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電子(CEC)旗下深圳中電國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電港)完成B輪融資,總融資額達人民幣12億元,成功引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簡稱“國風投基金”)、中電坤潤一期(天津)股權投資基金(簡稱“中電坤潤基金”)。原國有股東中國電子器材有限公司以其母公司中國中電國際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中電信息”)及員工持股平臺同步進行了增持。
本輪融資是中電港繼2016年9月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A輪融資)后的又一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戰略舉措。B輪融資完成后,中電港將匯集各方優勢資源,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體系。通過自主創新、應用創新,打造元器件供應鏈生態圈領跑者,服務中國制造2025,助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為應對元器件行業新變化與新機遇,以及互聯網、大數據對傳統分銷行業的新挑戰,中國電子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打造了國家級元器件產業應用創新平臺——中電港, 通過專注元器件授權分銷的中電器材(CEACI)、服務設計鏈的螢火工場、發展智慧供應鏈的億安倉三大業務板塊,為行業提供以元器件為核心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探索和實踐以應用創新為牽引,以體系服務為支撐的“新分銷”商業模式。
本輪融資順利完成,是各投資方對中電港未來發展戰略目標的認同,也是健全元器件產業鏈應用創新的重要布局。
中國中電國際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健表示:作為中電信息旗下富有活力和激情的骨干企業,中電港從一個國有獨資企業變身為混合所有制的“技術+市場”的輕資產專業化公司,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跨越。B輪融資順利完成后,希望中電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努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助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股東、國家做出新的成績和貢獻。
大基金唯一管理人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路軍指出:中電港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與技術服務平臺,業務范圍涵蓋國內外集成電路知名企業和產品,長期致力于為國內集成電路企業提供專業的市場與技術服務。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投資中電港,是實現國家賦予大基金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在幫助中電港發展壯大的同時,進一步完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帶動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推動國產芯片的替代進口。今后,大基金將與CEC集團攜手,為中電港提供更多支持,共同為產業振興做出更大貢獻。
中電港CEO劉迅說:"通過此次B輪成功融資,中電港引入了強大的產業資源,我們有信心、有責任通過資源整合,在“新分銷”的理念指導下,以應用創新為牽引,以體系服務為支撐,為國內外元器件廠商、客戶及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價值服務,進一步實現互利共贏的生態局面。"
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下,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中電港在產業鏈服務端整合市場需求與模式創新,勢必迎來“新分銷”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契機。
附:
中電港B輪新增投資方介紹
中電國際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中國電子核心骨干企業、信息服務板塊的龍頭企業,主營業務為外貿綜合服務、元器件應用創新、智慧城市、會展物流、產業園開發等,擁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和41家二級子企業,資產總額215億,員工總數逾萬人。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逾380億。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是按照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要求于2014年成立的產業投資基金,基金首期規模超過1380億元,基金唯一管理人為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3年以來,大基金堅持國家戰略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已投資企業49家,累計有效承諾額1195億元,實際出資超過800億元,基本實現集成電路產業鏈全覆蓋。在基金支持下,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逐步推進,國內骨干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有效提振了行業和社會投資信心,緩解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對自主芯片需求的矛盾。
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于2016年由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發起設立,是經國務院批準、國資委主導設立的國家級基金之一。基金總規模2000億。基金管理人為國新風險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國風投基金主要投資于中央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改革重組項目,致力于支持重大技術突破、科技成果產業化、新興業務孵化培育、商業模式創新、創新型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等。
中電坤潤一期(天津)股權投資基金成立于2017年,由鑫安資本、前海惠眾東陸投資管理和云南省國資委主導的云南工投產業投資基金共同發起設立的專注于信息安全、集成電路(硬件自主可控)、信息服務等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電子信息領域的專項產業投資基金。
中電港三大業務板塊介紹
元器件授權分銷是中電港最核心的業務,主要由中電器材(CEACI)實施運營,擁有百家以上國內外知名元器件廠商授權、廣泛的客戶覆蓋和專業的技術服務,以提供產品和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為主要方法,在目標市場及行業中,持續推動各類元器件技術增值、服務創新和產品銷售。
螢火工場是設計鏈服務的運營主體,聚焦于智能硬件設計鏈,服務于創新創效,以應用為牽引,以技術為基礎,以創新為驅動,為客戶提供全流程、精專業、高效益的設計鏈整體應用服務解決方案,銜接上游元器件企業和下游電子產品制造商,實現元器件產品的應用落地。
億安倉是智慧供應鏈的運營主體,創新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服務,以倉儲物流和資金能力為基礎,以高效信息化平臺為核心競爭力,發展電子信息產融數據平臺,高效協同產業鏈上下游,滿足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需求,構建網絡化供應鏈生態體系。
上一篇:Teledyne e2v擴充北京運營中心,強化亞太地區市場地位
下一篇:IPC報告顯示11月份北美PCB行業延續走強態勢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為了進一步拓展北美市場,APEM在1991年收購了位于美國波士頓的American Switch Corp.,并成立了子公司APEM COMPONENTS Inc.。這一收購使APEM得以在北美市場建立穩固的地位,為其全球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持。
FRIWO公司一直將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公司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引進高端人才,致力于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應用。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FRIWO在電源變換器、電源充電器、開關式電源供應器等領域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和專利成果。這些技術成果不僅提升了FRIWO產品的性能和品質,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電源解決方案。
隨著國內市場的飽和,EOZ Secme開始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的拓展。公司制定了詳細的國際化戰略,通過參加國際展會、建立海外銷售渠道等方式,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同時,EOZ Secme還積極與國際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拓展業務領域。這些努力使得EOZ Secme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在無線通信技術領域,Doodle Labs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公司不斷投入研發資源,積極探索新的技術方向和應用場景。近年來,Doodle Labs在5G、物聯網安全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Doodle Labs的競爭力,也為客戶帶來了更多的價值和便利。
吉時利頁面地址: http://www.nncyjs.com/keithley/ 美國吉時利儀器公司(nyse:kei)通過各種測試與測量的解決方案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加自信的測試。吉時利公司最初通過為科研領域提供電子測量方案而逐漸 ...… 查看全部問答∨ |
|
希望在eVC下調試程序,因此在設備與PC機之間用ActiveSync建立連接,應用程序選擇debugger版本,選擇Rebuild ALL,編譯連接完成后會自動將.exe文件下載到設備,但是卻出現如下錯誤提示: A Corrupted file might be left on the device. 百思不得 ...… 查看全部問答∨ |
我對Passthru例程中ProtocolReceivePacket函數的理解 ProtocolReceivePacket這個函數花了不少時間研究,部分資料中提到這個函數可實現多包接收,但我認為它僅僅是可以接收完整數據包而已。理由有: 1.它的參數是PNDIS_PACKET,即單個數據包,而這個結構并沒有鏈表的特征。發送多個數據包的函數Minipo ...… 查看全部問答∨ |
現在在ST訂了一批STM32F107VCT6,無法用串口ISP,但JTAG正常,這里熱鬧,請教一下。 芯片上完整標識: ----------------- STM32F107 VCT6 Z 99056 VC MYS 99 923 ----------------- 同樣的硬件平臺,之前申 ...… 查看全部問答∨ |
|
- Medtec 2024六大亮點搶先看 金秋9月與您共探行業風向
- 展會預告|安世半導體將攜創新技術亮相PCIM,預約直播帶你沉浸式逛展
- 2024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生態鏈升級創新大會邀您參加!
- 重磅發布 | SENSOR CHINA展商名單公布,六大主題路線助您高效打卡國內Top1傳感大展!
- 汽車電子重磅玩家都來了!這場盛會不容錯過
- 看好SoC集成、嵌入式視覺等技術高速發展,中德專家主席團預判2023產業新趨勢
- 從全球三大嵌入式展窺見2023嵌入式視覺、AIoT、信息安全、邊緣計算行業變化與趨勢!
- 94個項目!“太湖之芯”創業大賽初賽-深圳賽區圓滿落幕
- “太湖之芯”創業大賽賦能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建設!
- 英特爾攜海信發布端側會議領域垂域模型解決方案,讓商務會議更安全更智能
- 英特爾攜手MAXHUB聯合發布企業級AI PC, 加速AI大模型在端側落地
- 助力低碳數字未來 英飛凌攜多款創新成果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日清紡微電子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亮相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泰克閃耀 2025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引領測試技術新變革
- 破局AI眼鏡性能、續航、成本“不可能三角”:芯原推出高集成度參考設計方案
- 人形機器人成下一風口,各大車企紛紛入局,比智能汽車潛力更大?
- 業績最高 TDK為汽車應用推出電容值達100V的MLCC
- 微型柔性機器人:開啟智能救援與精準醫療新紀元
- 人工智能加速芯片設計:動態自適應流程引領高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