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電機驅動系統的功率密度是提升電動汽車性能的關鍵。特斯拉已經使用的碳化硅(SiC)功率模塊,有可能將功率密度提高一倍。SiC器件具有高溫電阻性、低損耗,并且能在高頻下運行。
盡管SiC器件已經有所應用,但要想大規模使用,必須改進其散熱性能。在SiC電機驅動系統中,各種具有改進熱散性能的器件設計正在涌現。
電動汽車熱設計中的SiC
熱散系統在功率電子設備中占據了很大的重量和體積。因此,優化SiC的熱設計對于確保電機驅動系統的高功率密度至關重要。
電機驅動系統結合了液體冷卻、自然對流冷卻和強制空氣冷卻機制,而功率電子主要使用液體冷卻。研究人員正在尋求為電動汽車中的SiC功率模塊提供更自適應的冷卻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駕駛條件下變化的散熱需求。

SiC在電動汽車電機驅動中的主要興趣在于功率模塊內的逆變器,因為它們具有高擊穿電壓和高溫度耐受性。逆變器能夠應對電動汽車功率系統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的日益增長的需求。電動汽車的熱設計涵蓋了駕駛周期中的散熱需求以及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確保任何新型逆變器技術都能在安全的溫度范圍內運行,不會過熱。
許多用于電機驅動的SiC商業產品已經使用了針狀散熱片。這些散熱片包含多個圓柱形或針狀突起,增加了冷卻介質流過散熱片表面時與散熱片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熱交換效率。新的針狀散熱片配置有助于進一步改善電動汽車電機驅動中SiC功率模塊的散熱效率。
針狀散熱片設計考慮
許多SiC功率模塊使用規則的針狀散熱片設計,其中所有針之間的間距均勻且規則。這種設計在針的幾何尺寸內發生變化,主要關注形狀、大小、角度、旋轉和單個針的高度。
改變單個針的方法已經從多個角度進行,以通過增加熱傳遞可以發生的表面積來提高散熱。雖然這在許多設計中已經實施,但增加針的直徑也會增加冷卻介質的阻力。

許多針狀散熱片設計依賴于水泵,并且不能提供無限的流體壓力。規則且密集排列的針會降低水壓,降低對流散熱的效率。設計必須平衡冷卻劑的壓力和散熱區域的大小(即針的大小和形狀)。
不規則針狀散熱片設計
不規則針狀散熱片設計是一種基于規則針狀散熱片設計在SiC功率模塊散熱方面取得的改進的新方法。不規則針狀散熱片設計為非均勻熱源提供了熱管理能力。熱優化散熱片布局在降低冷卻劑壓力損失的同時,比規則針狀散熱片設計具有更好的熱傳遞效率。
針的形狀和排列直接影響流體的流動路徑,決定了熱傳遞區域和周圍針的熱負載。這使得不同的功率模塊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溫度分布,使其成為比更規則的SiC針狀散熱片設計更適合電動汽車變化需求的自適應熱設計方法。
然而,盡管它們比規則針狀排列具有更大的熱散能力,但它們的設計和制造更為復雜。特定設計的優化過程需要復雜的數值模擬和高級算法,這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熱設計必須在性能更高的更復雜設計與使用更傳統制造技術易于制造的具有良好(但不是最高)熱性能的設計之間做出權衡。
基于物理建模推動熱設計
由于先進的基于物理的模型,如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有限差分方法(FDM)和格子玻爾茲曼方法(LBM)的出現,電機驅動系統的先進熱設計得以研究。CFD有助于精確調整逆變器散熱片設計,以滿足電動汽車逆變器在不同駕駛條件下的動態熱管理需求。FDM計算和優化不同針狀散熱片布局的熱散性能。LBM是評估不同針狀散熱片布局的熱傳遞和壓力損失特性的技術。
關鍵字:SiC 功率模塊 電動汽車 電機驅動
引用地址:
如何通過設計SiC功率模塊優化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熱管理效率?
推薦閱讀最新更新時間:2025-04-08 19:48
從Formula E到電動汽車,看“全SiC”功率模塊帶來的改變
在功率元器件的發展中,雖然Si仍是當前主導的半導體材料,但SiC具有高壓、高頻和高溫等特性優勢,被視為下一代功率器件創新發展的應用方向。目前SiC-MOSFET等已經量產內置在功率模塊并被新能源汽車所采用,“全SiC”功率模塊也開始應用在電動方程式賽車的電機和逆變器中,而這正與幕后推手羅姆(ROHM)關聯密切。 ? 12月2日,由FIA主辦的電動汽車全球頂級賽事“Formula E錦標賽2017-2018(第4賽季)“揭幕賽在香港舉行,其中文圖瑞電動方程式車隊(VENTURI Formula E Team)賽車的核心驅動部件逆變器正是采用了羅姆帶來的“全SiC”功率模塊。Formula E是唯一能夠在新一代電動汽車中嘗試最尖端
[手機便攜]
ROHM擴充“全SiC”功率模塊產品陣容
【ROHM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 05月05日上海訊】--- 全球知名半導體制造商ROHM面向工業設備和太陽能發電功率調節器等的逆變器、轉換器,開發出額定1200V/300A的 全SiC 功率模塊 BSM300D12P2E001 。 本產品實現了300A的額定電流,因此可用于工業設備用的大容量電源等更大功率的應用中。另外,與一般的IGBT模塊相比,開關損耗降低了77%,可高頻驅動,因此還非常有助于周邊元器件和冷卻系統等的小型化。 本模塊已經開始出售樣品,預計于2015年6月份開始量產出貨。前期工序的生產基地為ROHM Apollo Co., Ltd.(福岡縣),后期工序的生產基地為ROHM總部工廠(京都
[電源管理]
英飛凌推出面向電動汽車牽引逆變器的新型汽車功率模塊——HybridPACK? Drive G2
【2023 年 5 月 8 日,德國慕尼黑訊】 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推出一款新型汽車功率模塊——HybridPACK? Drive G2 。該模塊傳承了成熟的 HybridPACK Drive G1 集成 B6 封裝概念,在相同尺寸下提供可擴展性,并擴展至更高的功率和易用性。HybridPACK Drive G2 系列具有不同的額定電流和電壓等級(750 V和1200 V),并使用了英飛凌的下一代芯片技術 EDT3(硅 IGBT)和 CoolSiC? G2 MOSFET。 HybridPACK Drive G2 能夠在 750 V 和1200 V 電壓等級內實現高達 300 kW 的功率,提供高度易用性和新功能,例如
[汽車電子]
碳化硅(SiC)和通往800 V電動汽車的道路
電動汽車(EV)電池系統從400V到800V的轉變使碳化硅(SiC)半導體在牽引逆變器、車載充電器(OBC)和DC/DC轉換器中脫穎而出。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TechEx的數據,在從350-400 V到800 V的動力系統轉變中,有兩個驅動器至關重要:更高的直流快速充電(DCFC)功率水平,如350 kW和驅動循環效率的提高。 然而,雖然DCFC尚未廣泛使用,但提高行駛循環效率對于減少電動汽車的功率損耗和縮小高壓電纜尺寸至關重要。特別是,使用SiC MOSFET,它可以帶來5-10%的效率增益,這可以縮小昂貴的電池尺寸,節省成本并改善車輛的續航里程。驅動循環效率的潛在領域包括電池化學、每輛車的高壓電纜減少以及改進的電機
[嵌入式]
功率模塊核心技術與光伏產業發展趨分析
2008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全球的經濟形勢受到重創。歐洲作為光伏最大的市場,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不少歐洲國家縮減了光伏電站的開支,甚至取消了光伏產業的投資計劃。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產地,對出口有較強的依賴性,以消化產能。 市場的驟冷,給中國光伏制造業造成了比較明顯的打擊。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中國太陽能電池產能過剩1000MW。 2009年上半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多項政策,以刺激中國本土光伏市場。2009年3月,中國政府大量撥款以加速太陽能光伏建設,同時啟動“太陽能屋頂”計劃,在中國部分鄉村及邊遠地區樓宇用電中補貼光伏應用。 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改善了中國國內市場的狀況。 2010年是中國光伏產
[電源管理]
碳化硅功率器件解讀 碳化硅與車載充電器(OBC)
國內新能源汽車始終保持著高速發展趨勢,從而不斷尋求更高的提升與改進,而提升續航里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地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但電池能量密度不能持續增加的時候,降低車用部件的重量成為另一個方向的選擇。而碳化硅功率器件有利于OBC功率密度的提升和重量的降低。 OBC重要性 OBC(車載充電器),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零件,它直接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及穩定性。同時OBC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器件之一,它的功率密度直接影響整車的重量,續航里程、充電時間等。 碳化硅功率器件與OBC 當前,智能化、輕量化、集成化將是電動汽車發展的趨勢,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可使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功率轉化能耗損失降低 20%,對大幅提高電動汽車續航里程
[嵌入式]
SiC在電動車功率轉換中的應用
電動車 (EV) 的發貨量正在迅速增長,預計 21 世紀 20 年代還將加速發展。主要汽車制造商都已經推出了電動車或已制定了推出計劃,它們還積極與伙伴合作,研究最佳的動力電子學方案,從而盡量延長單次充電行駛里程和降低成本。SiC 器件的主要應用如圖 1 所示,預測數據表明,到 2030 年,SiC 的發貨量有望達到 100 億美元。電動車最重要的動力元件是電動車牽引逆變器,我們將在之后的文章中討論。其他重要轉換器有車載充電器和直流轉換器。它們越來越多地涉及雙向功率流,并因快速開關和出色的寄生二極管行為而大大獲益。SiC FET 產品現已符合 AEC-Q101 要求,可滿足這些需求。我們會討論主要拓撲結構,查看使用 SiC 器件的優
[嵌入式]
年復合增長率達32.6%!車載SiC和工業GaN前景暢旺
近日,第三代 半導體 領域的國際領先 廠商 意法半導體 公布了 最新 的財報,ST SiC領域2023年收入達到14億美元,計劃在2024年實現15億美元的收入,到2025年有望達到2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達到50億美元。ST對媒體表示,每天有600多萬車輛采用100% ST SiC解決方案行駛在路上。 國際調研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給出的碳化硅市場最新預測,這家機構預計2024年碳化硅市場價值為42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17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2.6%。 電力電子 、汽車需求的增長是主要的驅動力。SiC襯底和外延質量的不斷發展為碳化硅市場提供了增長機會。 圖表來自Markets and
[汽車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