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成為教育界的熱詞。在教育部日前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中,人工智能類入列“新工科”專業改革類涵蓋的19個項目群。4月10日,教育部宣布,啟動《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對其建設與發展作出明確規劃和細致部署。《計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適應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和學科體系的優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到2030年,高校成為建設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領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高地,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發展人工智能,高校路線圖漸趨清晰。
路線一:優化科技創新體系 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基地
人工智能在高校生根發芽,創新體系是基礎。對此,《計劃》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學前沿問題,促進人工智能、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等領域深度交叉融合,重點推進大數據智能、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和量子智能計算等基礎理論研究,為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理論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關鍵技術創新。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算法、硬件和系統等,加快機器學習、知識計算、群智計算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究,在類腦智能、自主智能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體系。
為人工智能搭建足夠寬廣的“舞臺”——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基地,是《計劃》的重點之一。圍繞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理論、公共支撐平臺等方面需求,教育部明確要求加快建設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以交叉前沿突破和國家區域發展等重大需求為導向,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加快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各類國家級創新基地培育。并鼓勵、支持高校牽頭或參與建設人工智能領域戰略研究基地,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對教育、經濟、國家安全等重大、熱點問題開展戰略研究與政策研究,形成若干高水平新型科技智庫。
路線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推進一級學科建設
發展人工智能,人才是支撐,而完善學科布局和加強專業建設,則是人才培養的前提。因此,《計劃》特別強調加強人工智能與計算機、量子、神經以及數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置人工智能學科方向,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完善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自然語言處理、智能系統等相關方向建設。同時,根據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具有普適性、遷移性和滲透性的特點,積極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對計算機專業類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進行調整和整合,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學科與專業,質量過硬的教材必不可少。教育部要求加強教材建設,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和資源向教育教學轉化,推動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推動編寫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后,人工智能將納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
各方面保障之后,我們該如何加強人才培養力度?文件給出了具體做法:支持建立人工智能領域“新工科”建設產學研聯盟,建設一批集教育、培訓及研究于一體的區域共享型人才培養實踐平臺;積極搭建人工智能領域教師掛職鍛煉、產學研合作等工程能力訓練平臺。推動高校教師與行業人才雙向交流機制。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渠道培養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創業人才;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穩步增加相關學科專業招生規模、合理確定層次結構,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路線三:推動成果轉化與應用 形成若干產業集群
為了突出人工智能的特性與特點,在做好“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同時,更要關注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對此,《計劃》突出強調了加強重點領域應用,支持高校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城市等領域開展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加強應用示范;加強與有關行業部門合作,推動在醫療、交通、農林、國防等領域形成新產業和新業態,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技術引領型企業,推動形成若干產業集群和示范區。
突出應用,學校教育與治理方式也應隨之變革。教育部要求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教學模式,運用人工智能開展教學過程監測、學情分析和學業水平診斷,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多維度綜合性智能評價,精準評估教與學的績效,實現因材施教;支持學校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變革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實現校園精細化管理、個性化服務。
同時,《計劃》還鼓勵、支持高校聯合企業、行業組織、科研機構等建設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積極參與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和人工智能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與國際標準制定。支持高校積極參加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建設,鼓勵高校對納入平臺的技術作為科研成果予以認定,并作為評價獎勵的因素。
此外,根據區域經濟及產業發展特點,圍繞國家重大部署,加強與京津冀、雄安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等區域和地方合作,《計劃》將支持高校、政府和企業共建一批人工智能領域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推動高校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性、原創性研究與地方、企業需求對接,加速地方轉型升級和區域創新發展。
高校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詞
關鍵詞一:創新
●建立解釋性強、數據依賴靈活、泛化遷移能力強的人工智能理論新模型和方法,形成從數據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的能力。
●圍繞知識計算、跨媒體分析推理、群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自主無人系統等核心技術攻關,形成終端和云端之間協同的人工智能服務能力。
●重點提升跨媒體推理能力、群智智能分析能力、人機交互能力,促進以算法為核心、以數據和硬件為基礎、穩定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二:人才
●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復合特色專業。
●到2020年編寫50本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設50門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在職業院校大數據、信息管理相關專業中增加人工智能相關內容,培養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三:應用
●針對人口老齡化、傳染病與慢病、出生缺陷和生育障礙等主要健康問題,搭建具有識別、篩選和推理等功能的智能醫療人工智能輔助系統和創新服務云平臺,增強智能醫療供給能力。
●構建城市典型智能應用系統,推動城市大數據平臺建設,構建智能城市精細管理、知識發現和輔助決策的支撐體系,在環境、政務、便民等方面構建領域智能產品和系統。
●充分應用文本分析、語音識別、知識圖譜等技術,基于大規模歷史司法數據、互聯網數據和其他關聯數據,研發自動案件線索發現、智能定罪和輔助量刑等智能輔助工具,進而提高辦案人員工作效率,提高案件審理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上一篇:人工智能已應用到癌癥篩查
下一篇:關于人工智能的六點擔憂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在1950年代的英國,ABECO的創始人憑借對電子行業的熱愛和對手工工具的獨特見解,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初創時期,資金匱乏,人員稀少,但創始人憑借著對品質的執著和對創新的追求,不斷研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高質量工具。他親自走訪客戶,了解需求,不斷完善產品,逐漸在電子行業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ATS公司成立于1989年,最初是一家專注于電子產品熱管理咨詢的公司。創始人團隊憑借其深厚的電子工程背景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識別到電子產品熱管理領域的潛在機遇。經過數月的研究和開發,ATS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散熱技術,顯著提高了電子設備的散熱效率。這一技術突破迅速贏得了市場的認可,ATS開始收到來自各大電子產品制造商的咨詢和合作請求。
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擴張,Chenmoun Enterprise Ltd開始實施全球化戰略布局。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設立了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充分利用各地的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同時,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實現了業務的快速增長。
AMP自創立之初,就專注于微電子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在一次技術攻關中,公司的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一款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點的微型芯片,這一創新產品迅速在市場上獲得了廣泛認可。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AMP持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電子產品,逐漸在行業中建立了自己的地位。
高通(Qualcomm)在移動通信領域的迅猛發展也離不開CMOS技術的支持。高通在CMOS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成功地將CMOS技術應用于其移動通信芯片產品中。這些芯片產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出色的功耗控制而廣受手機制造商的青睞。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高通在CMOS技術方面的創新也不斷推動著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
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成為制約Excelta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公司決定引入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培訓和改造。經過不懈的努力,Excelta的產品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客戶滿意度也大幅提高。這一轉變不僅為公司贏得了更多的訂單,還奠定了公司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求單片機設計電子密碼鎖的畢業設計論文資料,謝謝!!!!!!!! 哪位大哥大姐有單片機設計電子密碼鎖的畢業設計論文或相關資料啊,最好是51單片機,其他的也行,小弟急需啊,謝謝啦!!!!!!!!! 我的郵箱是wwch2004@163.com… 查看全部問答∨ |
一 前言 忙了一個月的考試終于結束了,也可以抽點時間來寫寫了,雖然工作還沒確定,不過還不著急,好像也有點眉目了。 閑話不吹了,說說活動,本說完成Telnet與TFTP ...… 查看全部問答∨ |
LM3S811DDLLXXRR筆記之二:PWM控制LED閃爍 每個Stellaris PWM模塊提供3個PWM發生器模塊和1個輸出控制模塊。每個發生器模塊有2個PWM輸出信號,它們可以單獨操作,或者作為帶有插入死區延時的一對信號來使用。每個發生器模塊還有一個中斷輸出和一個觸發輸出。控制模塊決定了PWM信號的極性以及 ...… 查看全部問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