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從機械代步工具進化為移動智能空間,一場關于“感知、思考、行動”的電子革命正在悄然發生。在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由車載總線、智能傳感器和電驅系統構成的復雜車載電子系統正在將汽車電子測試由單一信號捕捉轉變為系統級綜合分析,這無疑對汽車的測試解決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高速信號捕捉、多通道同步采集以及復雜協議解碼之間取得平衡,成為汽車行業的技術人員面臨的共同挑戰。本文將從測試難點和解決方案角度,探討解決方案中涉及的關鍵技術點。
車載總線:智能汽車的“神經網絡”健康診斷
車載總線測試涵蓋物理層信號完整性、協議兼容性、網絡負載壓力及低功耗管理四大維度,直接決定了整車電子系統的通信可靠性與協同效率。作為連接ECU的“數字神經網絡”,總線的微小異常可能導致自動駕駛指令延遲、車身控制失效等系統性風險。
高速總線信號捕捉與細節還原
現代汽車系統涉及多種高速數據傳輸接口(如車載以太網、MIPI、USB、eDP等),如何驗證高速信號系統的邊沿細節、碼間串擾、抖動特性等重要指標,是確保信號質量和系統穩定性的前提。工程師往往需要高性能的信號捕捉和分析設備來對高速總線信號進行分析,如高性能示波器、誤碼儀等。
RIGOL的示波器如DS80000系列,具有最高可達13 GHz的帶寬和40 GSa/s的采樣率,能夠精確捕捉高速信號并高保真地還原信號細節,結合眼圖和抖動分析功能,能夠幫助工程師快速分析信號是否符合相關標準。此外,RIGOL還提供LVDS、車載以太網、MIPI D-PHY、USB等高速總線合規性分析解決方案,為車載高速接口的測試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復雜通信協議的解碼與分析
面對CAN/CAN-FD、LIN、FlexRay等多種總線協議,測試平臺不僅需要捕捉物理層的高速信號,還要實現數字信號的有效解析。如何準確還原通信過程、識別異常數據幀和檢測觸發失效,是現代測試方案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針對汽車電子常見的總線通信(CAN/CAN-FD,LIN,Flexray,SENT等),RIGOL數字示波器提供內置的協議分析功能。用戶可以自行選擇總線協議,配置相應的解碼參數,通過數字示波器的界面實時查看事件數據,排查通信異常。與此同時,大存儲深度的設計可以支持捕獲更長時間的測試數據,結合內置的搜索導航,事件表跳轉功能可以幫助工程師快速定位長記錄數據中的特定異常幀,大大提高了調試效率。
車載傳感器:環境感知的“真實世界”鏡像
車載傳感器測試涉及信號鏈保真度、環境適應性及多源融合效能,是智能駕駛系統感知決策的基石。作為汽車的“電子感官”,傳感器的毫厘之差可能導致系統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偏差。
多通道同步采集與時序校驗
隨著車載系統功能的集成度不斷提升,汽車ECU周邊傳感器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對于測試的要求也在提升。這要求工程師將測試方式從單器件測試轉變為系統級測試,對于測試數據量的處理以及對于高精度測試設備的集成度都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對于多路時間或者數據同步有較高要求的傳感器測試,高精度的多通道同步采集顯得尤為重要。實現各通道間時間基準的精準同步,是跨通道時序校驗和故障定位的關鍵。高精度的同步時鐘分發與低抖動觸發機制,能夠確保在多路數據捕獲時,各通道數據能在一致的時基下進行聯合分析,為整體系統調試提供可靠依據。
為應對多路同時捕獲數據的需求,RIGOL能夠提供單機單通道數據采集模塊,多通道單機數據采集和分析設備,以及系統集成最高512通道的高精度同步采集解決方案,可以滿足多種工況下的測試需求,通過低抖動的時鐘分發方案,能夠實現各通道在同一時間點觸發采集,確保不同數據流之間的時間對齊。這樣不僅便于跨通道時序分析,還能在多個總線同時運行時,準確捕捉整體系統狀態。
環境適應性與系統級集成
車載電子設備常常需要在極端溫度及嚴苛環境下工作,需要做好極端工況的驗證工作才能確保車載電子設備的穩定可靠。這不僅對于車載設備的設計和開發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對于配套的測試設備也一樣。因此測試儀器在保證高精度測量的同時,還需要具備寬溫設計和高度抗干擾能力。除此之外,單個的測試機臺往往需要有多種測試設備同時工作,對于空間的要求也會比較高,測試設備的形態和控制同樣也是工程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RIGOL提供極端工況下的數據采集解決方案,考慮到汽車電子測試環境的特殊性,測試設備的結構和散熱都需要更加嚴格的設計,確保設備在寬范圍的高低溫極端條件下依然能保持高精度工作。模塊化、緊湊型的機架設計使得設備能夠便捷安裝于標準測試機架中,并支持網頁控制,標準SCPI協議程控以及多臺儀器同步運作,實現系統級測試與遠程監控。
電機控制:驅動系統的“毫厘之爭”
電機控制系統測試聚焦功率器件開關特性、控制算法精度及EMC性能三大領域,關乎車輛動力響應速度、能效轉化水平與電磁兼容性。作為電驅動系統的“硅基肌肉”,控制信號的細微偏差將導致扭矩波動、NVH劣化甚至系統宕機。
多通道高精度同步測量
汽車電控系統需同時采集多路傳感器信號(如電流、電壓、溫度等),并在嚴苛的電磁環境中保證時序一致性。例如,電機控制測試中需同步捕獲6路PWM信號、旋變解碼角度及CAN總線指令,任何通道間時基偏差>1ns都會導致控制邏輯分析失效。此時的測試系統需要有高測試密度,納秒級的同步精度,并支持混合信號處理。
RIGOL可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如最新推出的MHO/DHO5000系列,支持最高8個模擬通道輸入,并且提供支持混合信號輸入的型號,依靠高密度測試性能,可以有效應對此類挑戰。
高動態范圍信號捕獲
電控系統信號跨度極大(如電流檢測需覆蓋μA級靜態功耗至kA級短路電流),且需在強干擾下提取微弱信號(如霍爾傳感器mV級輸出疊加10V共模噪聲)。所以如何應對高動態范圍的信號捕獲也是電控系統中必須要解決的測試難題,這要求測試設備能夠支持寬動態范圍的信號測量,信號拾取設備需要具備高共模抑制比以排除共模干擾,必要時還需要通過實時濾波功能過濾掉高頻開關噪聲輔助測試。
RIGOL高分辨率示波器提供最小可達100 μv/div的垂直檔位和12bit的高分辨率,即使是微弱信號也能得到精確的量化和測試。RIGOL的高壓差分探頭,光隔離探頭具備高共模抑制比特性,可以用于用于應對共模干擾帶來的測試挑戰。
EMC測試
在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中,由于使用的SiC等第三代半導體器件的開關頻率達到了MHz級別,干擾頻段延伸至GHz,所以EMC測試的難度也相對加大,需要重點關注電控的高頻開關對于車載設備(傳感器,通信模塊等)的輻射干擾,同時也需要量化電源/信號線傳導的開關噪聲,避免引起低壓系統的異常。RIGOL能夠為汽車電子以及相關零部件提供從傳導到輻射的預測試解決方案,為EMC測試提供有力支持
結語
汽車電子測試正逐步從單一信號捕捉向系統級綜合分析轉變,如何在高速數據捕捉、多通道同步、復雜協議解碼與環境適應性之間實現平衡,是當前技術應用的關鍵。本文探討的關鍵技術,展示了在這一領域中如何結合高帶寬采樣、多通道同步及先進數據分析,實現更為精準的汽車電子測試。
通過深入研究這些技術方案,業內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汽車電子測試中的挑戰,共同推動車載系統的創新與優化。如需了解更多技術細節及最新方案,請訪問相關技術專題頁面或聯系專業客服,共同探討下一代汽車電子測試的前沿技術。
上一篇:嵐圖汽車“智控云測”技術亮相,全棧自主開發保障汽車質量
下一篇:最后一頁
推薦閱讀最新更新時間:2025-04-24 16:23






- 特斯拉:美國交付的Model Y/3電池包已實現100%美國生產
- 地平線與博世深化合作,攜手為多家車企提供輔助駕駛產品
- Molex莫仕通過本地合作和創新加強支持中國汽車行業
- 貿澤開售Texas Instruments適用于高分辨率AR HUD的 全新DLP4620S-Q1 0.46"汽車數字微鏡器件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
- 汽車顯示屏——第2部分:TFT LCD、OLED和micro-LED顯示屏電源技術
- 拆解7kW的家用汽車充電樁:工程設計很復雜
- 攜全系列駕駛助力方案首秀上海車展,Mobileye以人工智能創新推動輔助駕駛平權
- R1700V + R1580N 典型應用電路,升降壓(反相)轉換器
- LT3973EDD-3.3 5V 降壓轉換器的典型應用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6654AMPS6-2.5 的參考設計
- 用于儀表的 16 位 4 通道 DAC
- 基于錨桿磁監測的山體滑坡預警裝置-匯總節點&終端節點底板
- 菠蘿2航模遙控接收板
- 使用 Nuvo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的 ISD1790 的參考設計
- ADP2503-5.0-EVALZ,用于 ADP2503ACPZ-5.0-R7、0.6 A、5V 降壓升壓轉換器的評估板
- FEBFAN25800-MPSLDO1-GEVB:500 mA 低 IQ、低噪聲、LDO 穩壓器
- 【中山大學校賽】智能車方向
- 特斯拉:美國交付的Model Y/3電池包已實現100%美國生產
- 地平線與博世深化合作,攜手為多家車企提供輔助駕駛產品
- 強化中國市場戰略布局,德州儀器正靈活應對全球關稅挑戰
- Molex莫仕通過本地合作和創新加強支持中國汽車行業
- 貿澤開售Texas Instruments適用于高分辨率AR HUD的 全新DLP4620S-Q1 0.46"汽車數字微鏡器件
-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的新型SiC模塊,將實現車載充電器小型化!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
- 傳統晶體管的極限!臺積電3nm N3P已量產
- 分析師稱H20出口管制毫無意義:對中國AI發展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