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英國的電器公司戴森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發給所有員工的郵件中宣布該公司已經取消了電動汽車制造項目。
戴森發布公告宣布停止造車,原因是「該項目在商業上不可行」,也就是說戴森認識到自家重金投入的汽車項目賺不了錢。該公司曾尋求出售汽車項目,但未找到合適的買家,所以董事會不得不決定取消汽車項目。
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的內部信稱:“這不是產品失敗,也不是團隊失敗。” 事實上,戴森已經成功開發出了原型車,產品非常符合戴森的理念,但可惜在商業上并不可行。
戴森公司在2016年將投資2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8億元)啟動電動汽車項目,當時戴森公司表示,這款車將不會瞄準大眾市場,所投資的資金一半用來開發電動汽車,一半用來開發電池。
2018年戴森曾透露將在新加坡工廠生產新車,預計于今年完成首批汽車,2021年正式下線。
但隨著這封郵件的發出,宣告戴森的電動汽車計劃正式結束。
曾投資25億英鎊造車,原計劃2021年交付下線
2017 年 9 月,同樣是一封內部郵件,70 歲的英國首富詹姆斯·戴森借著幾張設計草圖向全體員工宣布正式進軍造車業,彼時的目標是 2020 年推出新車。規劃顯示,戴森將投入 20 億英鎊,其中一半將用于電池的研發。
種種跡象顯示,造車絕對不是戴森的臨時起意。從側面來講,昔日的功夫下得有多深,今天之放棄就有多么的艱難。
故事的起因源自詹姆斯·戴森由來已久的一個夢想,和很多電動汽車行業蜂擁的「投機者」不同,戴森老爺子看起來可能更像個「環保主義者」。
詹姆斯·戴森說他從 1990 年就開始努力解決汽車尾氣問題,但是當時沒什么人關注他的研究領域。他還曾經寫過學術報告分析柴油車尾氣排放與老鼠致死的課題,但是沒人搭理他。
在開發吹風機、風扇和空氣凈化器的過程中,戴森在電機、儲能系統、流體動力學和暖通空調系統方面有了很深的技術積累,詹姆斯·戴森認為,電動汽車讓戴森「終于有機會把所有的技術整合至同一款產品中,不需要從排氣管過濾尾氣,今天我們有能力從源頭上解決它。」
前文我們說到的是 523 人團隊其實早從 2013 年起便開始搭建,戴森相繼挖角了前勞斯萊斯、路虎、賓利、特斯拉、英國豪華跑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等諸多車企的研發、技術人才。
其中全球生產研發主管是阿斯頓馬丁前工程總監 Ian Minards,其汽車商業總監 Andy Gawthorpe 之前曾擔任捷豹路虎市場戰略和規劃總監,而工程主管 John Stamford 是梅賽德斯 AMG 英國 F1 發動機部門電子主管。
今年 4 月,英菲尼迪前全球總裁羅蘭·克魯格也被挖到了戴森,成為汽車項目的負責人。
2015 年 10 月,戴森斥資 9000 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固態電池公司 Sakiti3。相比三元鋰電池,固態電池在能量密度、電池形態、安全性等方面均有著更好的表現,一度被認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最佳選擇。
2016 年 3 月,英國政府意外泄露了戴森的「造車計劃」。彼時英國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中決定,為戴森的電池技術開發提供 1600 萬英鎊補貼,最初說明資料中明確寫著「使用新型電池開發電動汽車」,隨后這一說法又被快速修改了。
2017 年 3 月,戴森宣布聯合 Google 和 Facebook 共同出資 25 億美元,計劃將位于英國 Hullavington 城的前皇家空軍基地改造成為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將重點研究 AI、機器人以及其他前沿科技,包括電池和視覺系統。更重要的是,戴森原型車也將在該基地進行原型設計和工程測試。
得電池者得天下,但今天的新造車中幾乎沒有像戴森一樣如此著重投入電池自主研發的,大都選擇購買供應商的成熟電芯進行打包。其中更不乏購買底盤、購買設計,東拼西湊在短時間內攢出一臺車的玩家。
詹姆斯·戴森曾經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是說:“戴森原型車還沒有打造,底盤也沒有現成的,一切都是從草稿開始。”
從 0 到 1,兩年內做出一臺合格的量產電動車,雖然今天很多新造車宣稱可以做到,但這一點恐怕戴森不太敢相信,他們把量產計劃又往后推遲了一年。有趣的是,前者大都是「半路出家」的互聯網公司,后者則是在電機、空氣動力學上深有積累的科技公司。
從草稿畫起的戴森在今年 5 月終于放出了車輛的初稿圖紙,這算得上是戴森汽車項目披露以來為數不多對外公開的產品信息了。
▲戴森在2019年申請的汽車專利圖
從圖紙上看,這明顯是一臺 SUV 車型,三排座布局。車長 5 米左右,車高 1.65 米,比很多 SUV 都要低,而軸距則達到了可怕的 3.3 米,極為傾斜的前擋風向風阻妥協,整車看起來偏向 MPV 的造型。
戴森汽車堅持「戴森設計、戴森制造、戴森銷售」,他們計劃在新加坡建廠生產該款車型,廠房會在 2020 年完工,量產則被推遲到了 2021 年。之所以選在新加坡,戴森希望以新加坡為橋頭堡輻射整個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
要知道,戴森現在近一半的收入都來自于中國。想必很多人都聽說了,如今戴森的總部也已經從英國搬到了新加坡。不過,新加坡建立汽車工廠的計劃多半是流產了。
雖然戴森有著足夠的技術積累,也有著充足的資金,但是其在造車這條路上還是沒能走到最后。盡管該公司聲稱自己已經造出了汽車,是因為在商業上行不通才選擇放棄,但公眾并未見過這款車的真面貌,這款車是否被造出來也不得而知。
未來仍將開發汽車技術,或成為固態電池供應商
金融時報曾經這樣評價戴森造車,「如果成功,就可以重新定義戴森品牌;如果失敗,會消耗大量資源,甚至有可能讓品牌隕落。」
在這場「豪賭」面前,戴森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雖然 20 億英鎊對于詹姆斯·戴森個人以及他一手創立的戴森帝國而言算不上什么大數目,但要知道造車后期投入遠遠不止這個數目。
蔚來創始人李斌有句名言是這么說的,200 億人民幣才剛剛是造車的入場券。那么 20 億英鎊加上英國政府支持的 1600 萬英鎊折算下來,戴森依然還需要拿出更多的資本。
加之戴森堅持「操辦一切」,底盤研發、車輛設計、電池、電機都要自己來,所需的投入之大可想而知,尤其固態電池研發方面的花費,這本來是供應商的活兒。
巨額投入的對面是遙遙無期的回報,和戴森的家用電器一樣,戴森汽車定位小眾,主打高端市場,并不親民的定價注定不會太過走量。高端車型加上固態電池加持,戴森的單車成本肯定也不會低。
在這個市場區間摸爬滾打多年的特斯拉也遲遲難以賺錢,近年依靠廉價的 Model 3 進行走量才讓賬面好看了些,「初出茅廬」的戴森怎么實現盈利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隨著新造車興起、傳統車企轉身,造電動車這個行當早已不是當年的那片藍海,目前新造車面臨的資本和產品窘境無疑是給戴森提了個醒。
如果詹姆斯·戴森在內部信中「已經成功開發出了原型車」這句話所言不虛的話,戴森或許找到了固態電池的「正確使用方法」,而固態電池恰恰是電動汽車發展的下一個藍海,現在包括主機廠在內已經有很多公司扎進了該領域的研究。
在造車上宣告「失敗」的戴森接下來可能成為一家優秀的固態電池供應商,那會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
家電公司造車夢碎,盲目造車并不可取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新造車公司開始出現,國外知名的有特斯拉,國內也有蔚來、小鵬等車企,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都不是從傳統的車企出走創業,而是從另外的行業殺入車圈。
毫無疑問,戴森也是這樣一家新造車公司,戴森一直以其家電產品而聞名,在造車方面毫無經驗,在2017年突然宣布將要生產一輛不對準大眾市場的電動汽車,隨后該公司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兩年后的今天也不得不宣布退出。
這也給了一些想要切入汽車行業的公司一些啟示,畢竟造車可不是扯嘴皮子能輕易辦成的事,看賈躍亭那輛車至今都沒面世。
上一篇:從專利解析FF的逆變器設計,功率密度比競爭對手高20%的秘訣是什么?
下一篇:5至10年后的汽車會怎么樣? 這13項技術給你一點啟示!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Altus Technology Inc自成立以來,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早期,公司研發團隊通過不懈努力,成功開發出了一款具有革命性的芯片,這款芯片在性能和功耗上均優于當時的同類產品。憑借這一技術突破,Altus在市場上迅速獲得了一席之地,并吸引了大量合作伙伴和投資人的關注。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和升級,Altus逐漸在電子行業中樹立了技術領先的形象,并持續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產品,鞏固了市場地位。
2008年,對于CONTEC公司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公司建成了康泰產業園(一期),并進一步加強了研發和生產能力。同時,公司技術中心被省發改委等部門確定為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這標志著公司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得到了官方認可和支持。隨著產業園的投入使用,公司的生產規模和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近年來,隨著電子行業技術的不斷革新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協順電子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公司開始進行轉型升級。一方面,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另一方面,公司也積極探索新的業務領域和市場機會。同時,協順電子還加強了與供應商和客戶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市場變化和挑戰。這些努力使得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Chip Technologies Inc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芯片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在某一年,公司成功研發出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芯片,這款芯片在功耗、性能及集成度等方面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這一技術突破迅速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公司訂單量激增,業績大幅提升。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與完善,Chip Technologies Inc逐漸在電子行業樹立起了技術領先的形象,并成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
本帖最后由 paulhyde 于 2014-9-15 09:33 編輯 RT,不包括功放也好 崩潰了有點。。。 [ 本帖最后由 plich 于 2009-9-5 10:53 編輯 ] … 查看全部問答∨ |
|
2440 5.0 串口移植到 6.0。 加載串口驅動后,啟動出現INFO: CReg2440Uart::CReg2440Uart using processor frequency reported by the OAL (0). 然后系統就死了。 也就是這一段 CReg2440Uart::CReg2440Uart()中 if (!KernelIoC ...… 查看全部問答∨ |
|
我用麻寶華老師的Snooper 是否要用你們專用的讀卡器呢?我有SIM卡讀卡器 但軟件連不上 我想查看 執行 STK菜單所發出去的短信內容 要怎么操作呢 謝謝 比如STK彩單 “移動夢網”下的“天氣預報” 就會發送出去一條短信 我怎么能知道這條短信的 ...… 查看全部問答∨ |
|
想問下,下面這個KernelIoControl調用什么意思啊,查了下pb下的解釋看不怎么明白啊 #define IOCTL_POCKETSTOREII_CMD CTL_CODE(FILE_DEVICE_HAL, 4080, METHOD_BUFFERED, FILE_ANY_ACCESS) typedef struct { ...… 查看全部問答∨ |
求一CE5.0下有開發經驗的師傅一名,幫助小弟開發一個簡單程序.重分相謝....急 小弟碰一項目,用pda掃描rfid. 小弟有程序開發經驗.腦袋還算靈活 現求一高人在開發中指點一二. 重分相謝 留下QQ聯系方式..謝謝.. 急,很急… 查看全部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