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位之前,要將 flash 初始化,flash 的初始化分為 norflash 和 nandflash,norflash 不用初始化,所以不用做任何操作
3.1 nandflash 初始化
在 nandflash 初始化之前,需要設置棧:
1 /** 6. 重定位:把 bootloader 本身的代碼從flash 復制到它的鏈接地址中 */
2 /** copy_code_to_sdram 用 C語言寫,需要先設置棧 */
3 ldr sp, =0x34000000 /** 棧指向 SDRAM 的頂端 */
進入初始化:
1 bl nand_init
nandflash 初始化需要注意兩個內容,一個是 s3c2440 手冊的第 6 章 nandflash 控制器,一個是 nandflash 的芯片手冊。
3.1.1 寄存器 NFCONF
要注意兩個寄存器,是初始化需要操作的:
注意圖中標記的三個寄存器參數,這三個參數與 nandflash 控制器的時序有關:
發出 CLE/ALE 之后,一個寫信號 nWE 需要多久變為低電平,nWE 變為低電平后,CLE/ALE 又需要保存多長時間才能變為低電平。
nWE 中的低電平為 /WE 中的 twp 處位置,為寫信號的脈沖寬度,最小為 12 ns,最小值都是通過 nandflash 手冊得到的,如下:
HCLK * (TWRPH0 + 1) >= 12ns
自己設置的時鐘FCLK(CPU主頻是 400MHZ),分頻比是 FCLK: HCLK: PCLK = 1:4:8,那么 HCLK 是100MHZ,即為10ns;則 10 * (TWRPH0 + 1) >= 12,TWRPH0 >= 0.2,那么 TWRPH0 可以設置為 1。
發出 CLE 和 ALE 之后,過多少時間才能發出寫信號?time = tcls - twp >= 0,這里說明 CLE 信號和 WE 信號可以同時發出,那么可以將 TACLS 時間設置為 0,即發出 CLE 后,立即發出寫信號。
TWRPH1 表示寫信號變為高電平之后,CLE 和 ALE 還需要維持多長時間,從 nandflash 時序圖和手冊,可以知道 tclh >= 5ns,則 10 * (TWRPH1 + 1) >= 5,則 TWRPH1 >= 0。
3.1.2 寄存器 NFCONT
這個寄存器需要設置 MODE(NAND Flash 控制器運行模式),要使能 nandflash;Reg_nCE(NAND Flash 存儲器的 nFCE 信號控制),我們是引導期間,所以要使能片選;InitECC,雖然在引導期間不會使用 ECC,但是也要進行 ECC 初始化。
3.1.3 初始化代碼
1 void nand_init(void)
2 {
3 #define TACLS 0
4 #define TWRPH0 1
5 #define TWRPH1 0
6
7 /** 設置時序 */
8 NFCONF = (TACLS << 12) | (TWRPH0 << 8) | (TWRPH1 << 4);
9 /** 使能 NND Flash 控制器, 初始化 ECC, 禁止片選 */
10 NFCONT = (1 << 4) | (1 << 1) | (1 << 0);
11 }
上一篇:GCC編譯器原理(一)------交叉編譯器制作和GCC組件及命令
下一篇:二、編寫 s3c24x0 的 bootloader——SDRAM 設置
推薦閱讀最新更新時間:2025-04-16 23:22



設計資源 培訓 開發板 精華推薦
- STM8 FOR IAR 中實現絕對地址跳轉
- 線束線材測試儀在汽車線束測試與布置中的應用
- Teledyne e2v 推出業界尺寸最小的 200 萬 和 150萬像素CMOS傳感器
- Digi-Key Electronics 將在 2021 ELEXCON 舉辦現場和線上活動
- 思特威推出三款全新SmartGS-2技術的工業應用CMOS圖像傳感器
- 美國FTC為何拒絕英偉達750億美元收購Arm的反壟斷和解協議?
- AVR單片機中斷實現 ATmega16 INT ISR(INT0_vect)
- ROHM的SiC MOSFET和SiC SBD成功應用于Apex Microtechnology的工業設備功率模塊系列
- 異構集成推動面板制程設備(驅動器)的改變 異構集成(HI)已成為封裝技術最新的轉折點
- 英特爾攜海信發布端側會議領域垂域模型解決方案,讓商務會議更安全更智能
- 英特爾攜手MAXHUB聯合發布企業級AI PC, 加速AI大模型在端側落地
- 助力低碳數字未來 英飛凌攜多款創新成果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日清紡微電子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亮相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 泰克閃耀 2025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引領測試技術新變革
- 破局AI眼鏡性能、續航、成本“不可能三角”:芯原推出高集成度參考設計方案
- 人形機器人成下一風口,各大車企紛紛入局,比智能汽車潛力更大?
- 業績最高 TDK為汽車應用推出電容值達100V的MLCC
- 微型柔性機器人:開啟智能救援與精準醫療新紀元
- 人工智能加速芯片設計:動態自適應流程引領高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