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對于法拉第未來(FF)來說,這可能是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
和恒大分手后,FF的資金鏈基本陷入絕境。為了維持公司的基本運營,賈躍亭也可謂是煞費苦心,開源節流并行,卻仍難挽頹勢。
3月中旬,FF爆出已將其在北拉斯維加斯地區的913英畝(約合369公頃)土地掛牌四千萬美元出售,試圖填補自己的運營開支。而2月,FF更是讓數百員工無薪休假,并一再延長他們的休假時間。
就在3月24日,FF終于傳出,找到救命稻草——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互聯網游戲公司第九城市,將出資6億美元,跟FF成立合資公司。資本將基于合同的約定,分期注入。
然而,這些努力,在自動駕駛這臺鈔票粉碎機的轟鳴之下,都不過是杯水車薪。今天,就來跟你探討一下,自動駕駛燒錢的那些事。
每年燒十億美元,巨頭資本的未來游戲 我們先來看看現有巨頭的燒錢游戲。 被通用汽車收購至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去年成功為母公司損失了七億兩千八百萬美元($728.000.000),比2017年增加16%,并仍處于純粹研發的燒錢狀態。 今年,通用更計劃在西雅圖開啟新分部,招募數百名工程師參與研發,燒錢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Uber ATG,也在近日Uber的IPO進程中公開了它的月度賬單:兩千萬美元。 按照這個速度估算,自2015年Uber進駐自動駕駛這一燒錢戰場始,Uber可能已經在其上花費了逾9億美元。 即使是估值逾千億的超級獨角獸Uber,在這種燒錢速度下,也不得不積極與孫正義的愿景基金和豐田汽車商談,期求獲得1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 相形之下,FF這塊九百多英畝的土地,即使能如預期出售,或許不過只是Uber ATG兩個月的正常開銷罷了。 若是考慮到這一領域的頭牌玩家——Waymo,資金的投入與開銷便來的更為可怕。 2015年,即Uber進軍自動駕駛的年份,Waymo已成功燒掉11億美元。據Waymo前員工及其他行業內人士估算,如今的Waymo,每年要在各方面花掉10億美元以上。你沒看錯,是每年10億美元…… 白花花的錢,都燒哪里去了? 研發自動駕駛為何這么貴?人才、數據、硬件都是原因。 人才的重要性無需多言。 在美國,自動駕駛工程師仍處于緊缺狀態。目前的從業工程師中,過半人數擁有博士學位,剩下的也大多擁有碩士學位,平均工資在23萬美元左右,最頂尖的10%人才更是坐擁35萬美元以上的年薪。 2017年,福特對Argo.ai的十億豪賭更能說明業界對頂級人才的渴求。 當時,Argo.ai剛剛成立不足兩個月,尚未有任何產出。然而,兩位創始人——CEO Peter Rander(前Uber ATG高級工程師)和COO Bryan Salesky(前Waymo硬件部門主管)的技術背書已足以讓福特下定決心,為人才一擲千金,投資十億美元,完成對Argo.ai的事實收購。 為什么說是事實收購?這筆投資完成后,福特將成為Argo.ai最大的持股人。而Argo.ai有了這筆錢,當年就計劃把團隊擴張到200人,并和福特自動駕駛團隊整合。未來,Argo.ai將逐漸成為福特的全資子公司。 數據,更是自動駕駛企業的重要護城河之一。 為了收集足夠的數據來訓練模型,建立自身競爭優勢,也為了驗證自身技術安全性,分析道路實際場景,各自動駕駛企業均需要進行大量的公共道路測試。 在路試中,每部車都至少需配備一位安全駕駛員,一位工程師,以及一位控制室監控員,這其中的人力成本不言而喻。再考慮上高額的保險費用,其開銷便顯得愈發高昂。 如今,Waymo已經完成了逾一千六百萬公里的自動駕駛路試,這其中的投入可想而知。 ▲路試中的Waymo 另外,現階段的L4自動駕駛均構建于高精地圖之上。為了實現廣泛可用的自動駕駛技術,廠商需要讓自己的數據采集車(往往需要配備LIDAR來滿足精度需求,下面會說到LIDAR)高頻率地在自己的運營道路上巡游,更新自身的高精地圖信息,以保障數據的有效性。 在自動駕駛測試、運行范圍不斷擴大的今天,高精地圖的覆蓋面積亦要隨之增長,維護與更新的開銷因而水漲船高。 硬件也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鐳達(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便是全車最為昂貴的部分。 鐳達借助激光的反射探測四周物體,得到準確的立體位置關系,生成三維的點云數據,是絕大多數自動駕駛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感知核心。 長期以來,僅有Velodyne、Quanergy等少數廠商具有鐳達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其價格亦長期高居不下,成為自動駕駛汽車上遠超汽車本體,最為昂貴的部件。以Velodyne的64線鐳達為例,其售價高達75000美元,和寶馬7系的售價相差不遠,而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上往往需要多個鐳達協同工作,確保感知的準確性、實時性,這使得自動駕駛來的更為昂貴。 ▲LIDAR輸出的三維點云數據 再加上計算單元、雷達、相機等等硬件成本,一部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本至少也要在25萬美元以上,和蘭博基尼的頂級跑車價格相當。 對于現如今自動駕駛企業數千、甚至數萬的車隊來說,這筆支出顯得極為可觀,也就成為了自動駕駛企業身上的沉重負擔。 如何應對?開源節流都不夠 錢燒得這么快怎么辦? 面對這筆巨額開銷,手握千億美元現金,為Waymo立下堅實資本基礎的Alphabet(Google母公司)也不得不審慎而行,對Waymo的長期燒錢前景作出應對。 第一招當然是:融資。 據悉,Waymo已于近日向外部資金伸出橄欖枝,擬向Alphabet母公司以外的企業、機構尋求資金投入。除了尋求投資之外,Waymo被傳出獲得了密歇根戰略基金提供的200萬美元贈款,主要用于獎勵Waymo在密歇根州開設的工廠所創造的工作崗位,最高贈款可達800萬美元。 對外融資此舉恰好應合了Alphabet母公司近期的資本謹慎收縮戰略。 Alphabet的CFO——Ruth Porat,自2015年上任以來,一直致力于讓公司的各部門清簡開支,高效運轉。而對于那些缺乏商業化前景的項目,她則會毫不留情地將其砍掉。沒錯,就是節流。 2017年,多足機器人領域的先驅Boston Dynamics (波士頓動力)便在她的推動下被賣給了軟銀。 Waymo的處境則是不同卻又頗有相同。 一方面,自動駕駛市場的巨大利益不言而喻。作為這一領域一騎絕塵的引領者,Waymo為此獲得了千億美元級別的估值,并將在未來幾年里繼續攀升。 然而。另一方面看來,技術的進展遠不如預期,時至2019年的今天,Waymo自動駕駛汽車仍不可離開安全員的監護,Waymo設想中的完全無人駕駛遙遙無期,大大拖慢了Waymo的商業化進程。 Waymo本計劃在去年開始大規模的商業化運營,向公眾開放其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然而,直到去年年底,Waymo才終于在鳳凰城推出了其第一個“商業化”無人駕駛出租車項目——Waymo One,開始向用戶收費。 而且,該項目其實很難稱之為一個“商業化”項目,只有鳳凰城的少部分試驗乘客可以使用這一平臺。其性質更多的是一場試水,而遠非面向公眾的正式運營。 技術的突破性進展難以預期,真正的大規模商業化亦因而難以推行,Waymo的盈利前景一再延期。在這一背景下,Waymo對外尋求投資,借以保證長期充足的研發投入,便顯得順理成章了起來。 第二招:聯手傳統車企 除去資金本身,Waymo其實更看重資金背后的合作關系。 有Cruise和通用汽車的前例在先,自動駕駛技術和車企量產平臺的強強聯手在當今愈顯火熱。Waymo此次募資的重要目標便是傳統車企。通過吸納車企投資,深化與車企的合作,借助其成熟的量產平臺,Waymo可以更好地擴展自己的車隊,為未來的大規模發展做好準備。 其實,早在去年十月,Waymo便曾和本田進行磋商,共議合作,卻因Waymo不愿將技術與本田共享而告終。最終,本田轉而投向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平臺,向其注資高達27.5億美元,成為重要持份者。 而此次募資,Waymo被傳出針對的是以大眾汽車為代表的歐洲車企。 大眾汽車一直無意于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而是更愿意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玩家進行合作,結合自動駕駛廠商的技術和大眾成熟的量產平臺,邁入汽車行業的新時代。 大眾汽車CFO Frank Witter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用到自動駕駛技術,并正為此和相關廠商接觸洽談。”、“Waymo是其中之一。” 甚至去年10月Manager Magazin報道,大眾汽車的CEO Herbert Diess透露,希望花費120億歐元(約137億美元)購買Waymo公司10%的股份。 據估計,大眾汽車會在今年做出合作伙伴的選擇,Waymo此舉對外募資,應該也有爭取大眾積極加入的成分所在。 那現有知名車企中都是怎么投入自動駕駛領域的呢:福特選擇自主研發,收購Argo.ai,進軍自動駕駛領域;豐田汽車則一邊發展自身研究院,一邊向Uber ATG注資聯手,展開深度技術合作;而本田汽車則加入了通用的Cruise陣營,聯手研發新的本田平臺自動駕駛汽車。 如此看來,剩下的知名車企,且仍在尋求合作伙伴的大眾,自然是Waymo合作的最佳選擇。 第三招:探索出售自研雷達 除去尋求投資,Waymo亦在積極開拓商業化新途徑。出售自研鐳達便是他們的重要探索。 Waymo于2017年發布了其自研鐳達,在提升準確率、集成度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自身的硬件成本。據估計,其成本僅為市場同類產品售價的十分之一。平價自研鐳達的成功,讓Waymo在數以萬計的龐大車隊省下巨額資金,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而Waymo此次進軍鐳達市場,將有望補償自己的部分研發支出,更會在競爭中讓鐳達的售價下降,惠及更多的機器人廠商。 當然,Waymo并不準備在鐳達應用最廣的自動駕駛領域展開銷售。畢竟,Waymo并不是以鐳達為主業,保持自動駕駛的技術優勢仍是其第一優先級。 在現下的諸多熱點領域中,自動駕駛大抵算得上最燒錢的那個。高昂的硬件成本、天價的研發支出、遙遙無期的落地盈利,讓它成為只有巨型資本才有資格參與的未來游戲。 在鈔票燃起的熊熊火焰中,即使是背靠Alphabet的Waymo也不得不向現實相對妥協,尋求外部資本,拓展商業道路,讓自身發展更可持續。 面對失去了樂視,失去了融創,又復而失去了恒大的法拉第未來,第九城市真的能救得了賈老板的造車夢嗎?
上一篇:特斯拉證實完全自動駕駛計算機處于生產中 4月19日將進行功能展示
下一篇:Cypress—十年付出,煥發老車新生命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CTS也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公司致力于推動綠色生產和環保理念,采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此外,CTS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回饋社會,為社區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這些故事框架僅是對CTS Corporation公司可能的發展歷程的一種推測和概述,具體的細節和內容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充和完善。希望這些框架能夠為您撰寫具體的發展故事提供一些靈感和幫助。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Frequency Devices公司展現出了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21世紀初,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高頻電子元件的需求急劇增加。公司及時調整產品策略,加大了對無線通信領域高頻產品的研發投入,并成功推出了一系列適用于手機、基站等通信設備的高頻濾波器、功率放大器等關鍵元件。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還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行業內的市場地位。
隨著軍事現代化的推進,DLA意識到整合與優化供應鏈的重要性。于是,DLA開始著手整合各個軍事部門的后勤系統,實現資源的集中管理和統一調配。通過引入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技術,DLA大幅提高了物資采購、存儲、運輸和分發的效率,確保了美軍在全球范圍內的作戰需求得到及時、準確的滿足。
然而,隨著《古墓麗影》系列的不斷發展,Core Design也面臨了一些挑戰。其中最為嚴重的是版權問題。由于Core Design在后續的一些作品中可能違背了“古墓”的本源,享有Lara Croft和《古墓麗影》版權的游戲發行商Eidos作出了剝奪Core Design《古墓麗影》系列開發權的決定。這一決定對Core Design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也促使其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NS推出兩款Boomer? AB類音頻放大器 作者: 閱讀:380 引用:0 發布時間:2006-08-18 06:48 出處:www.ednchina.com 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宣布推出兩款 Boomer? AB 類放大器,其特點是采用間距只有 0.4mm 的 micr ...… 查看全部問答∨ |
在X86平臺下硬件寄存器可以映射到IO地址空間也可以映射到物理地址空間,那硬件寄存器又是怎樣實現不同的映射的了? 一個硬件寄存器我又如何區分是那一種映射了?… 查看全部問答∨ |
所有已經發布的STM8S產品數據手冊中文參考譯文,可以在ST的中文網站下載:STM8S103xx系列數據手冊(2009年4月發布)STM8S105xx系列數據手冊(2009年2月發布)STM8S207xx、STM8S208xx系列數據手冊(2009年1月發布)… 查看全部問答∨ |
|
來分享一下我學習LM3S811的趣事…… 我是通過參加TI M3 DAY 獲得LM3S811評估板的,拿到板子后心情很是激動,于是就立刻投入了學習中。 開始沒有看任何PDF的介紹就嘗試著把軟件附帶的例程下載進了芯片中,有一個例程是JTA ...… 查看全部問答∨ |
藍牙耳機現在十分普遍了,均價大概在一兩百左右,山寨的更便宜一些。對于DIYer 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可以拿它們進行各種玩了。有位大哥愛在復古的東西身上加點兒現代感,于是DIY了一個復古的藍牙聽筒,雖然這個也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兒了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的新書《嵌入式應用程序架構實例精講——基于LPC1700系列》目錄已經更新 我的新書《嵌入式應用程序架構實例精講——基于LPC1700系列》即將出爐 近年來在論壇上發表的關于單層菜單、程序構架、IAP、SD卡等一系列帖子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好評,為了能夠系統的把這些內容呈現在網友面前。本人通過近一年的時間 ...… 查看全部問答∨ |
|
我是msp430g2553初學者,我想問一下我手里有l298n電機驅動,直流電機一個,2553板子一塊,我改怎樣搭建讓電機轉動?謝謝大家幫幫忙指導一下。小弟感激不盡!… 查看全部問答∨ |
MapleKing1990——至芯科技FPGA開發板學習心得 非常高興可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因為自己學習fpga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基本上板子的實驗都可以做的出來,不過還是有幾個實驗沒有做過,我就參考了程序做了一遍。首先是AD實驗,非常高興的是這個板子上有AD這個模塊。我自己也是有開發板 ...… 查看全部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