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volt的財務困境并未徹底擊碎歐洲自立門戶開發動力電池的雄心壯志,然而,要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似乎離不開中國的資金注入與專業技術的支持。在這一背景下,斯洛伐克初創企業InoBat及其首席執行官Marian Bocek的奮斗歷程成為了一個鮮明的例證。
InoBat在資金籌措的道路上曾歷經坎坷,直至去年迎來了轉折點——中國第五大電池制造商國軒高科伸出了援手,收購了InoBat的25%股份,并攜手成立了合資企業,共同規劃在歐洲建設超級工廠的宏偉藍圖。
此前,InoBat宣布成功完成1億歐元的C輪融資,使其總融資額躍升至超過4億歐元。這一喜訊在Northvolt破產僅數周之后傳來,無疑為歐洲電動汽車電池項目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證明了該領域依然具備吸引資金的能力。
然而,通過對多位高管、投資者及分析師的深入訪談,一個更為清晰的趨勢浮出水面:未來的常態或將是建立合資企業,而非單打獨斗地構建一個獨立的歐洲電動汽車產業。這一趨勢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在低利潤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
國軒高科與InoBat的合作(GIB)以及Stellantis與寧德時代之間近期宣布的交易,正是這一趨勢的生動體現。
有分析師指出,電池初創企業當前并非投資界的寵兒,機構投資者在入場前往往會尋找戰略投資者的身影,以尋求更為穩健的投資路徑。
國軒高科2023年年報中提到:目前已經形成150GWh全球產能規模。足以滿足150萬至200萬輛汽車的電池需求。有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電池產能將飆升至270GWh,這一數字讓歐洲當前的產能相形見絀。
印度電池制造商Amara Raja的執行董事Vikram Gourineni對InoBat與國軒高科的合作給予了高度評價。Amara Raja不僅是InoBat C輪融資的主要投資者,還參與了其B輪融資,并簽署了GIB電池技術的許可協議。
Gourineni表示,Northvolt和Britishvolt等初創公司的挫敗經歷,使得汽車制造商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更加謹慎,他們要求看到明確的規模證明,以確保自己的電動汽車項目不會因此冒險。
據悉,InoBat在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沃德拉迪已建有一條生產高性能電動汽車電池的試驗生產線,這條生產線未來也將成為國軒高科在更大規模超級工廠中的“歐洲代表”。投資者之所以看好InoBat,是因為他們相信有國軒高科這樣的“老大哥”背書,InoBat的電池生產定能順利進行。
相比之下,瑞典的Northvolt雖然籌集了超過100億美元的資金,卻未能實現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電池的計劃,也無法與中國經驗豐富、資金雄厚的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相抗衡。隨著能源轉型步伐慢于預期,投資者對其他電池項目的信心也受到了動搖。
今年,至少有8家公司推遲或放棄了在歐洲的電動汽車電池項目,其中包括由Stellantis和梅賽德斯奔馳牽頭的合資企業ACC。這些變動無疑進一步凸顯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合作與共贏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產業中的不可或缺地位。
最新數據顯示,這樣一個的轉變正在歐洲電池產業中悄然發生:預計到2030年,歐洲的電池產能將較2024年減少176GWh。這一數據無疑引發了業界對于歐洲電池制造未來走向的廣泛討論。然而,在這片看似黯淡的前景中,一些新項目正在穩步籌備,為歐洲電池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法國電池制造商Verkor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客戶雷諾的堅定支持下,Verkor已成功獲得約30億歐元的投資,用于在敦刻爾克打造一座規模宏大的16GWh超級工廠。這座工廠預計將在2028年左右竣工,一旦投入運營,將能夠滿足每年30萬輛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
Verkor的首席執行官Benoit Lemaignan強調,在吸引更多潛在汽車制造商客戶之前,Verkor必須首先向雷諾證明其交付能力。他坦言:“雖然客戶們樂于與我們互動,但他們更希望看到實際的產品。”
與此同時,英國的Ilika公司也在電池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該公司計劃于2025年向包括塔塔汽車旗下的Agratas在內的17家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制造商提供電動汽車電池單元進行測試。
Ilika的首席執行官在12月初帶領投資者參觀其試點生產線時表示,Ilika并不打算親自建造超級工廠,而是希望通過獲得許可協議來大規模生產固態電池。事實上,該公司已經與美國公司Cirtec Medical達成了此類協議,后者將于明年開始生產用于醫療設備的微型電池。
業內人士稱,盡管目前Ilika的市值尚未達到其基金的市值門檻,但該公司有望成為未來的投資候選對象。像Ilika這樣的電池制造商仍需贏得主要汽車客戶的信任,這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技能”。
在另一片戰場上,InoBat公司也在加速前進。得益于國軒高科的專業知識支持,InoBat在解決問題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InoBat的首席執行官表示:“國軒高科的幫助讓我們能夠加快行動并節省現金。”
目前,包括法拉利在內的歐洲高性能汽車制造商正在測試InoBat的能量密集型電池,這些電池將在該公司位于沃德拉迪的4GWh超級工廠生產,該工廠以低產量、高利潤為特色。
同時,國軒高科與InoBat的合資企業(GIB)正充分利用斯洛伐克作為歐洲第四大汽車生產國的地位及其與德國、捷克和匈牙利汽車廠的鄰近優勢,專注于大批量、低利潤的電池生產。
GIB計劃在斯洛伐克蘇拉尼投資12億美元建造一座20GWh的超級工廠,從2027年起每年為大眾汽車提供20萬輛電動汽車的電池。值得一提的是,大眾汽車擁有國軒高科24.45%的股份。而InoBat的部分資金則來自斯洛伐克政府的2.14億歐元援助。
有消息透露,汽車制造商對在斯洛伐克蘇拉尼計劃建設的另一條20GWh生產線的興趣日益濃厚,尤其是在Northvolt陷入困境之后。投資者和汽車制造商都希望“降低生產風險”,“中國人已經掌握了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的技術,因此如果你想制造電池,很有可能是亞洲電池制造商來制造。”
上一篇:2024全球38家企業固態電池研發及新品“全景”
下一篇:清華大學周光敏EES:固態鋰電池最新突破!
- 熱門資源推薦
- 熱門放大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