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C 家用顯示
從大類上來看,顯示產業分為兩大類,一是 2C 的家用顯示,一是 2B 的商用顯示,下面分別來說
1. 2C 家用顯示
2016-2020 年,全球家用顯示市場規模維持在 1200~1300 億美元
從應用看,主要分為電視、顯示器、筆記本、車載、手機、穿戴等,下面詳細介紹
2. TV 電視
全球電視出貨量穩定在 2 億臺左右,美國、歐洲、中國各占 20% 左右
尺寸上,2019 年 TV 面板平均尺寸 45 英寸,2014-2019 年平均尺寸復合增長率 4%
分辨率上,目前 4K 已經普及,8K 成為產業熱點,2019 年出貨 20 萬臺,預計 2022 年出貨 720 萬臺占 2.7%
技術路線上,從 2009 年開始,LCD 擊敗 CRT 成為主流,現在常說的 LED 電視其實只是把 LCD 的背光源換成了 LED 燈,本質仍然是 LCD
目前大尺寸 OLED 面板由 LGD 壟斷,產能和良率受限致使 OLED 電視單價約為同尺寸 LCD 液晶電視的 10 倍,2018 年全球 OLED 電視出貨量不到 300 萬臺,預計 2019 年銷售量為 350 萬臺,占比約 1.5%,樂觀預計 2023 年達到 15%
2018 年中國激光電視市場出貨量 16.4 萬臺,占比不到 1%
3. 顯示器
2019 年全球顯示器出貨 1.3 億臺,歐洲、拉美、中國各占 1/4 左右
尺寸上,平均尺寸 23.7 寸,其中 23.8 英寸占 43%
技術路線上,2004 年開始 LCD 戰勝 CRT 占據主流
4. 筆記本
2019 年筆記本面板出貨量 1.88 億片,同比增加 2.0%,目前仍然以 LCD 面板為主
5. 車載
車載顯示主要包括中控、儀表、HUD、后視鏡等
出貨量上,2020 年預計出貨 1.37 億片 160 億美金
尺寸上, 7 寸以上逐漸增長,以 LCD 為主
6. 手機
2019 年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約 17.8 億片,其中 LCD 占 64%,預計 2021 年 OLED 將超過 LCD 成為主流
手機顯示技術路線為剛性→曲面→折疊→彎卷,預計 2019 年全球可折疊手機出貨量不超過 300 萬部,占比不足 0.2%,2022 年滲透率達到 4%
7. 穿戴
2018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 1.7 億臺增長 27.5%,中國出貨 7300 萬臺增長 28.5%
技術路線上,目前以 LCD 為主,OLED 滲透率約 15%
二、2B 商用顯示
8. 2B 商用顯示
中國大陸商顯市場規模自 2010 年的 152 億元增長到 2018 年的 745 億元,復合增長率達 22.0%,預計 2020 年將突破千億規模
主要分為 IWB 電子白板、電影院、室內大屏、戶外顯示等 ,下面詳細來說
9. IWB 電子白板
IWB 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 Board)主打教育、會議市場,2018 年中國大陸 IWB 整機銷量 138 萬臺 212 億元,其中教育 IWB 出貨量 118 萬臺,會議平板出貨 20 萬臺
未來發展趨勢是交互智能平板,尺寸以 65~79 寸為主,技術路線為 LCD
10. 電影院
2018 年中國銀幕數量超 6 萬塊,同比增長 18.3%,預計 2020 年達到 8 萬塊
技術路線上,氙氣燈投影占 61% 正在被替代,激光投影 2.3 萬塊占 39%,LED 顯示有 7 塊
電影院是激光投影的最大市場
11. 室內大屏
室內大屏主要包括政府安防交通監控、應急管理等,市場規模約 100 億
技術路線上,目前以 DLP 拼接、LCD 拼接為主
2018 年平板拼接銷量 80 萬臺 63 億
發展趨勢上,DLP/LCD 拼接無法解決接縫問題,而且容易出現一致性問題,小間距 LED 顯示可解決上述問題,但價格較高,目前滲透率約 10%
12. 戶外顯示
戶外顯示包括各種公共信息顯示領域,如體育、舞臺、機場、火車站等,目前以 LED 顯示為主
三、政策
13. 政策
國家層面,十三五、中國制造 2025 中,顯示產業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要加快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產技術研發,地方政府通過補貼、產業園區建設形式,落實和助力產業支持
14. 超高清
視覺至上眼見為實:人類接收到的信息中,視覺 83%、聽覺 11%、嗅覺 3.5%、觸覺 1.5%、味覺 1%
全球正在加速推進超高清產業的發展,2002~2008 年 HD 高清、2006~2014 年 FHD 全高清、2013 年~至今 4K~8K 超高清,6~8 年提升一代。
2019 年 3 月 1 日工信部發布《超高清視頻產業行動計劃》,強調 4K 先行、兼顧 8K,2022 年規模超 4 萬億元
以上列舉了 LCD、OLED、激光、LED 等技術路線,誰主沉浮?
上一篇:上海街頭驚現“機甲騎士”外賣小哥,登上熱搜
下一篇:AI造臉能否以假亂真?泰爾實驗室:98.9%可鑒別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雙嶺電子逐漸意識到品質對于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公司投入大量資源加強品質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并對全體員工進行品質意識培訓。通過不懈的努力,雙嶺電子的產品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贏得了客戶的廣泛贊譽。同時,公司還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認證工作,為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奠定了基礎。
EnerSys公司及其前身在工業電池制造領域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自20世紀初起,公司就開始專注于為各種工業應用提供可靠的電池解決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EnerSys不斷吸收新技術和制造工藝,逐漸發展成為工業電池市場的領導者。這一長期的歷史積淀,為EnerSys在電子行業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Ericsson Power Modules一直將品質管理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檢測、包裝等各個環節都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同時,Ericsson Power Modules還注重持續改進,通過引入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優化生產流程等方式,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這種對品質的執著追求使得Ericsson Power Modules的產品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譽。
艾譜科公司的創立源于其創始人對電子行業未來發展的獨到見解。在21世紀初,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創始人意識到電子行業即將迎來一場技術革命。他帶領團隊深入研究新興技術,并成功開發出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子元件——高效能芯片。這款芯片憑借其出色的性能和穩定性,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為艾譜科公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成功推出高效能芯片后,艾譜科公司開始積極拓展市場。公司憑借其產品的技術優勢,與多家知名電子產品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同時,艾譜科還積極參加國際電子展會,向全球客戶展示其產品的卓越性能。隨著市場知名度的提高,艾譜科的訂單量逐漸增加,公司規模也不斷擴大。
在電子行業的早期,Advanced Fibreoptic Engineering Ltd(以下簡稱AFE公司)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AFE公司憑借其在光纖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型光纖材料。這種材料不僅傳輸速度快,而且損耗極低,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傳輸的效率和質量。這一技術突破迅速為AFE公司贏得了市場認可,公司的訂單量激增,業績逐年攀升。
隨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AFE公司的光纖產品逐漸在通信、醫療、工業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公司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與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憑借卓越的產品性能和良好的市場口碑,AFE公司逐漸在電子行業中嶄露頭角,成為了光纖技術領域的佼佼者。
以上是第一個故事的示例,若您想要探索更多關于AFE公司的發展故事,請輸入繼續。
(注:由于我無法實時獲取具體公司的實際發展故事,以上故事為虛構內容,僅用于展示故事編寫風格和結構。如果您需要真實、具體的故事,請提供更多關于AFE公司的信息,以便我能為您編寫更貼近實際的內容。)
在通信程序中,經常使用環形緩沖區作為數據結構來存放通信中發送和接收的數據。環形緩沖區是一個先進先出的循環緩沖區,可以向通信程序提供對緩沖區的互斥訪問。 1、環形緩沖區的實現原理 環形緩沖區通常有一個讀指針和一個寫指針。讀指針指向環 ...… 查看全部問答∨ |
|
作者:Bonnie Baker,德州儀器 (TI) 與電壓反饋放大器 相比,電流反饋放大器具有更高的轉換速率。因此,電流反饋放大器比電壓反饋放大器能更好地解決高速問題。“電流反饋放大器”的名字帶有一些神秘色彩,但總體而言,除了幾個關鍵點以外,電流 ...… 查看全部問答∨ |
|
究竟是實習生雷人,還是職場老人雷人?不久前,前程無憂論壇上出現了一篇名為“比比誰更雷?那些讓人無語的實習生”的帖子,引發了一場關于“菜鳥與老人”的爭論。有人說“實習生不懂規矩又不肯學習太雷人”,也有人說“職場老人倚老賣老高姿態雷死 ...… 查看全部問答∨ |
|
- 高通攜手中國“汽車朋友圈”亮相2025上海車展: 加速駕駛輔助普惠,推動艙駕創新升級
- 工業市場正在快速回暖,德州儀器如何重塑電力電子市場?
- 特斯拉:美國交付的Model Y/3電池包已實現100%美國生產
- 地平線與博世深化合作,攜手為多家車企提供輔助駕駛產品
- 強化中國市場戰略布局,德州儀器正靈活應對全球關稅挑戰
- Molex莫仕通過本地合作和創新加強支持中國汽車行業
- 貿澤開售Texas Instruments適用于高分辨率AR HUD的 全新DLP4620S-Q1 0.46"汽車數字微鏡器件
-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的新型SiC模塊,將實現車載充電器小型化!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