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CTV經濟半小時:汽車芯片的“中國式崛起”;
芯片,被喻為國家的“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目前我國芯片進口已經超過石油成為了第一大進口商品,尤其是汽車上用的核心芯片全部依賴進口。
汽車芯片的需求量增長迅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5%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2和9.0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高。
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委會主席李濱:芯片很小,從體積和重量上講,只是相當于它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利潤占了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利潤70%、80%。中國汽車產業產值看似比較高,但大部分價值鏈高端利潤流入海外。
在調查中國芯生存狀態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高端產能不足,像汽車芯片這樣的產品亟需向國外的同行們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從一個模仿者到追趕者,才有希望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貢獻者。
2016年,全球半導體芯片制造領軍企業恩智浦公司,將旗下標準產品部門出售給中國公司。這對于整個中國半導體行業具有空前的意義。交易完成后,將成立一家名為安世的新公司。每天能夠出產1億片芯片,汽車芯片是公司核心業務。央視財經
2.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有錢更要用好;
在利好政策的助推之下,更多的國家資金與社會資本投入到中國半導體產業當中。2016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取得良好成績。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4335.5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設計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銷售額為1644.3億元,同比增長24.1%;制造業受到國內芯片生產線滿產以及擴產的帶動,2016年銷售額1126.9億元,同比增長達25.1%。然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新表現出來的資本無法有效利用,成為當前最大問題。
投資分散問題逐步凸顯
投資越來越成為拉動本輪中國半導體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首批募資達到千億元規模,同時撬動數千億元資金投向集成電路制造領域,2016年國內IC相關投資活動頻頻:長江存儲投資建設12英寸存儲器基地;中芯國際投資近千億元在上海新建12英寸Foundry廠;華力微啟動二期12英寸高工藝等級生產線建設項目……設計領域也表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的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IC設計企業的數量為736家,2016年增至1362家。而這些都與投資的拉動有著莫大關系。
但是,一個重要的現象值得關注,即投資的有效利用問題。日前,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常務副董事長陳南翔在“2017中國半導體市場年會”上指出,2016年政府和民間資本對集成電路都有很高的熱情,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投資分散。
國內很多省份的主要城市,包括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都設有與集成電路相關的產業投資基金,已經出現遍地開花的苗頭,同時帶來對人才的爭奪,對資源重組也存在負面作用。這種現象對產業聚集效應的形成是不利的,集成電路需要規模上的優勢。
需要提升軟、硬兩方面實力
在提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水平首先要致力于提升自身軟、硬兩方面的實力。中國整個集成電路產品的占比在全球市場中還不到8%,需要加大在設計、制造、封測等領域的投入,以提升競爭力上的不足。這是“硬”的一面的實力。與此同時,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結構仍有待于優化,研發、創新的體系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空間,此外還有人才培養、專利服務等,這些都是軟實力的具體體現,同樣需要大力培育。
其次,在整體發展過程中,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仍然秉承開放態度,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是一個開放的行業,全球的企業都在統一的大市場競爭,中國不可能關起門來自己發展。隨著未來中國企業不斷發力,需要進一步融入全球的資源配置和產業的深度整合當中,中國企業應當比以往更加積極,扮演比以往更加重要的角色,與其他的半導體同行敞開對話、交流。
優化產業生態,促進國產設備發展
集成電路設備作為高、精、尖技術的載體,融合了眾多現代前沿學科的頂尖技術,而那些占據了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半壁江山的國際設備商經歷了三五十年的發展歷史,無論在技術還是市場中都已經搶占了先機。雖然在國家科技計劃及重大專項的支持下,國產設備經過最近十幾年的市場化發展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但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國產設備仍需要繼續努力,同時也需要社會各方和產業界的大力支持。當前,發展本土設備企業仍需在幾方面進行加強:一是加大設備產業研發投入,加強先進技術的研發和人才團隊的培養。二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環境,推動產業上下游及產、學、研的緊密合作。三是建立先進的企業體制和激勵機制,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的加盟。
2017年看好智能家庭與健康醫療
2016年盡管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不佳,但是一些創新仍然帶動了需求。在過去一年中,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是手機指紋識別芯片。這從市場銷售規模的增長可以印證。據調研機構Yole預測,未來5年,指紋識別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19%,市場規模有望從2016年的28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47億美元。至于2017年,從CES 2017來看,我個人看好兩個市場,一是智能家庭,二是康健醫療。隨著NB-IOT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正在從高端進入中端應用,可能看到很多企業都在圍繞這個市場推出產品或進行技術開發。2017年有望有更多成果出現。
手機依然是芯片市場最大驅動力
談到市場增長點,我覺得手機依然是芯片市場最大的驅動力,每年全球銷售的手機約20億部,基數已經非常巨大。而且這個市場不是不增長,而是緩慢增長,因為體量大,即使增長1%就是2000萬部手機。2000萬的規模對于任何其他一種產業都是非常龐大的數字。此外,手機不像白色家電一用就是10年,它屬于快銷品,一部手機可能用不到兩年就要更換。應用于手機的新技術層出不窮,是驅動消費者更換的重要原因,也是行業企業發展的驅動力。
當然,除手機之外,現在也出現了許多新興的機會,比如說物聯網、車聯網。這些市場可能在未來4~5年中會有更大的發展,今天它們仍處于培育期。手機依然在推動芯片產業的發展。 中國電子報
3.中船重工牽手四川民企進軍集成電路用特種刻蝕氣體;
4月7日,四川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專題推進會上,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布局四川,將共同推動風電產品、燃氣輪機、海洋和動力平臺、電力設備、基礎設施和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合作。
中船重工是國內船舶行業唯一的世界500強企業,對于中船重工來說,這次簽約是一次踐約。一年前,同樣的活動上,中船重工表示將來四川發展。現在,承諾兌現了。
中船重工這次還牽手了一個“小兄弟”——彭州當地一家民營企業,雙方將建合資企業。這家民企具體是誰?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董事長胡問鳴不愿意透露,但可以明確的是,項目是集成電路用特種刻蝕氣體,這種氣體可用來對半導體材料進行加工。這一技術一度被日本壟斷,中船重工攻克后放在四川產業化,主要是看重四川有發達的電子信息產業,英特爾、富士康、仁寶等電子信息企業都是潛在客戶。
與四川民企合作,正是中船重工拓展非船業務、拓展軍民深度融合的突破,“希望能探索出一條軍民混合所有制的全新路徑。”胡問鳴說,中船重工的10大產業板塊和四川的合作機會還有很多。
胡問鳴還透露,中船重工發起設立軍民融合系列發展基金,愿意與四川方面一起推進資本層面的軍民融合。 四川日報
4.半導體薄膜設備產業化基地在沈建立;
集微網消息,沈陽拓荊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立了國內最大的半導體薄膜設備產業化基地,目前已經整體入駐,一期可實現年產100臺套生產能力,全部投產后將達到年產350臺套生產能力,未來將建設成為世界領先的薄膜設備公司。 ? ? ? ? ? ? ? ? ? ??
5.硅谷數模現為中國所有,下一步計劃在國內上市;
由中國私募股權公司北京山海昆侖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牽頭的中國財團目前已完成以近5億美元收購硅谷數模半導體(Analogix Semiconductor, Inc.)的交易。后者是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的一家半導體制造企業,專為智能手機等便攜式設備、顯卡及顯示器設計及制造半導體。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加入山海資本基金,成為有限合伙人之一。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由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中國移動及其它國有企業于2014年聯合發起成立,致力于投資和促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作為硅谷數模半導體主要的財務合作伙伴與投資者,我們期待充分運用自身資源,助推公司進軍新市場。”山海資本董事長趙顯峰表示。“我們也將利用公司的核心技術實力和客戶關系,打造一流的半導體公司,并最終實現在中國上市。”
不過該公司未透露啟動上市的具體時間或上市交易所。
“我們非常高興完成此次收購。”硅谷數模半導體董事長兼CEO楊可為博士表示。“由于在財務方面得到了新投資者的大力支持,硅谷數模半導體的未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我們很激動能繼續將公司打造和發展成為高性能半導體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
該交易于去年9月由硅谷數模宣布,當時計劃在2016年底前完成。不過最終交易于今年4月完成交割。
硅谷數模針對高性能顯示應用的高速混合信號半導體集成電路(IC)廣泛應用于移動設備、虛擬/增強現實 (VR/AR)以及其他高性能電子產品中。
該公司目前大部分工程營運位于中國北京,是蘋果、三星、LG、微軟、谷歌、聯想等國際領先電子品牌的供應商。
總部位于北京的山海資本是一家專注于醫療及科技領域的并購基金,管理多支人民幣基金。中國金融投資網尚未獲得有關該公司背景及管理團隊的可用信息。
6.晉江:一線工作法讓晉華集成電路項目快馬加鞭
“一線工作法”讓晉華項目“快馬加鞭”
本報訊 (記者許雅玲)隨著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的穩步推進,一個千億級產業呼之欲出,晉江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兩翼齊飛”格局即將到來。領導在一線指揮、干部在一線工作、問題在一線解決——探尋晉華項目的進展軌跡,“一線工作法”引人注目。
每周三下午,在位于晉江的福建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內,園區籌備工作組干部都會和晉華項目方開對接會,圍繞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現場協調解決。“為避免項目存在洪水和內澇的風險,需要晉江市政府組織責任部門疏通和清理河道”“項目要設立治安執勤點,需落實辦公地點等相關問題”……項目方提出幾項需協調解決事項,籌備組當即安排責任領導跟蹤落實。
蘇上樑是晉江市委派駐產業園籌備工作組的干部,從去年項目開工至今,他已記不清參加過幾次這樣的協調會。大到企業運營,小到員工住宿,只要項目方有什么問題,都會在會上提出來。匯總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后,蘇上樑就要協調相關部門及時解決,形象地說,他就是項目方的“保姆”。像他這樣的“保姆”共有80人。“我們是以全托服務來保障整個項目的發展。對于企業提出來的問題,責無旁貸地幫他們想辦法,一起去面對去解決。”蘇上樑說。
作為晉江布局千億“芯”產業的新著力點,晉華項目從落地以來,一直以快馬加鞭的速度全力推進。園區干部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精氣神也讓晉華項目方備受感動。福建省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鄭進福表示:“晉江成立了籌備組,實行一站式服務,每個星期都到企業現場對接,在各種土地報建手續上為我們提供了很大方便。項目能夠按計劃按進度推進,這跟高效的工作模式、暢通的溝通決策機制、用心的跟蹤服務是分不開的。”
據悉,晉江把項目建設作為干部下基層、辦實事的重要切入點,積極推動機關干部深入項目一線抓落實、解難題、促發展,解決了工作最后一公里及晉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問題。近三年來,晉江機關干部累計有8000多人次到一線鍛煉學習,他們圍繞急難點工作,精準發力,既為晉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自身也在發展前沿中增長才干。
上一篇:CCTV經濟半小時:汽車芯片的“中國式崛起”
下一篇:五角大樓:中國資助硅谷新秀掌握未來軍事技術
推薦閱讀最新更新時間:2023-10-12 23:41





- 熱門資源推薦
- 熱門放大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