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存儲制造服務商宜鼎國際(5289)在12月3日微軟IoT in Action活動國內深圳站,現場搭配DFI設備進行情景展示AIoT創新存儲,內置微軟Azure Sphere產品InnoAGE ,。
繼11月微軟臺北記者發布會雙方宣布互為策略合作伙伴后,雙方集團全球對應區域同時建立后續攜手開發推進對接工作,提供技術顧問并共同推動InnoAGE SSD導入智能化系統。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Azure Sphere首席解決方案專家Michael Yu與宜鼎國際大陸分公司宜鼎芯存總經理Indy You等各部門代表活動現場合影)
宜鼎指出,InnoAGE SSD是目前全球唯一整合微軟Azure Sphere的存儲解決方案,更是完全針對未來全球設備智能化基礎而設計的產品。產品本身即提供運算與可程序化的執行能力,并強化資料安全防護機制;而特別導入的頻外管理,更是為了因應未來邊緣化設備的遠端管理需求而設計。未來智能化的邊緣運算裝置,將可以透過頻外管理,實現安全且獨立的遠端管理和資料傳輸。
宜鼎表示,平均而言,物聯網系統商在安裝設備架構后,后續的維護和管理成本還高達80% ,而其中有很大的比例來自停機時間及其衍生的成本。除了遠端管理和監控外,一旦發生系統異常,唯一選擇就是派遣技術人員至現場手動修復和恢復系統,進而導致高昂的維護成本和過長的停機時間,未來AIoT時代,邊緣設備的需求急速增加,人機比將從1:20擴大到1:1000,解決人力、維運成本、停機時間的問題,已經成為進入AIoT刻不容緩的挑戰。
為推動AIoT智慧管理落地,宜鼎與微軟合作,在軟件、硬件、固件上研發創新:在邊緣設備端導入頻外管理系統(out of band management),以單獨傳輸路徑來解決此問題;同時在硬件上新增設計乙太網絡與WiFi接口;加上針對不同應用市場的客制化軟件界面,提供簡單便利的遠端操作。換句話說,在無法進入操作系統或整個系統崩潰的情況下,SSD仍能以遠端控制的方式恢復運行,大幅減少設備維運支出。新品規格以量體輕巧的2.5吋SSD以及M.2兩種外型尺寸為主,首推全球智慧販賣機、ATM、各種戶外聯網設備,并將積極進入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工廠等應用,預計將于今年底相繼量產。
宜鼎持續推動并強化智慧物聯策略合作,以全球軟件巨擘加乘工控存儲大廠技術實力,一硬一軟,邊緣加乘云端,針對全球智能化邊緣設備的應用,催生頻外管理落入應用規格。宜鼎董事長簡川勝亦表示,公司一直在尋求實現AIoT,目前物聯網實施最大挑戰之一,就在于如何推動全球龐大邊緣端設備,架設智能化基礎,而這正好是宜鼎多年來深入各個應用領域,發揮工控存儲優勢的好機會;未來AIoT新時代,宜鼎將持續以雄厚的研發實力,且攜手微軟集團共同打造軟硬整合生態系。
上一篇:英特爾通過傲騰和QLC NAND技術變革存儲未來
下一篇:整合微軟物聯網平臺芯片,宜鼎SSD提供獨立遠端管理通道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ACP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在創立初期便專注于光電技術的研發。某年,公司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光電傳感器,其性能遠超當時市場上的同類產品。這一技術突破迅速吸引了行業內的關注,公司因此獲得了大量訂單,業績迅速攀升。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的不斷拓展,ACP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逐漸在光電領域嶄露頭角。
ACP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公司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人才,推動產品升級換代。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和客戶需求的不斷提升,ACP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的產品線不斷豐富和完善,產品質量和性能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博通集成深知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公司始終保持高額的研發投入,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公司擁有一支專業的研發團隊,具備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博通集成在無線連接芯片設計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和進展。
博眾電氣深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公司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通過引進優秀人才、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等措施,博眾電氣成功打造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團隊。這支團隊不僅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還為公司不斷創新和進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五個故事只是博眾電氣發展起來的冰山一角。在電子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博眾電氣憑借技術突破、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環保理念、國際化戰略以及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等舉措,不斷壯大自身實力,逐步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未來,博眾電氣將繼續秉持創新、質量、環保、國際化和人才的理念,不斷追求卓越,為實現更加輝煌的成就而努力拼搏。
自E-Z-HOOK公司成立以來,其產品線一直在不斷擴大。到了1970年代,隨著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測試工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公司的新主人繼承了阿爾伯特·史密斯的愿景,并決定進一步擴展產品線。他們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測試鉤型號,以適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測試點。此外,公司還開始生產其他與測試相關的零部件和組件,以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E-Z-HOOK公司非常重視與客戶的關系建立與維護。他們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努力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為了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和反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包括售前咨詢、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等。此外,公司還定期組織客戶交流會和技術研討會等活動,加強與客戶的溝通與互動。這些努力使得E-Z-HOOK公司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請問DG-128064的字是怎么拼的? 比如: //四 { {0X00,0X00,0X00,0X04,0XFF,0XFE,0X44,0X44}, {0X44,0X44,0X44,0X44,0X44,0X44,0X44,0X44}, {0X48,0X3C,0X50,0X04,0X40,0X04,0X7F,0XFC}, {0X40,0X04,0X00,0X00,0X00,0X00,0X00,0X00}}, 是怎 ...… 查看全部問答∨ |
直接對模塊的輸入打一拍,為什么仿真時看不到效果呢? 打拍輸出的信號與輸入波形一致,并沒有按預想的向后延遲一拍? 直接對模塊內部信號打拍有效果. 以前從沒碰到這么詭異的問題,難道與仿真環境設置有關嗎? 請高手指點一二… 查看全部問答∨ |
現在要做一個項目,需要用到單片機進行模擬信號的采集.但是需要在同一時間點進行同時采集,然后進行數據傳輸. 請問有沒有合適的8位或者16位的單片機,能夠對2路(以上)信道同時進行信號采集. 單片機采集后信號的輸出可以是多路一起輸出,也可以是單路 ...… 查看全部問答∨ |
|
以下分別是用release下串口的輸出 Windows CE Kernel for ARM (Thumb Enabled) Built on Mar 13 2003 at 22:52:56 ProcessorType=0920 Revision=0 sp_abt=ffff5000 sp_irq=ffff2800 sp_undef=ffffc800 OEMAddressTable = 8c2013bc W ...… 查看全部問答∨ |
昨天裝了一個WINCE.NET with platform builder 4.2版本的 然后 裝了 EVC4.0和一個standard SDK 裝 完后 運行 PB和 EVC 。就是 一個 簡單的 Helloworld 程序 ,運行的時候 總是 提示 one or more fills of emulator con\'t find..... 本人 菜鳥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要實現的是4X4鍵盤顯示電路 我鍵盤接P2口 顯示電路用LED(8位) ,使用的是 (P3.1)串行通行 現在我要讓鍵盤每一個鍵對應顯示 1,2,3,....F,0, 我的單片機初始狀態顯示了 LED 全亮 可我的按鍵 ...… 查看全部問答∨ |
求救啊!哪位大人能知道有關于“抗干擾編碼的基本原理”的資源或文章啊! 或者比較了解的,跟我說一下啊! 不過是關于網絡的方面的!!!!!!!!! 我在網上搜了好久的沒找到從網絡方面回答這一問題的! 導師的作業馬上要交啊!知道的大人幫 ...… 查看全部問答∨ |
各位大蝦,8962的UART1的兩個端口可以做GPIO輸出么?為什么我把UART1所用的兩個I/O口PD2,PD3設為GPIOPinTypeGPIOOutput(),確不能拉高呢。 本來跑是的TI的uart_echo例程,和PC機進行UART通信,板子可以給PC機發數據并且PC可以正常接收,但是 ...… 查看全部問答∨ |
usb2.0高速收發器 和FPGA連接 需要在FPGA內部設計ULPI接口 看了USB3300的資料 感覺很迷茫 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 有懂得 或做過得 幫忙指點一二 … 查看全部問答∨ |
- 高通攜手中國“汽車朋友圈”亮相2025上海車展: 加速駕駛輔助普惠,推動艙駕創新升級
- 工業市場正在快速回暖,德州儀器如何重塑電力電子市場?
- 特斯拉:美國交付的Model Y/3電池包已實現100%美國生產
- 地平線與博世深化合作,攜手為多家車企提供輔助駕駛產品
- 強化中國市場戰略布局,德州儀器正靈活應對全球關稅挑戰
- Molex莫仕通過本地合作和創新加強支持中國汽車行業
- 貿澤開售Texas Instruments適用于高分辨率AR HUD的 全新DLP4620S-Q1 0.46"汽車數字微鏡器件
-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的新型SiC模塊,將實現車載充電器小型化!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