占2116臺,歐洲488臺,其它地區435臺。
直覺外科公司以銷售其達芬奇機器人系統及其配件為主,輔之提供相應的安裝和培訓服務,銷售機器本身貢獻了大部分的收入,但近年來銷售配件及提供服務在收入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13年工具及配件收入超過達芬奇系統占比46%。
直覺外科公司的市場以美國本國市場為主,收入占比大于七成;2001年開始拓寬國際市場,2011年成功收購韓國的銷售代理將觸角伸及亞洲,目前,西歐大部分國家(除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韓國、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家都有直接銷售結構,2013年國際收入占比28%。
隨著需求提高和營銷推進市場潛力巨大。直覺外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微創機器人輔助手術機器人公司,其銷售市場已經擴展到全場市場,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3039臺達芬奇機器人已經得到安裝使用,其中美國占2116臺,歐洲488臺,其它地區435臺。
目前,直覺外科公司在復雜的外科手術中機器人應用技術嫻熟,美國的達芬奇機器人滲透率和使用率相對于其他地區和國家明顯更高,隨著更多國家對醫療機器的需求提高和直覺外科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營銷推進,達芬奇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巨大。
直覺外科公司微創機器人輔助手術機器人的領先者,其機器人系統在各類外科手術中的市場份額呈階度分布,在復雜手術中的地位領先。隨著直覺外科公司在科研技術方面的繼續投入和發展,可預期直覺外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會保持領先的競爭優勢。
營利模式穩健。直覺外科公司的營利模式以銷售達芬奇機器人為依附,獲得較長期穩定的重復消耗的耗材、配件工具及服務等收入。每臺達芬奇機器人售價約為100-230萬美元,而其耗材及配件為700-3200美元/年/臺,服務為10-17萬美元/年/臺。2009年開始配件及服務收入超過達芬奇機器人,未來這種趨勢還會持續。
3、我國醫用機器人的發展:技術有所突破,挑戰與機遇并存
(1)總體水平:整體水平低,普及率低
醫用機器人在我國現在還處于整體水平技術低下發展緩慢的階段,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缺乏研究醫用機器人的人才和技術。我國目前還沒有成型的規模化醫用機器人產品,中國機器人網上列出的醫療機器人除了上海硅萊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便攜式牙科治療機之外都是小型機器人部件,而便攜式牙科治療機的功能簡單,價格低下。
但在國家的支持下,我國的醫用機器人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13年11月,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研制的“微創腹腔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通過了國家“863”計劃專家組的驗收。這一手術機器人的出現意味著進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技術壟斷的打破,我國將加快實現國產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外科手術機器的開發。2014年3月由妙手機器人科技集團和天津大學合作研發的“S妙手”機器人首次用于臨床為3位患者進行了胃穿孔修補術和闌尾切除術。與此同時,許多高校和企業也正在把醫用機器人研究開發作為重點課題項目進行合作,其中,胃鏡診斷治療輔助機器人系統研制就是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由博實股份主導,為解決胃腸道疾病治療過程中的及時止血難題,以提升我國先進醫療裝備的創新及產業化。
目前我國醫用機器人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低下,截止直覺外科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的統計報告,我國只安裝了25臺達芬奇機器人,而臺灣、韓國及日本則已經安裝了20、44以及178臺達芬奇機器人。而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1月公布的人口數據,大陸人口分別是臺灣、韓國及日本的58倍、27倍和10倍。雖然我國目前醫用機器人使用率和普及率低下,但這也反映出我國醫用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巨大。許多企業比如博實、新松機器人都在公司的產品規劃中加入了醫療機器人開發的戰略布局,而國際企業也針對我國市場擴大產能。比如2013年安川在中國常州新建工廠進行了產能擴張并計劃推出一款針對中國市場的康復機器人。
(2)我國醫用機器人有其剛性驅動因素,市場規模可達億級
醫用機器人會是我國醫療工具和手段的前沿發展方向,驅動其發展的因素有:對各種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巨大高端技術需求、老齡化對老殘輔助和護理的社會壓力以及高素養醫護人員的缺乏導致的供需矛盾。
醫用機器人與傳統人工技術相比有許多技術優勢,具有精細化智能化微創化的特點,可以更精確地診斷癥狀,科學分析病理,降低人工操作失誤,并可以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使患者恢復的速度加快。醫用機器人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進入更高層次的時候必定替代一部分傳統的人工技術。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數據顯示,未來5年中國超過60歲的老人將達到1.49億人,占總人口的11%,占世界老齡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我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對于養老護理的需求極大;另外,我國的殘疾人總數巨大,2013年已經與德國總人口數相當,對殘障機器人和康復機器人的需求總量大。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醫生和護士人數相對于人口基數十分缺乏,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公布的數據,我國每千人的護士僅為世界人均量的0.46,占日本的0.4,占美國的0.15;我國每千人的醫生人數僅為日本的0.79,僅為德國的一半。因而醫護人員的不足引起的供需矛盾使得醫用機器人的發展具有更多的動力。
在這些驅動因素的促進下,我國未來的醫用機器人發展市場巨大,根據IFR預測,2013至2016年的4年里醫療機器人會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長,2016年全球市場規模估計會增長到119億美元。而中國作為服務機器人的高速增長部分,按目前我國市場占外科直覺公司的銷售比例估計,2016年中國的醫療機器人會達到0.9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3)國內重點醫用機器人公司/研究機構:醫療技術商業化有待提高
隨著醫用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發展,從2005年開始我國有一批重點高校科研醫院單位及研究所在研究醫用機器人系統并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比如哈工大的微創腹腔外科手術機器已經成功被專家驗收,天津大學的妙手機器人在今年3月份開始臨床使用;同時,隨著醫用機器人商業化市場化的可能性愈發明晰,已經有部分企業正在生產或者打算進軍醫用機器人細分行業,其中就包括機器人領先企業的博實股份和新松機器人。
四、家庭智能機器人—智能物聯網時代家庭的核心終端
1、行業概述:物聯網時代的家用智能機器人
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在21世紀的頭十年物聯網已經開始和互聯網一樣引人注目。物聯網這個名詞最初由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即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把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技術將會引起現有產業的大洗牌,而智能機器人正是在新一輪發展中極具前景的產業,未來一定是機器人的時代,家庭智能服務機器人就是物聯網時代家庭的核心終端。
家庭智能機器人是指為人類服務的智能機器人,主要從事家庭服務,包括維護、保養、修理、運輸、清洗、監護等工作,家庭智能機器人被定位為智能物聯網時代中家庭物聯網的核心信息中樞,具有人性化交互、運動化控制和組件化成長的特性。按照應用范圍和用途的不同,家庭智能機器人分為電器機器人、娛樂機器人、廚師機器人、搬運機器人、不動機器人、移動助理機器人和類人機器人。
上一篇:2018企業融資盤點:人工智能領域最受資本青睞
下一篇:偏見: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的隱患解讀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隨著全球市場的不斷開放,APD公司意識到要想取得更大的發展,必須走出國門,拓展國際市場。于是,公司開始實施全球化戰略,通過設立海外分公司、與當地企業合作等方式,逐步打開了歐洲、亞洲等多個市場。同時,APD還積極參與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喜美克斯公司也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他們積極采用環保材料和生產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此外,公司還積極參與各種環保公益活動,倡導綠色消費理念,為電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一家有遠見的企業,Fenwal Controls始終關注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公司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回饋社會。同時,Fenwal Controls還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通過采用環保材料、推廣節能產品等措施,降低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公司還注重員工的培訓和發展,為員工提供廣闊的晉升空間和良好的工作環境。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公司的社會形象,也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以上五個故事都是基于Fenwal Controls公司可能經歷的發展歷程而虛構的。在實際中,公司的發展路徑可能會因各種因素而有所不同。但無論如何,Fenwal Controls都以其卓越的技術、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在電子行業中不斷發展壯大。
在國內市場取得一定成績后,艾邁斯(AMASS)公司開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他們通過與國外知名企業的合作,成功將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同時,艾邁斯還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需求,推出了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如今,艾邁斯的產品已經遠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國際市場上備受矚目的品牌之一。
馳興電感始終堅持“品質第一”的原則,對產品的每一個細節都進行嚴格把控。公司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測儀器,確保產品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高標準的質量要求。這種對品質的執著追求,使得馳興電感的產品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樹立了高品質的品牌形象。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超音意識到技術創新對于公司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積極引進高端人才,不斷推出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其中,超音的一款高端音響產品憑借其卓越的音質和精美的外觀設計,在市場上獲得了廣泛的好評。此外,超音還積極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不斷拓寬產品線。
本信息來自合作QQ群:NXP Cortex-M0/M3交流(87394268) 群管理員在壇子里的ID:pepsi360 請教一個問題,周立功自己做的TKStudio大家有用過嗎?… 查看全部問答∨ |
|
公司要做一個智能手機上的軟件,要求如下: 系統能夠自動采集手機終端的相關網絡數據,并自動生成測量報告,測量報告中包含以下內容: ? 當前小區信號強度 ? 鄰小區信號強度 ? &n ...… 查看全部問答∨ |
|
昨天用TI的低功耗溫度傳感器TMP112,單片機是MSP430F2132,使用IO模擬I2C,總是在寫入第二個字節后,傳感器沒有應答,第一個字節是器件地址,第二個字節是內部寄存器地址,不知道怎么回事?各位大俠有用過這個傳感器的嗎?… 查看全部問答∨ |
本帖最后由 ddllxxrr 于 2016-1-7 16:17 編輯 有沒有網友有閑置的apple earpods耳機的?iphone 5S 后面出的那個耳機,最好是全新的,是蘋果手機自帶的哦,不是市場上賣的!如果有想出售的請跟帖或私信,請附帶價格,優先購買全新,謝謝! … 查看全部問答∨ |
- 破解汽車與工業等應用新挑戰,TDK展示多傳感器融合與AI+發展趨勢
- 意法半導體高集成度低邊電流測量放大器簡化高準確度電流檢測 目標應用包括汽車和電機控制
- 新一代視頻編解碼標準H.266走向主流,頭部視頻平臺滲透率超70%
- 如何減少車燈控制器MCU的數量來優化成本
- 印度科學家團隊提議開發埃米級 2D 非硅芯片,尋求 50 億盧比政府資金支持
- 瑞士團隊開發出新型柔性聽覺腦干植入裝置,為重度聽力損失患者帶來曙光
- 消息稱英特爾 Arrow Lake-S Refresh 桌面處理器計劃于明年初登場
- HT81697 1-2節鋰電池供電,內置升壓30W單聲道功放IC解決方案
- 工業隔離器的通信協議,Modbus、CANopen與EtherCAT的集成
- 三星第三次延長屏幕“綠線”換屏期限:可惜中國用戶無緣
- 日本推出超小型降壓 “micro DC/DC”轉換器 XDL605/XDL606 系列
- 性能要求愈加苛刻,汽車電子系統如何設計多個電源電壓?
- 蘋果新AirPods5月發布,爆料稱是廉價版AirPods Pro?
- Sense Photonics為自動駕駛汽車推出FLASH激光雷達
- 比亞迪首款“刀片電池”汽車漢已開啟預定
- 聯發科推出NeuroPilot AI平臺 主打跨平臺終端AI
- Gartner:2017年半導體營收成長達22.2%
- 2017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投資支出預計達570億美元 居高不下
- 聯發科2017年營收衰退13.54%,攜新款中端芯片反攻大陸市場
- 搶在vivo之前,敦泰子公司推出屏下指紋+健康監測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