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芯片奧林匹克-IEEE國際固態電路峰會(ISSCC 2019)中國發布會暨最新IC設計技術趨勢主題講座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8年會上舉行。
由ISSCC國際技術委員會中國區代表、新任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副理事長、來自澳門的余成斌教授(IEEE會士)主持。
推介會嘉賓合影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IEEE會士)發表了致辭,魏少軍強調,“芯片發展有兩個輪子,一個是資本一個是技術,現如今資本已不太稀缺,而技術非常稀缺,也正因此如果要擺脫我國目前集成電路設計業基礎不牢的局面,必須掌握世界先進技術,而積極參與國際一流學術會議,通過交流與溝通,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
今年是中國ISSCC入選論文最多的一年,中國區被錄用了18篇論文,繼去年首次超過日本,今年首次再超過臺灣地區,亞太區次于韓國,為全球第三大。“中國大陸文章入選越來越多,從前些年的偶爾一篇到現在穩定若干篇,文章數量呈現跳躍式發展。”不過,魏少軍也同時提醒到:“入選的文章并不是某個企業可以持續不斷地入選,這也說明文章水平,所以我們推廣ISSCC,目標就是要通過參與ISSCC使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水平提升。”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IEEE會士)
中國區入選論文一覽
2019 ISSCC新變化
推介會首先由ISSCC國際技術委員會遠東區主席李泰成教授介紹ISSCC的基本狀況,IEEE ISSCC(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國際固態電路峰會)始于1953年,每年一屆,是由IEEE固態電路協會(SSCS)主辦的旗艦半導體集成電路國際學術峰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權威、水平最高的固態電路國際會議,被稱為集成電路行業的芯片奧林匹克大會。峰會錄用和發布了全球頂尖大學及企業最新和具研發趨勢最領先指標的芯片成果,歷屆都有遍及世界各地的數千名學術、產業界人士參加。各個時期國際上最尖端的固態集成電路技術通常首先在該峰會上發表。
李泰成強調,ISSCC 2019以放遠未來為主題,包括量子學、3D、光子學、自旋電子學等基礎學科以及AI、ML、可穿戴、VR、IoT、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當今流行的應用。
同時,相比去年,2019年ISSCC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繼續擴大產業成果演示展臺規模,包括三星、新岸線等公司都將前往現場演示。此外,此次ISSCC還有4篇邀請式論文,由產業界的Sony、IBM、MTK、NXP,就雷達,汽車及計算等熱門應用領域進行報告。
中國積極參與ISSCC熱情變高
除了入選論文數增加之外,如上所述,新岸線會參與成果演示環節,中國區國際技術委員余成斌和麥沛然(澳門大學)及高翔(浙江大學)參加分場主持和論壇組織委等,魏少軍教授(清華大學)和徐文淵教授(浙江大學)也分別受邀作為論壇嘉賓,顯示了ISSCC對中國區的積極參與度有了更高的重視。
中國積極參與ISSCC各項議程
2019 ISSCC論文趨勢詳解
ISSCC國際技術委員會遠東區副主席高宮真教授首先介紹了ISSCC整體論文趨勢,整體采納量減少一些,為歷年新低,其中電源管理、數據轉換器領域接受文章數提升明顯。就目標區域來講,遠東區域有所增長,北美區域繼續領先,同時歐洲區域持續下滑,這也和各地區的整體半導體發展趨勢相一致。同時來自產業界入選的文章繼續下滑,但是大學和產業聯合開發的項目在持續增加。
對于遠東區來講,在機器學習、功率、ADC及存儲方面占比較大,這也體現出遠東區產業在這些領域所處的領先市場地位。
余成斌教授則詳細分析了中國ISSCC論文狀況:在18篇論文中,其中8篇論文來自澳門大學、1篇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共9篇:3篇來自復旦大學、2篇來自清華大學、首次各有第一篇論文被ISSCC錄用的上海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學、還有2篇來自業界的亞德諾ADI(北京)和ADI(上海)。余成斌表示雖然我國比美國共80篇有很大距離,2019年被錄用的18 篇論文分布在射頻技術、電源管理和能量采集、數據轉換器、數字架構和系統、數字電路、存儲器、 圖像, MEMS, 醫療和顯示和有線通訊8個專業領域, 較2018年14篇分布7專業領域 和2017年11篇分布6專業領域, 從數量和專業領域上都創了新高并呈上升趨勢,是我國加強投入集成電路行業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特別在電源管理和射頻電路領域累積最多,而且東南大學首次在ISSCC幾乎被韓國日本壟斷的存儲器論文有零的突破是很好的開端。澳門大學在數據轉換器領域也有大突破,全球共14篇,澳大4篇占了近30%,是歷年來首次有同一機構在該領域同時最多錄用的一次。高端數據轉換器芯片國內幾乎全依賴進口,內地急需加強該領域的科研并期待在ISSCC有零的突破。
洪志良教授就ISSCC電源管理內容進行了分析,其表示,電源由于用到的地方越來越多,在不斷得到產業重視,發展特點包括混合型電源設計、與IoT相結合的能量再生系統、無需外家電容的LDO、包絡跟蹤以及氮化鎵新材料的應用。
洪志良教授特別強調,盡管2019年入選論文數很多,但是差距依然非常大。“我國的集成電路需求量大,發展也非常快,可是為什么和美國的論文差距還這么大?主要原因是創新方面不夠,(產品的)功能性能方面不夠,未來創新是我國集成電路發展的唯一出路。”他說道。
羅文基副教授則介紹了模擬電路的亮點,其中特別是CMOS溫度傳感器技術,已經比傳統BJT技術做的更好,精度更高。同時晶振利用了I/Q技術,使得只需要DC放大器即可實現最低功耗的晶振。
余成斌教授介紹了在數據轉換器領域的狀況,他指出數據轉換器行業是和美國差距非常大的領域,90%以上的產品需要依賴進口。今年澳門大學在數據轉換器領域中了4篇文章,近幾年每年都有文章入選ISSCC,屬于國際領先地位。
高宮真教授介紹了數字電路的狀況,在機器學習領域,遠東區6:1遙遙領先北美,而在處理器領域,遠東區則以1:6遠低于北美,而在其他數字領域,北美區則是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只有清華大學的一篇可重構RRAM進入安全類論文。
Howard Luong教授則介紹了無線通訊和射頻電路,為了5G的早日商用化,包括收發器、功耗、頻率等特性都有了進一步提高。
李泰成介紹了有線通信目前狀況,為了滿足機器學習對于帶寬的要求,在PLL、VCO、通道數、信噪比等特性上還在不斷加強。
ISSCC國際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嚴龍博士介紹了存儲器和圖像、MEMS、醫療和顯示領域狀況,在存儲器領域,毫無疑問遠東區占據絕對主力,包括3D、ReRAM、STT-MRAM等都有所涉及,除了架構之外,更高帶寬、更小尺寸、更高密度是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只有存儲器市場按照年均1.41倍速度增長,算是目前滿足摩爾定律的唯一產品。
麥沛然教授則介紹了前瞻技術,前瞻技術大多數是一些新鮮技術,比如在NV FPGA上和CPU、STT-MRAM實現超低功耗應用,以及采用IGZO FET取代CMOS實現鋰電池保護,又或者全新藍牙低功耗技術,利用人體的磁場作為天線,從而實現更小的發射功率。此外,谷歌在ISSCC 2019上也將演示28nm上的量子計算成果。
正如魏少軍所說,希望更多的企業及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能積極參與到ISSCC中,不只是講一次文章,而是可以長期跟蹤全球最新科學技術。
實際上,在年會晚宴上,清華大學胡曉波教授也向與會者介紹了DAC設計自動化會議。2017年以前只有一篇最佳論文提名第一作者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而2017年有5篇來自中國大陸的最佳論文提名,在2018首屆系統設計大賽中,6個獲獎團隊中的4個來自大陸,其中FPGA和GPU獎項的第一名都來自中國。正是因為在DAC上中國取得的成績越來越大,胡曉波教授也希望更多的公司或者研究院加入到DAC中,無論是投稿還是展示產品,都可以獲得和國際頂尖技術交流的機會。
上一篇:盤點2018珠海市集成電路重大項目簽約企業名錄
下一篇:武漢新芯三片晶圓堆疊技術研發成功
推薦閱讀
史海拾趣
在電子行業中,Helicomm公司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不斷創新的精神,逐漸嶄露頭角并發展成為業界的佼佼者。以下是關于Helicomm公司發展起來的五個相關故事:
1. ZigBee技術的引領者
自2002年成立以來,Helicomm公司便致力于ZigBee及IEEE 802.15.4標準的研究與產品開發,成為全球ZigBee技術的引領者之一。公司不僅成功完成了IEEE 802.15.4和ZCP的雙重資格認證,還推出了多款經過FCC認證的ZigBee模塊,廣泛應用于市政、安全、監測、物流、定位等領域。Helicomm的ZigBee模塊為客戶搭建了一條從芯片到應用的快速通道,極大地簡化了無線產品的開發流程。(信息來源:百度百科)
2. 技術并購與子公司成立
2005年,Helicomm公司完成了對尉普(WirelessPlug)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購,并成立了赫立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作為其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Helicomm在全球無線通訊市場的競爭力,還為其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赫立訊科技繼承了尉普在無線傳輸終端產品方面的技術積累,進一步推動了ZigBee等無線通訊技術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信息來源:安陽市菲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站)
3. 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作為ZigBee聯盟的創始會員之一,Helicomm公司積極參與了ZigBee標準的制定與推廣工作。通過與國際同行的緊密合作與交流,Helicomm不斷提升自身在無線通訊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影響力。其產品在符合國際標準的同時,也融入了公司的獨特創新,滿足了不同行業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信息來源:綜合多個來源)
4. 工業無線監控系統的創新
近年來,Helicomm公司聯合柏元網控、研華科技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針對油田、水利等行業的工業無線監控系統方案。該系統方案充分利用了Helicomm在ZigBee、GSM/GPRS/CDMA等無線通訊技術方面的優勢,結合合作伙伴在軟件監控、硬件采集控制等方面的專長,為相關行業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無線監控解決方案。這一創新不僅提升了行業的智能化水平,也進一步鞏固了Helicomm在無線通訊領域的領先地位。(信息來源:重慶市智暢行物聯科技有限公司網站)
5. 國際市場的拓展
Helicomm公司的產品不僅在中國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還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公司憑借其先進的技術、穩定的產品性能和優質的本地化服務,在國際市場中建立了一席之地。特別是在水利、交通、環保、氣象等領域,Helicomm的無線通訊產品得到了廣泛應用,為全球客戶提供了可靠的無線通訊解決方案。(信息來源:綜合多個來源)
以上五個故事展示了Helicomm公司在電子行業中的發展歷程和成就,體現了其在無線通訊領域的深厚技術實力和不斷創新的精神。
機頂盒,全稱為數字視頻變換盒,是現代家庭娛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從廣義上講,任何與電視機連接的網絡終端設備均可視為機頂盒,其發展歷程涵蓋了從模擬頻道增補器到數字衛星、地面及有線電視機頂盒的廣泛范疇。而從狹義角度看,機頂盒特指那些具備數字處理能力的設備,如IPTV機頂盒、DVB-S衛星機頂盒、DVB-T地面機頂盒及DVB-C有線電視機頂盒等。
機頂盒的核心功能在于接收并轉換數字電視信號,使之能在傳統或智能電視上播放。它不僅能接收來自有線電纜、衛星天線及寬帶網絡的信號,還能提供電子節目指南、網頁瀏覽等增值服務。通過機頂盒,用戶能夠享受到高清乃至4K超高清的電視節目,體驗更為細膩的畫面和震撼的音效。此外,機頂盒還具備網絡交互能力,支持在線購物、觀看網絡視頻、玩游戲等多元化活動,使電視機從單向接收信息的設備轉變為智能互動終端。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機頂盒正朝著高清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未來,機頂盒將不僅限于基本的信號接收與解碼功能,還將融入更多智能推薦、語音識別等先進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便捷的娛樂體驗。總之,機頂盒作為連接電視與互聯網的橋梁,正以其豐富的功能和廣泛的應用場景,不斷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娛樂需求。
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驊訊積極尋求與知名品牌的合作。通過與音頻市場上的主要品牌建立合作關系,驊訊成功將其先進的音頻技術應用于各種音頻產品中,為消費者帶來了更為優質的音頻體驗。這種合作模式不僅促進了驊訊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為其帶來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1985年,Cooper工業(后更名為庫柏工業)收購了Bussmann公司,并成立了新的事業部——“Cooper Bussmann熔斷器”。這一收購為Bussmann帶來了更多的資源和市場機會,使其能夠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質量,并加強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同時,Cooper工業的支持也幫助Bussmann鞏固了在電路保護領域的領先地位,并逐漸將其打造成為熔斷器電路保護及相關配件的最知名品牌。
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Fascomp始終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公司倡導“創新、協作、務實、進取”的價值觀,鼓勵員工積極創新、勇于挑戰。同時,公司還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這些舉措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隨著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變革,Fascomp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公司決定進行轉型升級。一方面,公司加大了對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公司還優化了生產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這些舉措使Fascomp在行業中保持了領先地位。
- 安富利:融入中國發展浪潮,與時代同頻共振30年
- 臺積電:制造的芯片離開工廠之后,很難監控它們的走向和用途
- e絡盟擴展無源產品解決方案,簡化工程師和買家體驗
- 消息稱三星推動 DRAM 制程升級,多款 1y nm DDR4 內存條即將停產
- 臺積電未來約 30% 的 2nm 及以下先進制程產能將位于美國亞利桑那
- 印度科學家團隊提議開發埃米級 2D 非硅芯片,尋求 50 億盧比政府資金支持
- ?YINCAE 將在 SEMICON Southeast Asia 2025 展出先進半導體材料解決方案
- 黃仁勛現身北京:宣布NVIDIA來中國30年重要決定
- 意法半導體披露公司全球計劃細節,重塑制造布局和調整全球成本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