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下屬不明白,為什么之前參加全球高管大會時,Thomas Shen總是坐在后排。作為TE汽車事業部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以他的級別和業績,完全可以坐到第一排去。他對此的解釋是,我們沒有自己的研發能力,賣的產品都是歐洲的設計。賣得再多,也沒什么可牛的。
而在2024年年初,TE汽車事業部中國區工程大會,在近千人的會場里,TE汽車事業部中國區高級工程總監KY Zhu站在臺上,他盯著Thomas說:“老板,希望您在今后所有的全球大會上,都能夠坐到第一排去。這是我們中國工程團隊最想對您說的話!”“天上掉下來”的漲薪
KY初見Thomas是2007年8月的一天,在TE汽車事業部蘇州工廠的洗手間里。旁邊有個人突然問他“你是不是KY?”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對方大大咧咧地說:“聽說你工資很低呀!”
KY一下子愣住,不知道該怎么接話。那人又說,“我已經找到亞太區大老板,提出要給你加薪。放心,這事交給我了!”
KY由此認識了傳說中的Thomas,那個中國區的銷售老大。只不過別人口中很嚴厲的他,在KY眼里平易近人,而且愿意幫一個其他部門的人爭取利益。
初入職場的KY Zhu
2993元,是KY當時的稅后收入,他沒覺得委屈。2002年畢業后,在老家晃悠了兩年。直到2004年參加同學聚會,他才發現專業能力和同學已相距甚遠,收入更是天上地下,自己只有950元,而他的一位同學是3800元。失落、沒面子、不服氣,讓他決定到蘇州闖闖。
距人們印象中粉墻黛瓦、小橋流水的老城20公里,當時的蘇州工業園區吸引了大量臺企,可以說是模具的大學。臺企普遍工作強度極大,但換來的是快速成長,KY心甘情愿做出了選擇。每天7:30上班,晚上22:00下班,雖然沒人要求他這樣。兩年后,他從一個幾乎什么都不懂的人,成為了設計部的一個主管。
2006年圣誕節入職TE汽車事業部時,25歲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搭上了時代的快車。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后,汽車行業這個人們心目中“最脆弱”的孩子,不但沒有崩潰,還迎來“井噴”式增長。2005年產銷量均超過570萬輛,排名全球第四位。
作為全球領先的連接器供應商,TE自然不肯錯過這個機會,2006年6月,蘇州啟明路88號,TE在中國的第一家面向汽車行業的工廠啟用。當時最急需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人才。于是,KY 來到了這里,成為了一名模具設計工程師。
在這里,他繼續著自己的“成長路徑”,每天早8點到晚12點,忙忙碌碌,學習之前一無所知的連接器技術。稍早入職的Field Sun很快注意到了他。作為項目經理,Field心思活泛,一直想找個好的工程師做搭檔。他發現這個新來的小伙子悶頭不語,上來就猛干活,而且很有成效。來自德國的質量專家Dietum Kunzu也發覺,KY雖然年輕,但對技術的理解比別人高一個層次。于是他把這個事情告訴了請他來改善生產質量的Thomas。
Thomas的“打抱不平”很快有了結果,雖然只漲了2000元,但這50%的漲幅讓KY一下子在TE成了名人。這次“天上掉下來”的漲薪讓KY更加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自己來對了地方,這里講求按績效分配,只要你有能力、做得好,就會被管理層看到。
美中不足的是,KY理想中的外企是井井有條的,部門之間的工作銜接理應通過流程實現緊密控制。而當時他看到的是,沒有清晰的流程、沒有明確的工作職責劃分、生產也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和他抱有同樣想法的還有Rabbin Yu。東富路來了個線長
2007年,為了擴大生產,TE汽車事業部在蘇州老廠附近的東富路又租賃了一處12000平米的廠房。2008年10月,33歲的Rabbin Yu成為了這里的線長(生產主管),管理四、五百人的生產。之前,他在一家臺企工作了七年半,從工程師一路做到主管、經理、運營經理,最多的時候管理著1500人。
Rabbin Yu入職TE的照片
職位降了,上班也遠了,但Rabbin還是接了這個offer。因為他清楚TE是業界翹楚而且判斷汽車產業未來將大有可為。彼時的蘇州工廠,尚在發展初期,雖然情況略顯紛亂、秩序性不足,但又掩不住的勃勃生機。沒人給你明確的任務指示,只有一個大方向,其余的全需要自己去探索思考。KY和Rabbin卻都發現這反而給了自己更大的空間。
找活干被KY視作是一種幸福,因為這樣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就可以埋頭苦學。在自發的學習之外,公司的發展也需要你不斷拓展新領域,否則就會被淘汰。KY是那種特別享受學習的人,在學習中,他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心里會特別踏實。
Rabbin則起初有些懵,但也僅僅在三四個月后就想明白了。只要被人安排,就會被束縛。以前自己是執行者,現在這樣,反倒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力,做真正有價值的事。
東富路的車間,95%以上的作業員都是入門級別的,而且是沒有技術含量的線束、組裝及包裝作業員。Rabbin仔細分析后發覺,這一點看上去是劣勢,實際是優勢,因為級別低意味著上升空間大。于是,他在重要崗位設定了效率、質量等方面的目標,一旦達標,就能得到提升。員工的干勁一下子起來了,離職率、產出效率等指標反而優于本部。那是Rabbin非常開心的一段時光,工作量不大,又沒人管,任由著他“折騰”,而且“折騰”得還不錯。一通陌生來電
輕松的日子持續的時間并不長。入職一年半后的一個晚上,Rabbin突然接到了一個陌生來電。“Rabbin嗎?我是Thomas。”Rabbin嚇了一跳,他早就知道有一個銷售大佬叫Thomas,經常穿著西服、戴著棒球帽在產線轉,而一般的銷售是不會下產線的。雖然生產不歸他管,但他依舊會檢查產線的效率和質量,發現問題要求及時改進,非常強勢。
“我覺得你做得還不錯,有個機會你要不要試試?”Thomas說。
“我愿意!”甚至都沒問是什么機會,Rabbin就脫口而出,更何況Thomas也不是他的領導。僅憑著Thomas在車間里做事的態度,Rabbin就非常相信這個管理者,覺得跟著他能學到東西。當聽到是去做 TEOA時,他就更有底了。
TEOA (TE Connectivity Operating Advantage )是TE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發起的,基于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理論的項目,強調更少的人力、更小的空間、更少的投資、更短的時間、更高的質量,研究如何保證產品的供應,不斷降低材料成本和運營成本。Rabbin前公司的精益生產部門就是他一手創建的。
而TEOA在TE汽車事業部里被稱為“運營大腦”,在這里能夠系統了解TE的運營體系、思路、重心。因此,廠長候選人的第一步都是要來這里歷練。雖然之前從未和Rabbin交流過,但Thomas在工廠里從來都不是簡單地看和聽。從Rabbin管理的車間,就判斷出他很用心,只要給機會就能夠成長起來。
Rabbin剛上任,Thomas就丟給他十個料號做成本分析,要求做完之后立刻推進改進方案,這讓Rabbin立馬就有了實戰的感覺。
在不斷的討論中,Rabbin發現銷售團隊所有的關注點最終指向的都是能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他領悟到,這就是這個組織要的東西,也是現在及之后自己努力的方向。事后Rabbin回想,分析料號的這半年時光,是他學習的最佳時期。成長的煩惱
2010年3月,吉利收購沃爾沃轎車。這件事給大眾的心理震撼,甚至超過一年前中國汽車產銷量成為世界第一。要想跟上這個不斷創造奇跡的市場,TE汽車事業部在中國必須解決制造問題。時任CEO Tom Lynch發起了一個名為“Go China”的項目,只要和中國的工程相關,對中國有價值,想去中國的,就批差旅費用。
睜開眼就是全新的、越來越高的客戶要求,每天都有鋪天蓋地的外國專家。作為模具帶頭人的KY,迎來了學習的紅利期。中國模具工程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工程研發的能力依舊停滯不前。
10月,Thomas升任TE汽車事業部中國區副總裁兼總經理, 他對Tom Lynch說,“五年之后中國業務會翻兩倍,但我們的工程師也需要翻倍。” Tom Lynch的回答是,“我給你5倍的人,你能給我多少銷售額?”于是中國區做出了一個重大調整:將上海的產品研發和蘇州制造技術的員工合并,成立工程部。KY有了新任命——注塑模具新項目開發的COE(Center Of Expertise,專家中心),管理十幾位工程師。之前,新模具開發完成,交給生產后,他的工作就結束了,而現在,后期的量產也歸他負責。
此前KY基本上都是單打獨斗,所謂帶人也就是把任務分配下去,大家各干各的,此時他真正遇到了管理上的挑戰。前端、后端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關系,前端開發的產品交付到后端生產時,后端從力求完美的角度出發,必然會提出很多質疑,要求前端不停去修改,爭議便由此產生。
在不斷的受挫過程中, KY分析出自己的優勢在于模具技術方面的專業性,再加上他平時為人處事所累積的良好口碑,大家對他的信任程度頗高。他將所有的分歧分為兩類,第一,技術上的不認可;第二,對于規范、要求的理解上有偏差。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做技術仲裁,另一方面通過溝通來重新制定規范以消除誤區。
伴隨著一件件的小事,隨著時間推移,兩個團隊逐漸走到了一起。那是KY管理入門的開始,他切身體會到了單打獨斗的效果永遠不如團隊合作。決戰沖壓
中國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TE汽車事業部從歐洲大量進口產品的方式根本無法滿足中國市場。2013年,汽車事業部在中國的第二座工廠開業,真正開始了國產化的進程。而Rabbin也迎來了自己的機會,2013年10月,他成為了老廠的廠長。
Rabbin剛上任,Thomas就要看預算。他和財務總監一起,被問得頭上直冒汗,一個勁兒地說“不好意思”,最后索性承認這里有問題,那里也不對。而如今,Rabbin給大家的印象是:最懂財務的運營。幾乎所有人都發現他似乎是一個記性很好的人,一個問題只需要向他提出一次,便絕不會有下一次。
2015年2月,Rabbin兼任了新廠廠長,但此時老廠遇到了棘手的事。
受限于沖壓技術,此前連接器中最核心的端子,都是進口的。沖壓是在高速運轉下金屬對金屬的碰撞,必須要加以控制,這也是所有連接器技術中核心的核心。2013年,TE中國汽車事業部開始購入各種沖壓設備,希望拿下沖壓技術。
但是技術本身很難,加之沒有相應的人才積累。結果就是,開發端連模具開發的能力都不具備,生產也是一團糟。業務好的時候,大家一團和氣;出了問題,往往一地雞毛。工程端和運營端陷入了各種爭執,都認為是對方的環節出了問題。
眼見著計劃中的國產化進程受阻,Thomas想到了KY。之前KY的表現證明他有協調能力,那么不如給他一個更大的試煉場——沖壓模具COE。
剛剛接手這個位置時,KY可謂是兩眼一抹黑。雖然同樣是解決前端和后端的矛盾,但情況與當初注塑完全不同。那時候,兩個團隊都在自己的管理之下,而且在注塑方面,自己是專家,他說的話大家都會聽,而對于沖壓他一無所知。
但KY認為解決問題的邏輯都是一樣的。他從小到大一直信奉: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非以武服人。他清楚自己的劣勢,所以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習沖壓技術。因為沒有現成的學習資源,他只能到車間里去看、去聽,然后看圖紙,研究工藝機理。他同時也了解了很多端子開發的研發工作。學習的過程大概持續了一年半,在此期間,他愿意放低姿態地聽每一個人講。原本的劣勢變成了優勢,到最后,前后端都愿意和他溝通,也愿意聽他指揮。
另一個有利條件則是他和Rabbin合拍。他們之前就有很多合作,對彼此的性格、能力都很了解。兩個人都是那種既直言不諱,又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很容易達成一致。
領導一瞪眼,下面的人就該拼刺刀了。他們的和諧給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基礎。爭吵、溝通、再爭吵、再溝通……慢慢地雙方被拉到了一起,能一起使勁了。沖壓能力也逐漸起來了,他們甚至還想尋求技術上的突破。
那時,TE汽車有一個著名的端子MQS,歐洲是一出二(即一次生產兩個)的模具,而中國一出一(即一次只生產一個)的模具還在調試打樣中。倆人商量著,想挑戰一出二。如果成功,生產效率就可以翻倍。這個誘惑太大了,但嘗試的代價是有可能會面臨整套模具報廢。
即使沒有任何沖壓技術沉淀,但管理層沒有片刻猶豫,選擇了相信他們。
管理層的態度大大鼓舞了他們,使得他們之后做很多事情心里都有了底氣,同時也更有信心去嘗試各種挑戰。“到2017年年底,我們的沖壓技術已經不輸歐洲,”KY非常自豪。從2015年的10臺沖壓機,到現在的140臺,TE汽車事業部的精密沖壓能力業界領先。
在2017年9月蘇州工廠EPZ三期開業典禮上,左起Thomas Shen、KY Zhu、Steven Qu至暗時刻
同樣是2015年,Rabbin也遇到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至暗時刻。
由于業務的急劇擴張,生產能力必須要跟上,但工廠的管理始終達不到Thomas的要求。于是在眾人驚詫的眼神中,五年間,已有六任運營總監謝幕。2015年5月9日,正在韓國出差的Rabbin接到了Thomas的電話,他成為了第七任運營總監。
這一年他39歲,之前從來沒有這么年輕的人負責所有工廠的運營。沒人知道他能在這個位置上呆多久,包括Rabbin自己。
危機似乎來得過快了。上任四個月后,公司遭到了重大質量投訴。那是建廠以來最大的項目,投資巨大。由于需要花時間逐步進行推導和驗證,短時間內難以查明原因,導致所有人都一籌莫展。除此之外,他們在找出問題的同時,還要保證交貨。客戶、客戶的客戶、TE歐洲管理層、TE亞太管理層每天都在開會。
所有人的第一反應是制造上出了問題。作為運營總監,Rabbin首當其沖,所有的壓力都匯集到他那里。不過從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沮喪和失落。
但作為同事,極為敏感的KY在交流時的字里行間中,捕捉到了Rabbin已近于崩潰。“那個時侯公司上空像壓著一層烏云,所有的人都在處理這件事。”KY說。
若干年后Thomas講了一個幾乎沒人知道的秘密。當時Rabbin偷偷找到時任TE汽車事業部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Daniel Wu,“我實在是搞不定,也不好意思賴在公司不走,要不我辭職?”Daniel勸他迎接挑戰,并將情況匯報給了Thomas。
Thomas怒了,“我作為老板,我都沒跪,他先躺下了。告訴他,有時候最黑暗的時候,可能一拐彎天就亮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撐住了。”“公司的信譽比什么都重要,我不想公司被認為是不求上進,從此在市場上站都站不起來。先不要管賠償,你們就做正確的事。”
管理層要求大家齊心協力,并在團隊需要任何資源時,都無條件給予支持。工程、運營、質量、銷售,所有人每天都在一起緊密合作。當時在模具的修改上,對精度的要求極為苛刻,但卻沒有人說不,所有人都一步一個腳印去推動、去改進。客戶也派了很多人過來幫忙。在問題沒解決前,為了保證出貨產品的品質,大家不惜成本地檢查,最多時幾百個人在現場檢驗。
“當時就是一天一天數著日子過。”Rabbin那時想的,就只是把當天的事情做好,完成后匯報,根本不會去想幾天后的事情,因為每天都有不確定的問題等你解決。有了精神依靠,他可以忽略身體上的累。
果然,一拐彎天就亮了。如今這個產品還在生產,只是當時的5條生產線已經增加到了13條。
2015年TE中國汽車事業部運營大會上,Thomas Shen將TEOA全球頒發的四星工廠證書交到Rabbin Yu手里
對于Rabbin來說,那6個月實在刻骨銘心。他最感激的是,當時管理層明確指出:這不是個人問題,我們一起盡最大努力。
而他那個位置,本是最合適的背鍋俠。悟道
最終這場危機成為了Rabbin職業生涯中最大的財富。若干年后,別人說起來那只是一個起初兇險、最終圓滿的故事,只有Rabbin還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每個時刻,以及自己曾經的迷茫、猶豫、退縮、感動、勇敢、堅持……
《士兵突擊》成了他會反復觀看的劇,因為觀看時他會有極強的代入感。與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相類似的精神,成為了他和公司擺脫那場危機的信念基石。
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管理層對新人展示出了足夠的包容和理解。沒有發展機會的時候,他們既不會輕易放手,也不會一直扶著。當機會來臨時,他們會經常給你幫助讓你迅速進入角色。當你遇到難題需要克服時,管理層不是抱著你跨越過去,而是提供方法、賦予信任、調配資源,使你能夠自己去摸爬滾打,迅速成長。
周圍的人都說Rabbin很容易合作,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次危機,讓他看到了當一個大事件來臨時,沒有人可以獨自支撐,團隊里沒有個人英雄。他理解了為什么TE汽車事業部要強調“實事求是、極度透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問題就面對。一個人不行,大家就一起想辦法,而不是撂挑子,這樣才能一直激勵自己做得更好。
經此一役,“做正確的事”這個原則也刻在了Rabbin的血液中。什么是正確的事?Thomas跟Rabbin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不是老板說你好,你就真的好。當銷售說你好,客戶說你好,你才是真的好。”成功的員工只存在于成功的企業中,只有企業的生意好了,員工才能成功。
在Field看來,Rabbin是他見過的“最把客戶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運營”,有一種能夠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魔力,當他還在ICT(工業與商業運輸事業部)的時候就見識過。
與乗用車不同,商用車平臺的訂單量起伏很大。2017年,在連續6個月每月訂單都只是一兩萬套之后,一個在中國乃至全球都極有影響力的客戶突然下了個大單,訂單漲到14萬套,生產線一下子出現了500人的缺口。招人和培訓本身就需要時間,當時又恰逢蘋果、華為發新品,蘇州工廠出現了用工荒。
如果生產不出來,丟掉的不僅是這個單子,還有客戶的信任。競爭對手可都在旁邊虎視眈眈著。Field找上門去,Rabbin立刻明白了他當下的處境。2013年,Thomas代理了半年運營總監,見客戶時有時會帶上Rabbin一起。當真正和客戶面對面后,Rabbin發現客戶遠比想象中嚴格,他們會覺得你要么價格偏高、要么交貨不理想、抑或是質量不過關、服務不到位、工程也有不足……沒有站到最前線,永遠不知道子彈呼嘯著從耳邊飛過是什么感覺。Rabbin的視野一下子打開了,他真正明白了客戶思維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去共贏。
雖然ICT不屬于汽車事業部,但在Rabbin看來,“ICT也是TE的,再說本來也是從我們這里分出去的,是我們的兄弟。”
Rabbin先是停掉了啟明路老廠一個車間的一個班,將人直接調過去,瞬間填補了100多人,開出了一條生產線。當得知還缺一條生產線時,Field就帶著30個銷售、產品經理、客服、助理,直接沖到蘇州工廠,要求下產線,結果被質量部叫停。經過協商,他們去樣品室干活,把樣品室的人置換出來。Rabbin甚至把當時的班組長撤掉一半來支援,這樣又開出一條生產線。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市場上邊招人邊培訓。Field則親自下廚房給員工煮餃子,之后遇到產量上調厲害時,他都會來工廠給大家煮餃子。
最終訂單圓滿完成,Field跟Rabbin的“革命”友誼,也就這么結了下來。至于停掉的生產線的損失,Rabbin用庫存來彌補。他慶幸之前沒有一味地追求KPI,而把庫存降得很低。
從第一天真正跟Thomas接觸時,他就被告知,這個組織永遠是客戶導向,你不是僅僅為了那幾個數字。當KPI和正確的事有矛盾的時候,Rabbin愿意選擇后者。他寧可承受一些壓力,耐心解釋,哪怕這會影響到個人在領導心目中的印象,也不愿意對業務造成損害。
事實上,“Mind What Matters”是TE一直在講的原則。一個領導者要永遠懂得如何摒除雜音,甄別出優先項目。在復雜的組織機構當中,不忘初心,抓住那個對業務最核心的東西。
TE汽車事業部亞太區人力資源副總裁Jenny Liu說,“當組織機構龐大到一定程度時,有些東西不可避免。每個單獨的要求在某個階段看上去都有其合理性,但當它們疊加在一起,一刀切下來時,是不是還適合你?在此刻這個時間點是不是適合你?這種判斷力體現了一個領導的成熟度、自信度,還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的人是判斷不清楚,有的人是清楚但沒有勇氣,后者也并不少。”而Rabbin就是這樣既能判斷清楚、又有勇氣的人。
恰好KY也是這樣。吃虧是常事兒,部門墻拆了
2018年4月,KY升任TE汽車事業部中國區高級工程總監,掌舵研發。外界嘩然,誰是KY?為什么選他?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要管產品的設計、工藝、模具,還要負責產品的制造、材料,當然還有內部管理的系統、KPI……外行管內行這件事,在TE汽車事業部是不可能的。而KY之前的技術積累都在生產制造端,產品開發的機理、各種規范、客戶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和產品開發相關的問題,他的認知都非常淺。
KY自己也有些慌,不懂的東西可以學,但他要面對的是一個“處于低谷但迫切需要轉機”的團隊。
伴隨著公司業務的成長,工程團隊也經歷了爆炸性的增長,形成了擁有幾百人的大團隊。這個部門一度有些膨脹,聽不進去其他部門的意見。團隊的大部分開發項目都只是把歐洲團隊的設計拿來稍作修改,由于不懂設計機理,有時甚至會照抄bug。因此團隊開發出來的模具和沖壓模,經常會有質量問題,運營一度拒收。而自己設計出來的產品,要么成本高,要么滿足不了客戶的應用需求,還經常會收到投訴。于是工程團隊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覺得自己似乎什么都做不好,而工程師的自信心比金子都貴。
這種情形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只有工程和運營雙雄并駕齊驅,才能有力地支撐業務。而現在工廠一座座建起來了,工廠運轉健康,效率節節提升。曾經朝氣蓬勃的工程卻陷入了困境。
此時急需一個“懂事理”的領導者扭轉局面,帶領大家一起往前沖。KY再次進入管理層的視線。Jenny透露當初選KY也是斟酌再三,這個任命畢竟是突破常規的。但是在TE汽車部,喜歡通過一些難啃的項目來觀察人才,從而選拔出那些一步一個腳印、基本功扎實、真正能夠打硬仗、不做表面文章的人。
在沖壓項目攻關時,KY體現出了很強的協調能力,對陌生項目的適應能力,以及對未知技術的學習能力。之后,他在接手新產品推出的項目時,依然是處理進度不理想后的幾方扯皮。KY像之前一樣,不辭辛勞地為所有人服務。他從不會說“這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而是永遠“我知道了,我來解決”。Thomas想不通,“這是年輕人啊,他怎么就能覺得受點兒氣沒問題,這么任勞任怨。”
雖然管理層很有信心,但KY自己卻深感無從下手,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挑戰。他很清楚,工程團隊如果不能走上正軌,將會成為阻礙公司下一步發展的那塊短板。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他從小跟在擔任居委會主任的奶奶身邊耳濡目染的原則。一直以來,他都覺得,別人交待的事,絕對不能搞砸了。處女座的他力求把所有的事做到極致。
學習是KY對待一切難題的辦法,也能讓他提升信心。做了很多調研后,KY制訂了一個計劃。首要解決的就是讓其他部門重拾對工程部的信任。只有先把內部的雜音消除掉,之后才能靜下心來去想提升的事。
在KY眼中,困難有兩種,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更多的工作量、緊急事件的處理,他都能承受。他最怕的是,團隊間的不配合,鬧矛盾。這些心理上的壓力反倒會把他壓垮。
于是他把辦公地點設在了運營和質量所在的那個大辦公室里,卻很少去位于汀蘭巷的自己的辦公室。從2018年4月到2019年6月,KY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程和質量、運營的融合上。他認為,一個好的工程團隊是服務型的,首先要服務于銷售,滿足銷售從客戶端帶回來的需求;當產品開發出來交給運營后,運營又成為工程服務的客戶。
再一次,他和Rabbin密切合作。過往的經歷,讓他們之間溝通毫無障礙。Rabbin提出的問題,KY不會找理由搪塞;KY需要幫忙的地方,Rabbin也都樂意去做。
“什么時候會互相沖突?就是當彼此的KPI有沖突的時候。你好,我就不好;我好,你就不好。部門墻的產生就是因為KPI。” Rabbin看得很透徹。面對客戶的需求,如果銷售、工程、運營、質量等所有部門的目標一致,就不會產生沖突。
當組織里大家都接受這個觀念,很自然的,就會很和諧。質量總監Sky也是同路人。但是,部門之間的溝通,不僅限于領導層,每天成百上千的事,都是團隊在打交道。
“那段時間事無巨細”。只要工程這邊稍有難題,無論是管理還是溝通方面的,KY都會親自解決。他扎在運營和質量的群體里面,每天和他們進行各種各樣的交流,有時是團隊融合之間的協調,有時是事務性的具體溝通。
在Field 這個旁觀者的眼里,KY外柔內剛,對下屬要求很嚴,對自己要求更嚴。但他跟橫向的各個部門之間,卻總是以大局為重,吃虧是經常的事。他的個性很快讓工程跟其他部門的關系修復如初。2019年6月
出人意料的是,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28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市場的不景氣,疊加應對失誤,TE汽車事業部中國區遭遇了滑鐵盧。如果到2019年上半年形勢依然沒有好轉,有可能要裁掉部分工程師。
上一篇:紫光同芯汽車電子創新技術論壇成功舉辦,同筑芯鏈新生態 共贏智車新時代
下一篇:納芯微出席第十四屆電動汽車標準法規研討會, 以模擬芯片創新賦能汽車電氣化
推薦閱讀最新更新時間:2025-04-16 21:47


- 英特爾攜海信發布端側會議領域垂域模型解決方案,讓商務會議更安全更智能
- 英特爾攜手MAXHUB聯合發布企業級AI PC, 加速AI大模型在端側落地
- 助力低碳數字未來 英飛凌攜多款創新成果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日清紡微電子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亮相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泰克閃耀 2025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引領測試技術新變革
- 破局AI眼鏡性能、續航、成本“不可能三角”:芯原推出高集成度參考設計方案
- 人形機器人成下一風口,各大車企紛紛入局,比智能汽車潛力更大?
- 業績最高 TDK為汽車應用推出電容值達100V的MLCC
- 微型柔性機器人:開啟智能救援與精準醫療新紀元
- 人工智能加速芯片設計:動態自適應流程引領高效創新
- wince支持imgdecmp.dll嗎?
- 【FPGA開源教程連載】第六章 阻塞賦值與非阻塞賦值
- 關于ARM7 LPC2368無操作系統移植TCP/IP協議棧,八百里加急!!!
- 【ESP8266】MicroPython入門教程(1)
- 電工應用識圖
- 汽車安全升級引發半導體廠商激戰
- 看!面試時多說一下專業術語多么重要性!
- 將0-5V的模擬輸入信號調理為0-3.3V的信號(用于stm32),電路該如何設計?
- J-link 出現target vcc failure .please check target voltage.failed to connect
- TGF4042 函數信號發生器評測_常規參數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