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M-i技術發布之后,吉利電混正式形成EM-P和EM-i雙路線并行策略,這是吉利體系在《臺州宣言》發布30天內的第二項重要舉措,吉利新能源品牌的動力技術劃分也逐漸明朗。
但作為國內目前新能源銷量第二的汽車集團,吉利依然保持每個星期,都有新產品亮相/上市:
假期后第一周,吉利星愿上市;
第二周,領克第二款純電產品Z20歐洲上市;
時間來到10月30日,吉利正式發布全球新一代超級電混——雷神EM-i超級電混,官方宣稱測試車極限續航可達2390.5km,百公里平均油耗低至2.62L。
低于比亞迪在今年五月發布第五代DM-i混動技術時公布的2.9L油耗、2000公里續航。
在雷神EM-i發布之前,雷神EM-P超級電混已在領克07 EM-P、08 EM-P上進行搭載,這兩款車被領克體系稱為「EM-P雙子星」,在上市一年內快速完成10萬臺交付,2024年連續4個月銷量突破萬臺,是領克品牌新能源銷量占比超過67%的主要貢獻者。
本次發布的雷神EM-i并非要更改雙子星的布局,而是另有側重。
根據官方提供的產品表現特點,EM-P的高速性能表現更優,EM-i在城市駕駛環節更平順,節能表現更強,經濟性更突出。
從結構來看,EM-P搭配的是1.5T發動機搭配三擋DHT變速箱,而EM-i則搭載的是1.5L發動機+E-DHT變速箱,或者說是單檔變速箱。
雖然吉利在發布會上依然DISS了「某些企業」把降本包裝成升級,但新推出的EM-i同樣采用單檔串并聯結構,很難不引發一部分網友的聯想。
當然,目前包括奇瑞、五菱、啟源等企業也都已經陸續推出單檔結構車型,且大多集中在家用市場,與其說吉利想搶奪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不如說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放棄這塊最大的蛋糕。
從時間順序來看,吉利雷神的單檔混動推出最晚,勢必要拿出些招數來「艷壓」同行。
混動嘛,就是發動機和電機搭配工作,那這倆分別表現出眾、再銜接順暢就好了。
在發動機層面,雷神EM-i選擇熱效率46.5%的雷神超級電混專用發動機,其全新?代馭風 · 火龍卷超?效燃燒系統,采?包括「鴨嘴 」式大傾??道、 Mask 結構導氣提升進氣效率。
電機部分,雷神EM-i采用雙端X-Pin扁線繞組電機,電機效率最高達到98.02%。P3電機功率升級到160kWEM-i 混動電驅還將搭載 SiC 升壓模塊,使得 PCM 最高效率 99%,全域多電壓尋優,穩定升壓,帶來滿電饋電?致性,更強電感體驗。
針對上述數據,官方也給出了與比亞迪DMi 5.0的數據對比。
至于單檔容易出現的動力丟失問題,雷神EM-i引入了安全冗余專利技術,即發動機、P1電機、P3電機,互為備份。其中任意一個部件失效,動力系統依然可以正常驅動。
●P3電機不工作時,發動機+P1電機可繼續驅動,確保車輛不發生動力丟失造成車輛失速。
在駕駛感受方面,雷神EM-i通過智能控制P1和P3電機與發動機之間的轉速和扭矩,實現平順絲滑的動力響應,可有效解決傳扭平順性和響應性的控制難點,體驗舒適駕駛感受。
●中低車速優先使用純電或串聯,充分發揮P3電機性能優勢。
●高車速采用并聯控制,發動機驅動為主,電機輔助調節,提升動力輸出和發動機直驅節油優勢。
●多智能分層能量管理及SOC分級控制策略,保證電池高效儲備恰當的電量滿足電驅需求。
另外,雷神EM-i將「純電11合1」理念導入電混領域,E-DHT 11合1混動電驅結構更緊湊,重量更輕,減重13.5%。
除車輛本身的素質外,吉利也為雷神EM-i引入了智能化應用來進一步降低能耗。
吉利的AI大模型可以基于導航信息、慣用路線、環境溫度、道路工況、充電習慣、充電地圖等信息,對雷神智能電混的油電決策、電池加熱冷卻、目標電量和充電提醒進行智能化決策。
說完數據,來看看實測成績。
根據吉利官方給出的成績顯示,采用雷神EM-i電混系統的測試車輛,滿油滿電極限續航可達2390.5km,平均百公里油耗2.62L。
02.
吉利完成混動產品技術區隔
根據官方消息,雷神EM-i電混系統將率先搭載于吉利銀河全新電混SUV「銀河星艦7」。
而從工信部申報信息中可以發現,銀河L6/L7也將推出EM-i版本的車型,雖然到底是作為2025款全系換裝還是增加車型尚不可知,但既然EM-i是更經濟的路線,勢必將繼續拉低銀河L系列價格。
吉利是將「多生孩子好打架」貫徹得最為徹底的汽車品牌,但多品牌帶來的一系列內部資源的耗損,正越來越明顯地出現在吉利集團旗下的產品中。
也正因如此,吉利也是最早喊出關停并轉的國內汽車集團。
在本月8日,作為第一槍的吉利幾何正式并入銀河品牌,成為其小車產品線,首先從品牌層面完成了首次整合。
而在EM-i技術發布之后,吉利電混正式形成EM-P和EM-i雙路線并行策略,這是吉利體系在《臺州宣言》發布30天內的第二項重要舉措,吉利新能源品牌的動力技術劃分也逐漸明朗。
根據目前吉利旗下個新能源品牌的技術路線可以總結:
●極氪——純電品牌,集成吉利體系三電、智駕最前沿技術、SEA浩瀚架構。
●領克——全動力品牌,其燃油產品采用CMA架構;電混產品采用更注重性能的EM-p技術路線,兼有SPA和CMA Evo架構;純電車型采用SEA浩瀚架構,以400V平臺與極氪做區隔。
●銀河——新能源品牌,電混產品采用更注重經濟性的EM-i技術路線,CMA架構;純電產品分上下兩線,上線采用SEA架構,下線采用GEA架構,目前熱銷的銀河E5和吉利星愿屬于該架構產品,后續幾何體系的小車也將基于GEA架構打造。
除上述「親生兒子」外,各類諸如極星、極越、smart、路特斯等純電的堂表親也將繼續沿用SEA浩瀚架構,繼續在各個縫隙里卷生卷死。
當然,上述內容僅涉及架構和動力路線,不包含智駕智艙技術。
此前曾有媒體統計,吉利體系的智駕方案從自研到合作至少形成了四種不同的技術路徑五個團隊,車機方案甚至達到了11不同的方案。
2023年11月,星紀魅族正式發布「無界智行開放平臺」, 以 極星Polestar OS開始,吉利系品牌陸續接入該平臺。
在 2024星紀魅族AI生態發布會上,官方透露了無界智行開放平臺的布局成果, 提供 Flyme Auto 全案、 Flyme Auto Inside、Flyme Link 三種合作模式,并制定了完整的Flyme Auto、Flyme Link 的認證標準和認證流程,無界智行開放平臺2.0 將在今年年底上線。
這意味著吉利系紛亂的智能座艙時代即將過去。
至于智駕路線,或許,吉利下一場戰略發布會,就要說說它了。
03.
又一家車企證明插混模式將長期存在
在雷神EM-i電混系統發布前六天,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正式發布了其專門面向增、混車型的電池品牌驍遙超級增混電池。
這款電池最亮眼的數據有二,一是全球首款純電續航可達400公里以上,「充電一次,通勤一周」;二是兼具4C超充能力,「充電10分鐘,補能超280km」。
如果把時間往前推,8月,有寧德時代投資的阿維塔也推出了其“昆侖增程”技術,其首款車型阿維塔07訂單已經突破2.5萬,而第二款增程車型阿維塔12將在下月2日上市,也已經宣布搭載驍遙電池。
算上吉利的雷神EM-i電混,這是兩月內第三家有影響力的企業加碼增混技術。
對于如此舉措,寧德時代向行業推出了其全新觀點:
即寧德時代認為,增、混車型不再是一個過渡產品,內燃機與電機的組合會長期在市場上存在。而這種判斷成為寧德時代積極布局增混市場電池產品的一種背書。
此前在智駕網在與深藍汽車整車開發負責人蘇琳珂對話中,蘇的觀點與寧德時代的判斷大體一致。
只是在蘇看來,這個「長期」的范圍在可見地未來:
「我認為是在五年以上。」
五年,說長不長。但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即將上新車的銀河/阿維塔,還是蘇琳珂任職的深藍,發布至今都未滿5年。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連續三個月超過50%,其中9月已成為53%;而增混車型占新能源整體的市場滲透率達到了43%。
通俗的解釋即是當下中國每賣出兩款新車,其中一款是新能源車型,而每賣出兩輛新能源汽車,接近一輛是增、混車型。
如此巨大的市場,任誰也不可能放棄,而對于年輕品牌來講,這更是上主桌的最好機會。
寫在最后:車企到了必須降本的時候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吉利在發布會上內涵「某些企業」把降本包裝成升級。
到底是不是包裝,這里姑且不論,但「降本」這事,必須要做。
數據顯示,我國今年汽車行業的利潤總額為32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了28.5%。其中,今年9月的利潤率僅為3.4%,這不僅是今年以來最低的一個月,也是近4年以來第二低的月份。
這意味著,盡管車企們表面上看起來銷量不錯,但實際上賺錢卻變得越來越難。
但「薄利多銷」模式,是目前大部分國內品牌在不得不面對的零和博弈中的唯一招數,而要想活得過去,就要在「多銷」的前提下,有所取舍。
在今年國內車市稱得上「爆單」的車型,比如銀河E5、小鵬MONA 03、樂道L60在內,其實都遵循了類似邏輯,即舍棄相對不必要/不劃算配置,盡可能降本降價進而換取銷量。
其實雷神電混EM-i的策略也差不多類似,家用車在城市通勤場景更多,與其兼顧高速性能拉高通勤能耗,不如選擇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雙低的單檔路線。
車企們的最終目的一定是賺錢,而國內新能源企業最早實現盈利的是誰呢。
你我都知道答案。
上一篇:最新報告 | TrendForce全球固態電池市場發展趨勢報告出刊!
下一篇:9月重卡電池配套:寧德時代占68%、億緯鋰能占11%
- 熱門資源推薦
- 熱門放大器推薦
- 高通攜手中國“汽車朋友圈”亮相2025上海車展: 加速駕駛輔助普惠,推動艙駕創新升級
- 特斯拉:美國交付的Model Y/3電池包已實現100%美國生產
- 地平線與博世深化合作,攜手為多家車企提供輔助駕駛產品
- Molex莫仕通過本地合作和創新加強支持中國汽車行業
- 貿澤開售Texas Instruments適用于高分辨率AR HUD的 全新DLP4620S-Q1 0.46"汽車數字微鏡器件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
- 汽車顯示屏——第2部分:TFT LCD、OLED和micro-LED顯示屏電源技術
- 拆解7kW的家用汽車充電樁:工程設計很復雜
- LTC1729CMS8-4.2 演示板、LT1510-5CGN 終端控制器/鋰離子電池充電器、8.2V 至 20V 輸入、4.2Vout @ 1A Max
- 【課程設計】桌面小音響-D類功放
- OM13531: SA606DK評估演示板
- DC2468A,基于 LT8645S 的演示板,5.6V = VIN = 65V,VOUT = 5V @ 8A,fSW=2MHz,同步降壓靜音開關
- ADCLK854/PCBZ,ADCLK954 時鐘扇出緩沖器評估板
- LT3990IDD 2.5V 降壓轉換器的典型應用
- 用于電池供電電源的 LT1121CS8-3.3 5V 低壓差穩壓器的典型應用電路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C3407IDD-2 的參考設計
- AS5600 磁編碼器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1584CT-3.38 的參考設計
- 高通攜手中國“汽車朋友圈”亮相2025上海車展: 加速駕駛輔助普惠,推動艙駕創新升級
- 工業市場正在快速回暖,德州儀器如何重塑電力電子市場?
- 特斯拉:美國交付的Model Y/3電池包已實現100%美國生產
- 地平線與博世深化合作,攜手為多家車企提供輔助駕駛產品
- 強化中國市場戰略布局,德州儀器正靈活應對全球關稅挑戰
- Molex莫仕通過本地合作和創新加強支持中國汽車行業
- 貿澤開售Texas Instruments適用于高分辨率AR HUD的 全新DLP4620S-Q1 0.46"汽車數字微鏡器件
-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的新型SiC模塊,將實現車載充電器小型化!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