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半導體材料具有優異的性能,尤其是用于功率轉換和控制的功率元器件。但SiC在天然環境下非常罕見,最早是人們在太陽系剛誕生的46億年前的隕石中發現了少量這種物質,因此其又被稱為“經歷46億年時光之旅的半導體材料”。
Yole在近日發布的《功率碳化硅(SiC):材料、器件及應用-2019版》報告中預計,到2024年,碳化硅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0億美元,2018-2024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高達29%。其中,汽車市場無疑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其碳化硅功率半導體市場份額到2024年預計將達到50%。
晶圓短缺還會持續嗎?
過去的兩三年里,晶圓供應短缺一直是制約SiC產業發展的重大瓶頸之一。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包括晶圓廠在內的眾多重量級玩家已經意識到必須擴大投資,以支持供應鏈建設。
科銳(Cree)公司在今年5月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建造一座200mm SiC碳化硅生產工廠和一座材料超級工廠,從而確保Wolfspeed SiC和GaN-on-SiC(碳化硅基氮化鎵)產能在2024年實現30倍的增長,以滿足EV電動汽車和5G市場需求。
意法半導體(ST)2018年SiC收入約為1億美元,其2019年的目標收入為2億美元,2025年目標收入定為10億美元并希望由此占據30%的SiC市場份額。為此,ST在今年1月與Cree簽署了碳化硅晶圓多年供貨協議,根據協議,Cree將向ST供應價值2.5億美元的150mm碳化硅裸晶圓和外延晶圓。一個月后,ST又宣布收購瑞典SiC晶圓供應商Norstel AB 55%的股份,并享有在滿足某些條件下收購剩余45%股本的期權,如果行使期權,最終收購總價為1.375億美元。
同為SiC生產大廠的英飛凌(Infineon)自然也不甘落于人后。除了早在2018年2月就宣布與Cree達成SiC晶圓長期供貨戰略協議外,還于同年11月收購了初創企業Siltectra,并借此獲得了一種名為“冷切割(Cold Spilt)”的高效晶體材料加工工藝。英飛凌計劃將這項技術用于SiC晶圓的切割,并在未來五年內實現該技術的工業化規模使用,從而讓單片晶圓可出產的芯片數量翻番。據了解,截止至2018年,英飛凌SiC在充電樁市場的市占率超過五成。
以羅姆(ROHM)為代表的日系廠商則是SiC市場的另一支重要力量。該公司從2000年就開始進行SiC MOSFET的基礎研究,并在2009年收購德國SiC晶圓材料廠商SiCrystal,從而擁有了從晶棒生產、晶圓工藝到封裝組裝的完全垂直整合的制造工藝。其里程碑事件包括2010年全球首發SiC SBD(肖特基二極管)/MOS并實現量產、2012年全SiC模塊量產、2015年溝槽型SiC MOS量產以及2017年6英寸SiC SBD量產。
羅姆公司6英寸SiC MOSFET晶圓
市場調研機構Yole Development的數據顯示,2013年羅姆在全球SiC市場的份額為12%,而富士經濟的數據則表明,2018年羅姆的市場份額已增長至23%。羅姆半導體(北京)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所長水原德健表示,從2017年到2025年,羅姆將階段性投資共計850億日元用于SiC生產。作為該項投資的一部分,羅姆在時隔12年之后再次在日本國內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積20000m2的Apollo新工廠,主要為SiC器件提供晶圓,已于2019年4月動工,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屆時,其SiC產能將是2017年的6倍,到2025年將達到16倍。
但安森美半導體(OnSemi)低壓及電池保護MOSFET和寬禁帶高級總監兼總經理Bret Zahn對“晶圓供應短缺制約了SiC市場發展”的說法持保留意見。
“我認為平臺導入設計的嚴格流程和隨后的認證一直是門檻,市場采用反而是在持續增加。”他分析稱,SiC市場此前主要使用100mm晶圓,直到最近2-3年,更多的SiC器件供應商開始進入市場,帶來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由于具備成本優勢,150mm晶圓開始受到青睞。不過,150mm晶圓成品率不能與100mm晶圓成品率相當,所以供應商一直在努力提高更大直徑晶體的質量,這導致了高成品率150mm SiC晶圓的短缺。但隨著100mm晶圓供應商現在開始提供同等或更好裸片質量的150mm晶圓,以及不斷有新的晶圓供應商加入市場,SiC晶圓短缺現象已經開始得到緩解。
安森美于2017年進入SiC器件供應商市場,技術來自2016年末收購的飛兆(Fairchild)半導體。作為一家相對較新的SiC器件供應商,安森美從一開始就使用150mm晶圓生產,其核心策略是認證多個供應商,再重點收購那些能夠提供最高裸片成品率晶體的供應商,以確保SiC晶圓供應。同時,安森美還制定了內部SiC晶體成長計劃,目標是在2022年底提供至少50%的自有SiC晶圓,這種全面的SiC垂直整合對于保證供應(尤其是汽車客戶)和提供最低成本的SiC制造基礎設施極為關鍵。
汽車,重塑SiC市場的關鍵
SiC最初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光伏儲能逆變器、數據中心服務器UPS電源和智能電網充電站等需要轉換效率較高的領域。以一款5KW LLC DC/DC轉換器為例,其電源控制板在采用Si IGBT(硅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時,重量7kg,體積8,775cc;而當采用SiC MOSFET之后,重量銳減至0.9kg,體積減小到1,350cc。這得益于SiC MOSFET的芯片面積僅為Si-IGBT的1/4,并且其高頻特性使損耗相比Si-IGBT下降了63%。
但人們很快發現,碳化硅的電氣(更低阻抗/更高頻率)、機械(更小尺寸)和熱性質(更高溫度的運行)也非常適合制造很多大功率汽車電子器件,例如車載充電器、降壓轉換器和主驅逆變器。尤其是特斯拉(Tesla)在其Model 3主驅逆變器中采用了SiC器件之后,示范效應被迅速放大,使xEV汽車市場很快成為SiC市場興奮的源泉。
著名的電動方程式賽車(Formula-E)中也用到了SiC技術。從2016年第三賽季開始,羅姆開始贊助Venturi車隊,并在賽車中使用IGBT+SiC SBD組合取代傳統200kW逆變器中的IGBT+Si FRD方案,相比之下,使用SiC方案后,逆變器在保持功率不變的前提下,重量降低2kg,尺寸減小19%。而當2017年第四賽季采用SiC MOS+SiC SBD后,不但重量降低了6kg,尺寸減小43%,逆變器功率也由此前的200KW上升至220kW。
目前,xEV汽車中的主驅逆變器仍以IGBT+Si FRD方案為主,但考慮到未來電動汽車需要更長的行駛里程,更短的充電時間和更高的電池容量,采用SiC MOS器件將是大勢所趨,時間節點大約在2021年左右。此外,車用OBC和DCDC應用,也已經先后在2017/2018年迎來重大革新,分別由SiC SBD轉向SiC SBD+SiC MOS和從Si MOS演變為SiC MOS。同時,采用SiC SBD+SiC MOS方案的無線充電和采用SiC MOS方案的大功率DCDC正在研發中。
SiC在汽車應用中的趨勢
“將SiC逆變器用于電動汽車所帶來的經濟收益是顯而易見的。”水原德健說,通過SiC可以提高3%-5%的逆變器效率,降低電池成本/容量,并且SiC MOS有很大機會被率先引入高檔車中,因為其電池容量更大。
但Bret Zahn提醒業界說,在開發SiC時,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應用測試和最終合格檢驗等開發鏈中的一切都必須重新考慮。例如,被認為在xEV市場最具吸引力的大裸片低導通電阻Rdson器件已被認定是個巨大的挑戰。由于SiC不同的屬性和小得多的裸片尺寸,業界需要再次重新考慮許多熱機械應力問題,也需重新設計互連技術,以獲得更高的電流密度和更低的電感。此外,在xEV市場,為了充分利用SiC所有的優勢,還必須強化伙伴關系,加強客戶溝通,以創建高度定制的系統方案。
分立器件 VS 功率模組
和IGBT一樣,對于SiC,業界也普遍希望模塊扮演關鍵角色。但是全SiC模塊將采用什么形式?盡管一些制造商采用了標準硅封裝,但大多數制造商已經開發出自己的SiC模塊,例如特斯拉通過與ST、Boschman合作開發,已經成功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iC模塊設計供應鏈,相關器件由意法半導體完成制造。
Bret Zahn說光伏和xEV市場在SiC使用方面的發展路徑很有趣。過去兩年,光伏市場經歷了IGBT/SiC混合升壓模塊的加速推出,并在2019年開始邁向全SiC模塊。也就是說,光伏市場選擇的是一條從IGBT到混合IGBT/SiC,再到全SiC的路徑。
但xEV市場有些不同,它們繞過了混合方案,直接向全SiC模塊發展。這里有兩個原因:第一,相比IGBT/SiC混合方案,xEV供應商發現使用全SiC模塊逆變器能夠以更低的系統成本為xEV市場提供更好的性能;第二,競爭因素也在起作用,許多xEV供應商在看到同行采用全SiC系統方案后獲得了更好的行駛里程后,意識到他們也必須這樣做,否則就會被市場迅速淘汰。
降低價格的最快方法
SiC領域的專業人士對SiC器件往往是 “又愛又恨”。一方面,SiC器件具有高壓、高頻和高效率的優勢,在縮小體積的同時提高了效率,給市場帶來的機遇也遠遠大于挑戰。但另一方面,SiC在制造和應用方面又面臨很高的技術要求,如何降低使用門檻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
ST總裁兼首席技術官Jean-Marc Chery認為業界需要在短期內應對兩個關鍵挑戰:一個是供應鏈,另一個是成本。原材料供應商和設備供應商需要在數量上調整供應鏈,并采取相關措施來推動、證明在電動汽車等領域采用SiC是節能的。同時,與硅相比,盡管碳化硅在擊穿場強、禁帶寬度、電子飽和速度、熔點以及熱導率方面都更具優勢,但堅硬的材質和復雜的制造工藝流程大幅提高了成本,相關企業必須要在縮小器件、增加晶圓尺寸、降低材料成本、優化模塊設計等方面下功夫。
但即便如此,“單個SiC器件的成本還是會高于傳統Si器件”。不過,Chery說ST強調的是系統成本的最終節省。例如,在電動汽車中,SiC器件可能會額外增加300美元的前期成本,但總體而言,由于電池成本、電動汽車空間和冷卻成本的降低,卻節省了2000美元的系統成本。
Bret Zahn對此持同樣的觀點,原因也基本類似,主要源于SiC能夠提供更高的能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減少熱量,并且有助于減少汽車電源管理系統的尺寸和重量,從而帶來更遠的行駛里程。雖然目前在器件級SiC價格仍然比Si IGBT貴,但是這些優點節省了系統級成本,這對xEV市場極具吸引力。
安森美方面認定垂直整合是實現SiC與IGBT成本平價(cost parity)的最快方法。除了垂直整合從晶棒生長到成品(包括裸片、分立器件和模塊)用于工業和汽車市場外,構建包括驅動器、全系列分立二極管和MOSFET、定制和插入即用的模塊方案、先進的SPICE模型和世界一流應用工程團隊在內的SiC生態系統亦非常關鍵,這能夠幫助用戶加速定制設計和上市時間。
在英飛凌工業功率控制事業部總監馬國偉博士看來,SiC的價格問題一直很嚴峻,客戶永遠希望價格越低越好。但作為一個新興技術,SiC自然也有新興技術所存在的普遍問題:產量小、穩定度不夠、價格高。雖然大家都希望SiC技術可以普及,但是從新興技術發展到通用技術這個過程往往是十分漫長的。
“IGBT從1990年發展至今,30年間經歷了7代技術革新,晶圓尺寸從4英寸增加到12英寸,芯片厚度從300μm降低到60μm,最終成本降到了原先的五分之一。所以SiC技術也同樣需要時間來進行技術上的打磨,從而降低成本。”馬國偉說。
下圖是羅姆給出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使用場景總結。如果以開關頻率作為橫坐標,輸出功率或電壓作為縱坐標,那么SiC-MOSFET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相對高頻高壓的區域,Si-IGBT/Si-MOSFET/GaN HEMT則分別對應高壓低頻、高頻低壓和超高頻低壓應用。
功率半導體器件使用場景總結
因此,盡管非常看好碳化硅,但ST方面還是強調說,碳化硅并不會完全取代硅基IGBT或MOSFET,這些技術產品在開關特性、功耗和成本方面各不相同,每一種都有自己非常適合應用領域。英飛凌大中華區副總裁于代輝則認為SiC能在某個行業對其效率有革命性的提升,比如提高能效、減少重量與體積。但SiC器件也不是萬金油,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Si與SiC器件都會長期并存并共同發展。
上一篇:面向車載 高溫穩定——羅姆發布200V肖特基勢壘二極管新品
下一篇:技術文章—PI利用氮化鎵技術為LED照明增添新花樣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聯捷(Elinker)始終關注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公司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為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公司還注重環保和節能工作,通過采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等方式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公司的社會形象也促進了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請注意,以上故事均為模擬內容,旨在展示聯捷(Elinker)公司可能的發展歷程和故事。實際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具體信息請參考公司官方發布的相關資料。
ARBOR公司一直致力于電子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在某個時期,公司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一款具有顛覆性的電路板技術,這項技術在信號傳輸速度和穩定性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憑借這一技術,ARBOR公司迅速占領了高端電子市場,成為行業內的技術領導者。公司股價隨之飆升,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
在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中,BCD Semi公司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成功研發出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產品。公司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不斷探索新技術和新應用,將最新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通過技術創新,BCD Semi在行業中逐漸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任和支持。
某EPC公司在電子行業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在早期階段,公司專注于研發高效的電子制造技術和工藝,通過不斷的技術突破,成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公司逐漸在行業內樹立了技術領先的形象,吸引了眾多客戶的合作。通過與知名企業的合作,公司不斷拓展市場份額,實現了快速發展。
D3公司非常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公司倡導“以人為本、誠信經營”的企業文化,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機會。同時,公司還注重培養員工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在這種企業文化的熏陶下,D3公司的員工們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共同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這種強大的團隊力量,是D3公司在電子行業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請注意,以上故事均為虛構,旨在展示電子行業中一家公司可能的發展路徑和策略。在實際應用中,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環境來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Esc意識到品質管理的重要性。公司投入大量資源用于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和客戶反饋機制,不斷優化產品設計和生產流程。同時,Esc還積極塑造品牌形象,通過參加行業展會、發布新品廣告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這些努力使得Esc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高品質、可信賴的形象。
- 安富利:融入中國發展浪潮,與時代同頻共振30年
- 臺積電:制造的芯片離開工廠之后,很難監控它們的走向和用途
- e絡盟擴展無源產品解決方案,簡化工程師和買家體驗
- 消息稱三星推動 DRAM 制程升級,多款 1y nm DDR4 內存條即將停產
- 臺積電未來約 30% 的 2nm 及以下先進制程產能將位于美國亞利桑那
- 印度科學家團隊提議開發埃米級 2D 非硅芯片,尋求 50 億盧比政府資金支持
- ?YINCAE 將在 SEMICON Southeast Asia 2025 展出先進半導體材料解決方案
- 黃仁勛現身北京:宣布NVIDIA來中國30年重要決定
- 意法半導體披露公司全球計劃細節,重塑制造布局和調整全球成本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