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6年,從哈佛大學碩士畢業的吳振洲先生歸國創立了馳創電子,風風雨雨十幾載,如今馳創已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子元器件獨立分銷商之一。是什么讓這個當初只有幾個同鄉創辦的小公司發展成為可以與國外著名分銷商分庭抗禮的本土企業?
“其實馳創在發展的歷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也有挫折,經歷了‘三起三落’,但正是在這種摸索中的前進,讓我們更加明確馳創的發展目標并且堅定的走下去?!瘪Y創電子銷售總監査俊先生解釋道,“馳創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我認為應該是三個:以人為本、信息先行和業務多元化。”
以人為本
多年來,馳創秉承“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人才理念,關心員工、尊重員工、把發展員工作為企業的重要經營理念。馳創有70%的員工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管理層60%具備碩士學歷,對人才的重視方面,從馳創員工的學歷結構上就可見一斑。
畢竟就分銷行業而言,沒有設備、廠房,甚至有些公司連庫存都沒有,人就是最大的資產。行業的競爭更多的是人的競爭。公司的制度、理念、流程、戰略,再到具體的每個訂單處理,都取決于公司上下每一位員工的表現。
人才流失是每一個分銷企業所面臨的問題,馳創成立初期也不例外,很多優秀的老員工離職創業。04年之后,這種情況才大為改觀,主要原因是馳創提出了員工中長期激勵計劃,成功實施了員工持股制度。査俊表示:“通過員工持股制度,為馳創留住了不少人才。人員穩定、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增強,這種人才的積累是馳創后期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P>
馳創的內刊——《馳創人》在今年九月創刊,查俊表示,實際上創辦內刊的想法很早之前就有,一方面增進內部員工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外界更好、更真實地展示馳創。
在雜志第二頁《老吳在線》專欄中,吳振洲親筆撰寫了《馳創是誰》一篇長文,他寫道:“馳創不是員工的家,而是員工施展才華的舞臺。大家好才是真好,馳創是你的,也是我的,更是大家的。”吳振洲并不想把馳創做成家族企業,查俊說,“吳先生一直把員工視作馳創的合伙人,通過員工持股制度,讓員工與公司共同發展。”
公司自上而下的眼光與胸襟,使得“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僅局限于公司員工,而是廣泛地傳導至客戶心中。查俊表示,馳創始終追求客戶滿意的結果,并通過重視員工的作用,把員工與客戶滿意相結合,二者緊密不可分。[page]
信息先行
馳創一直都比較重視自身的信息化建設。從創立之初,公司就在用自己開發的分銷業務管理系統,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第五個版本,這在業內還是罕有的。
目前不少分銷商都是以業務為導向,往往忽視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但是當公司業務到了一定的規模,要系統化的管理,數據平臺的重要性就逐漸突顯出來。而馳創早在創業初期就非常重視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當時國內的針對元器件分銷這種需要處理大量的“料號”的ERP系統還是空白,國外也很少要不就是價格昂貴,對于初創的公司很難承受,所以馳創當時選擇了根據自己的業務模式來進行開發,從南開大學聘請了幾個研究生來度身訂做適合自己業務的ERP系統。
曾經是分銷行業著名觀察員,現任馳創總經理助理的Rita也表示,在整個元器件行業,ERP系統的應用與行業的結合并不好。超大規模企業才擁有實力去購買、定制自己的產品,而一般公司很少導入ERP系統。但同時,由于分銷行業有大量的信息數據交換,很多數據有歷史追溯性,需要保留,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又不得不引入該系統。她注意到前年有一些達到規模的分銷商開始使用ERP系統,但在這之前幾乎很少有人重視。“馳創后來發展順利也就是因為在創業初期就有了一個很好的ERP平臺?!盧ita強調道。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馳創的信息化建設無疑是業務發展的一個“利器”。很多的大客戶也正是看中了馳創的信息管理的規范化,愿意把業務交給他們去做。吳振洲在創業之前的海外工作經驗,以及在創業時的長遠打算,推進了馳創一直以來的信息化進程,為業務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page]
業務多元化
獨立分銷商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傳統貿易業務的發展勢必會到達一個瓶頸,要獲得更大的增長,保持市場競爭力,就要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和創新,拓展多元化的業務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馳創多年來也是在業務上尋求突破,不斷的推陳出新。面對國內的特點,馳創把重點放在了設備制造商的剩余物料調劑處理上。査俊表示:“從04年開始,我們在原有貿易業務的基礎上加強自有庫存的購銷業務,并成功拓展了剩余物料的寄售模式。目前我們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剩余物料寄售商,并與國內多家龍頭企業建立了剩余物料寄售處理的戰略合作關系?!?/P>
“一般設備制造商的剩余物料價值動輒上百萬,小公司沒有這樣的調劑處理能力。”正如查俊所述,眾所周知元器件分銷行業的貿易傳統業務,門檻低、競爭慘烈,各家公司都需要進入非傳統模式,擺脫紅海,擴大自己的營業范圍。
Rita表示,國內剩余物料的寄售業務模式并不成熟,“設備制造商總擔心如果把物料放在你這邊,過兩天你倒閉了怎么辦?”實際上,這種不信任主要還是因為國內分銷企業實力不足,無法與設備制造商之間建立信賴關系。另外,寄售業務需要有專業的硬件環境,包括恒溫防濕防靜電的元器件倉庫以及IT信息處理平臺,綜合因素令國內絕大部分分銷企業望塵莫及。
資料顯示,現在的自有庫存購銷及寄售業務已經占到馳創整體業務的三分之一強,公司的運營也因此穩健許多。
代理業務同樣是馳創現有業務的補充,且目前還是在積極開拓的階段。盡管起步較晚,但馳創代理業務的定位比較明確:以小批量的在線訂購而不是技術方案推廣加配套采購的形式來銷售。且起步時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重點在非主核心芯片的代理上,比如瑞士的電源模塊Traco Power、美國電感第一品牌API DELEVAN、韓國聲表濾波器ITF等。[page]
“過冬”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2009年以來的行業數據并不樂觀。根據CSIA統計資料,2009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為192.44億塊,同比下降了19.1%。全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467.92億元。同比下降了26.9%,可以說整個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加之馳創近期受美國高科技出口管制案影響,沖擊更大。然而這一切外部與內部原因并沒有把馳創打垮,在廣大客戶和供應商的支持下,馳創電子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馳創電子今年三季度業績與去年持平?!爱斎贿@一切與公司上下的齊心協力分不開?!彼a充道。
金融危機可能給獨立分銷商的空間更大。Rita解釋道,因為對預期變得悲觀,整個渠道的庫存和供應量都會下降。而當景氣恢復,突發訂單會增加,獨立分銷商的快速響應就成為優勢。
査俊也同意此種看法,他說:“獨立分銷商本來就是市場供應鏈調劑者的角色,市場供應波動越大,獨立分銷商在其中的調劑作用就越大。加之國內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大,我們對未來還是有信心的。”當然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對分銷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查俊也表示,隨著市場回暖,雖然可以松口氣,但“仍保持著如履薄冰的感覺,不能掉以輕心。”
盡管與國外分銷環境相比,國內分銷環境存在著種種弊端,惡意競爭,欺詐不斷,而且沒有產業聯盟進行約束?!皣鴥确咒N商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在打拼,少有政府或行業的支持?!盧ita無奈的表示。但同時,Rita堅信未來本土分銷商群體將成為中國半導體行業供應鏈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更貼近客戶的需求、更快捷的提供本地化的物流、資金及庫存的支持,本土分銷商必將更好的服務于中國市場。
查俊也堅信,伴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中國的本土分銷商一定會成長起來?!氨3中判?,關注為客戶提供價值,尋找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中國本土分銷商必將立于全球頂尖分銷商之林。這也是馳創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后,與廣大同行的共勉。”他如是說。
上一篇:借物聯網東風,中國微納產業異軍突起
下一篇:FPGA的未來:不只是芯片的競爭
- 熱門資源推薦
- 熱門放大器推薦