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作為有望提高電池本征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下一代技術,已被美國、歐盟、中國及日韓主要國家列入國家發展戰略范疇,并將成為支撐各國二次電池能量密度到2030年后突破500Wh/kg目標的關鍵技術。
Source:TrendForce集邦咨詢
盡管前十年已有QuantumScape、Solid Power、SES、Factorial Energy等創業企業致力于固態電池的商業化,但由于工藝和制造成本等因素,固態電池的商業化充滿挑戰,至今還未達到規?;慨a,當前仍面臨包括成本高、工藝復雜、缺乏成熟的供應鏈支持等挑戰。
但前十年的基礎研究和原型電芯開發的實現,產業已完成對固態電池技術可行性的探索和判斷,本十年內將成為固態電池產品商業落地的關鍵期。此階段在產業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助推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產、學、研之間的協同合作變得活躍,多數成熟的電池制造商和初創企業都制定了固態電池商業化路線圖。目前豐田、日產、三星SDI等全球領先制造商的全固態電池已進入試制階段,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計,隨著全球各廠商量產競速,全固態電池有望在2027年前達到GWh級量產。
Source:TrendForce集邦咨詢
目前半固態電池在電動汽車領域已實現GWh級小規模應用,電芯能量密度300-360 Wh/kg,但電芯價格仍高于1元RMB/Wh。全固態電池正處于從樣件電芯向工程化轉化的階段,量產初期(2027-2028年)預計成本較高,電芯價格將落在1-3元RMB/Wh,EV市場應用規模≤1GWh。2030年后當全固態電池形成一定規模時(≥10GWh),預計電芯價格將降至1元RMB/Wh左右,到2035年經過市場大規模的快速推廣后,TrendForce集邦咨詢預計全固態電芯價格有望降至0.6-0.7元RMB/Wh。
Source:TrendForce集邦咨詢
- 01 -半固態進入量產,遠期成本將低于0.4元RMB/Wh
半固態電池目前已擴大到GWh級別量產,但量產初期綜合成本偏高,主要在于量產制造經驗不足,尤其是電解液的原位固化工藝環節難以有效控制固化的均勻性,導致生產良品率較低(行業領先企業良品率僅50%-80%),另一方面與半固態電池生產規模小,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有關。
目前半固態電池出貨規模正在擴大,預計2025年將超過10GWh。隨著技術成熟度的提升,中期(2030年)當半固態電池制造良率高于90%,同時隨著制造規模的擴大,預計電芯綜合成本將降至0.6元RMB/Wh以下,遠期(2035年)成本有望低于0.4元RMB/Wh。
Source:TrendForce集邦咨詢
- 02 -聚合物:相對成熟且有成本優勢,但性能需提升
聚合物固態電池制造工藝發展較早,相對成熟,和現有的鋰電池制造工藝較為接近,其生產制造具有較大成本優勢,尤其以PEO基聚合物最為常見,以PEO基聚合物鋰金屬固態電池為例,其電芯總成本(不含稅)約0.5元RMB/Wh,與液態電池相當,法國Blue Solutions已在前十年(2011-2020年)將此路線固態電池在歐洲地區推向商業化應用。
但此類固態電池存在固態電解質室溫離子電導率低、電壓窗口窄的缺點,較難適配高電壓型正極材料(如NMC、LCO、尖晶石鎳錳酸鋰等),不利于高比能電芯的設計。其次是PEO基聚合物電解質需要在50 ~ 80 ℃溫度范圍內運行,限制了其大規模商業化推廣,因此還需設計電化學窗口更寬、離子電導率更高的聚合物電解質復合材料,以提升電池性能。
- 03 -硫化物:性能潛力大,但成本高,降本空間大
硫化物電解質是離子電導率最接近且有望超越液態電解質的一類固態電解質,加上硫化物材料質地柔軟,易于機械加工,制備電極時能與活性材料保持良好的固固接觸,因此基于硫化物路線的固態電池性能潛力大,被豐田、日產、三星SDI、LGES、SK On等日韓企業以及中國的CATL、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多家企業選擇。
但硫化物電解質面臨材料成本偏高等劣勢,目前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及其前驅體硫化鋰材料尚未實現工業化批量制備,且硫化物電解質空氣穩定性差、對水分非常敏感,因此對電池制造的環境要求較高,最終導致硫化物基固態電池成本高,預估硫化物基固態電池產業化初期電芯BOM成本在1-2元RMB/Wh,當硫化物電解質規模量產后,中期(2030年)電芯BOM成本預計在1元RMB/Wh以內,遠期(2035年)當固態電解質成本降至30萬元RMB/噸以內時,電芯BOM成本有望降至0.4元RMB/Wh以下。
Source:TrendForce集邦咨詢
- 04 -氧化物:成本居中,穩定性好,但固固接觸挑戰大
整體上,氧化物固態電解質機械強度高、熱穩定性和空氣穩定性好、電化學窗口寬,可適配高容量的正負極材料,但固態電解質與正負極活性材料的固固界面接觸差,導致電池的內阻偏高,因此電池設計時通常會在正/負極側添加電解液浸潤,改善界面接觸。
成本方面,相比之下其綜合成本介于聚合物和硫化物基固態電池之間,但氧化物固態電解質也存在加工難度大等缺點,尤其是超薄型氧化物固態電解質隔膜(<30μm),因此其隔膜厚度通常較厚,不利于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和單位瓦時成本的降低。其次,目前常用的幾種氧化物電解質,如LLTO、LATP、LLZO等,雖然已有部分企業具備千噸級量產能力,但市場應用層面該材料還未規模化放量,材料實際售價接近其金屬總成本的10倍左右,未來還有較大降本空間。
Source:TrendForce集邦咨詢
總體而言,固態電池技術正謹慎且樂觀的前行,現階段固態電池在充放電倍率和循環壽命等關鍵性能指標上還未展現其真正的商業潛能,同時在成本方面還難與液態鋰電池競爭。但在各國政策大力支持和資本的推動下,對固態電池量產初期成本偏高而難以推廣應用的擔心還為時過早,隨著2027-2028年全固態電池小規模裝車示范應用,相關量產工藝技術將逐步打通,同時低空飛行(eVTOL/UAM)、軍工等對電池成本敏感度相對較低的領域將持續提供固態電池市場需求,固態電池成本也將隨生產規模的擴大而顯著改善。
上一篇:小米揭秘SU7 Ultra電池黑科技:10%充至80%僅需11分鐘
下一篇:混動汽車的續航可以做到2300公里了
- 熱門資源推薦
- 熱門放大器推薦
- 特斯拉:美國交付的Model Y/3電池包已實現100%美國生產
- 地平線與博世深化合作,攜手為多家車企提供輔助駕駛產品
- Molex莫仕通過本地合作和創新加強支持中國汽車行業
- 貿澤開售Texas Instruments適用于高分辨率AR HUD的 全新DLP4620S-Q1 0.46"汽車數字微鏡器件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
- 汽車顯示屏——第2部分:TFT LCD、OLED和micro-LED顯示屏電源技術
- 拆解7kW的家用汽車充電樁:工程設計很復雜
- 攜全系列駕駛助力方案首秀上海車展,Mobileye以人工智能創新推動輔助駕駛平權
- 特斯拉:美國交付的Model Y/3電池包已實現100%美國生產
- 地平線與博世深化合作,攜手為多家車企提供輔助駕駛產品
- 強化中國市場戰略布局,德州儀器正靈活應對全球關稅挑戰
- Molex莫仕通過本地合作和創新加強支持中國汽車行業
- 貿澤開售Texas Instruments適用于高分辨率AR HUD的 全新DLP4620S-Q1 0.46"汽車數字微鏡器件
-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的新型SiC模塊,將實現車載充電器小型化!
- 用上車規級UFS 4.0,讓出行變得高效且可靠
- 車載測試技術解析:聚焦高帶寬、多通道同步采集與協議分析
- 傳統晶體管的極限!臺積電3nm N3P已量產
- 分析師稱H20出口管制毫無意義:對中國AI發展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